首页 理论教育 塔波寺:承载了喜马偕尔邦传统建筑和印度大乘佛教的传播

塔波寺:承载了喜马偕尔邦传统建筑和印度大乘佛教的传播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塔波寺是这个巨大网络中的一员,也是西藏西部阿里地区托林寺的附属寺庙,主要帮助古格王朝在西藏地区对印度大乘佛教进行传播。在11世纪通过塔波寺向藏区提供了政治、宗教和经济机构。1837年塔波寺的集会大厅遭到拉达克军队的攻击,受损严重。1855年,塔波寺共有32名僧侣。最初的塔波寺在1975年科努尔大地震中严重毁坏,随后被全面修复并且增加了新的构筑物。2002年,印度考古测绘局对塔波寺进行了结构上的加固,此时寺庙有45名僧侣。

塔波寺:承载了喜马偕尔邦传统建筑和印度大乘佛教的传播

塔波寺(Tabo Monastery)坐落在斯必提谷的塔波村(Tabo Villiage),建在一块平地上,由藏传佛教的传播者、喜马拉雅西部地区古格王国的国王伊西建造于996年。塔波寺有大量的壁画描述了佛教众神的故事,收藏了许多无价的卷轴画、手稿,保存了大量完好的雕像、壁画等,精美的佛教壁画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墙壁。由于木质结构的老化和壁画的消退,这个寺庙一直在翻新。1975年的大地震之后,寺庙被重建,1983年建造了新的杜康大殿和集会大厅。塔波寺是印度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受到印度考古测绘局(ASI)的保护(图4-86)。

为了连接从拉达克到木斯塘等地区,当时的古格国王修建了一系列的交通路线,并在这些路线上建造了寺庙。塔波寺是这个巨大网络中的一员,也是西藏西部阿里地区托林寺的附属寺庙,主要帮助古格王朝在西藏地区对印度大乘佛教进行传播。在11世纪通过塔波寺向藏区提供了政治宗教经济机构。17—19世纪,塔波寺和斯必提河上的桥见证这个地区的历史事件和政治动荡。1837年塔波寺的集会大厅遭到拉达克军队的攻击,受损严重。1855年,塔波寺共有32名僧侣。最初的塔波寺在1975年科努尔大地震中严重毁坏,随后被全面修复并且增加了新的构筑物。2002年,印度考古测绘局对塔波寺进行了结构上的加固,此时寺庙有45名僧侣。

塔波寺现在共包含七个大殿、四个窣堵坡,以及一些石窟(图4-87)。七个大殿中有四个是遗存的,另外三个是新建的,形成一个组群。中间是主庙,主庙有一个入口大厅,入口大厅放着创始人伊西和他的两个儿子的图像,墙上挂着刻有经文木板,内壁上画有丰富多彩的壁画和佛教的众神。紧随其后的是一个集会大殿。大殿的西侧是一个供奉神像和祈祷的坛场,主要供奉的是毗卢遮那的雕像,真人大小,坐在莲花宝座上,在其周边放置着32个较小的其他神灵的雕塑。主庙内的房间都比较昏暗,开有天窗,窗口比较小。其他四个寺庙的内部也布满了精美的壁画。塔波寺因为内部精美的壁画被称为“喜马拉雅山脉的阿旃陀”,这一时期寺庙内的绘画和塑像同时包含了印度和西藏地区的文化(图4-88~图4-91)。

图4-86 塔波寺及其周边环境

图4-87 塔波寺总平面

图4-88 塔波寺主殿外观(www.xing528.com)

图4-89 塔波寺主殿内部

图4-90 塔波寺附属建筑

图4-91 塔波寺窣堵坡

塔波寺有四个大殿年代比较久远。首先是金刚殿,这是一个金色的建筑,据说曾经覆盖着黄金。它被拉达克16世纪的国王僧格·朗吉翻新过。墙壁和天花板上都覆盖着华丽的壁画,可以追溯到16世纪,保存较为完好。内部的人物肖像和主庙内基本一致,但主要的是金刚持佛。其次是弥勒殿,弥勒殿是一个古老的建筑,建于塔波寺最开始的100年,有一个精致的木质门框,内部的壁画则是在14世纪完成的。最开始是双层,但在战争中受到破坏,现只剩一层。这里的弥勒佛像有6米高,内部的壁画描绘了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拉萨布达拉宫。再次是曼达拉殿。曼达拉殿内有一个巨大的毗卢遮那佛的肖像,周围是八个菩萨。其他墙壁上是佛教的曼陀罗图像,这就是僧侣们冥想的地方。最后是仲敦巴大殿,由仲敦巴建于1008—1064年,壁画上有八个医学佛像,并以叙事的形式描绘了释迦牟尼佛的生活,这些壁画可以追溯到17世纪。这个规模较小的庙在早期可能用于举行密宗仪式和典礼。

建筑群中有四个窣堵坡,内部也有精美的壁画,根据内部壁画推测其中两个窣堵坡应该建于13世纪,另外一个窣堵坡内还能发现木雕过梁。塔波寺就像一座坚固的堡垒,墙体为高泥砖墙,非常厚,厚度为3英尺(0.91米),这是由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动荡不安的政治环境所决定的。规模约6 300平方米,包含寺庙、纪念碑和僧人的住所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