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临界力重分布法计算过程-整体稳定性解析计算方法研究

临界力重分布法计算过程-整体稳定性解析计算方法研究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2.11改变柱长重分布法与ANSYS计算临界荷载对比表续表注:表中数据单位均为kN。从表2.9—表2.11变化荷载比值或刚度比值可知,体系的总临界荷载相差很小,都近似等于各侧柱的临界荷载之和,体系没有发生改变,此时用临界力重分布法与ANSYS计算结果误差在0.1%以内,具有很高的精确度,验证了本书方法的正确性。

临界力重分布法计算过程-整体稳定性解析计算方法研究

表2.9中(a)情况是左右柱荷载、刚度、柱长均相同,无相互支撑作用,各柱为独立的悬臂柱,柱顶的横梁不起作用,左右柱的临界力相同,等于其所受临界荷载:

对于这种当横梁不起作用,左右柱无支撑作用即ΔP=0的情况称为规则框架。但是大多数的非规则情况框架临界力重分布分为两个阶段,下面分别对上述是否改变刚度、改变柱长不同类型非规则框架,以表2.9—表2.11中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1)以表2.9情况(b)为例

加载1(各柱独立受力):左右柱同时加载,右柱内的轴力率先达到临界力,即2P0=Pcr0,而左柱的轴力仅为临界力的一半,即P0=Pcr0/2。若右柱因达到其临界力发生屈曲,将产生侧移变形,但此时左柱还有一半的储备Pcr0/2,不失稳仍保持竖直,左右柱又是通过两横梁连在一起的,右柱不可能独立变形,因此就在左柱的支撑下仍保持竖直不变形。

加载2(各柱联合受力):右柱和左柱还可继续加载,直至左柱剩余的储备被耗尽ΔP+2ΔP=Pcr0/2,因此重分布的临界力左柱为ΔP=Pcr0/6=273 kN,右柱为2ΔP=2×Pcr0/6=546 kN。两阶段总的荷载左柱:Pcr1=P0+ΔP=1 094 kN;右柱:Pcr2=P0+2ΔP=2 187 kN。

(2)以表2.10情况(a)为例

加载1(各柱独立受力):左右柱同时加载,左柱内轴力率先达到临界力P0=Pcr1=Pcr0,而右柱的轴力仅为其临界力的一半,即P0=Pcr2/2。若左柱因达到其临界力发生屈曲,将产生侧移变形,但此时右柱还有一半的储备Pcr2/2,不失稳仍保持竖直,左右柱又是通过两横梁连在一起的,右柱不可能独立变形,因此就在左柱的支撑下仍保持竖直不变形。

加载2(各柱联合受力):右柱和左柱还可继续加载,直至左柱剩余的储备全部被耗尽,即ΔP+ΔP=Pcr2/2,因此重分布的临界力左柱为ΔP=Pcr2/4=820 kN,右柱为ΔP=Pcr0/4=820 kN。两阶段总的荷载左柱=右柱:Pcr1=Pcr2=P0+ΔP=2 461 kN。

(3)以表2.11情况(a)为例

加载1(各柱独立受力):左右柱同时加载,左柱内轴力率先达到临界力P0=Pcr1=Pcr0,而右柱的轴力仅为其临界力的9/16即P0=Pcr1=9Pcr2/16。若左柱因达到其临界力发生屈曲,将产生侧移变形,但此时右柱还有储备7Pcr2/16,不失稳仍保持竖直,左右柱通过两横梁连在一起的,右柱不可能独立变形,因此就在左柱的支撑下仍保持竖直不变形。

加载2(各柱联合受力):右柱和左柱还可继续加载,直至左柱剩余的储备被耗尽,即ΔP+ΔP=7Pcr2/16,因此重分布的临界力左柱为ΔP=(7Pcr2)/32=638 kN,右柱为ΔP=(7Pcr2)/32=638 kN。

两阶段总的荷载左柱=右柱:Pcr1=Pcr2=P0+ΔP=2 279 kN。

表中其他情况均与以上3例算法类似,并将计算结果列于表2.9—表2.11。

表2.9 刚度不变重分布法与ANSYS计算临界荷载对比表

续表(www.xing528.com)

注:P*cr1为ANSYS计算得到的左柱临界荷载,∑Pcr为框架总临界荷载,P0、ΔP分别为临界力重分布法第一、二加载阶段能承受的临界荷载,Pcr1为临界力重分布法计算得到的左柱临界荷载,即Pcr1=P0+ΔP,单位均为kN。υ1、υ2为框架左、右柱压杆特征系数,排架总柱高h=l1+l2

表2.10 改变刚度重分布法与ANSYS计算临界荷载对比表

续表

续表

注:表中数据单位均为kN。

表2.11 改变柱长重分布法与ANSYS计算临界荷载对比表

续表

注:表中数据单位均为kN。

从表2.9—表2.11变化荷载比值或刚度比值可知,体系的总临界荷载相差很小,都近似等于各侧柱的临界荷载之和,体系没有发生改变,此时用临界力重分布法与ANSYS计算结果误差在0.1%以内,具有很高的精确度,验证了本书方法的正确性。但是对于表2.11改变了两侧柱长,此时体系总临界力大于各侧柱的临界荷载之和,体系发生了改变,得到的结果与ANSYS相差较大,该方法已不再适用。

因此,临界力重分布法适用的前提是结构体系没有发生变化,体系变化的判别:当体系的总临界荷载不等于(大于或小于)各侧柱的临界荷载之和时,就出现了体系变化。

从表2.11还可知,对于情况(e)是左柱支撑右柱的极端情况,其总的临界荷载减小,说明弱者支撑强者总体效果变差。情况(f)是右柱支撑左柱的极端情况,其总临界荷载增大,强者支撑弱者总体效果反而变好。情况(g)与(h)等效,当右柱的刚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即临界侧移刚度)可使左柱顶端无侧移,此时临界荷载最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