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旧中国的汽车工业
中国最早出现汽车是在1901年,一位名叫李恩时的匈牙利人将两辆车由海路运入上海。图1-1为进入中国的第一辆汽车,专供在上海租界内的外国人使用。当时,上海租界工部局捐务处不知汽车属于何类物品,将其列入马车之列。
图1-1 进入中国的第一辆汽车
1902年,袁世凯为了取悦慈禧太后,从香港进口了一辆由美国人设计制造的汽车送给她。这是中国进口的第一辆汽车,该车现陈列于颐和园内的德和园。
最早提出中国要建立汽车工业的是孙中山先生。此后中国有过三次建立汽车厂的尝试,但均以失败告终。
第一次是从1929年开始,地点在沈阳。1928年年底,张学良在东北易帜以后,提出全国和平统一,以后要化兵为工,在沈阳迫击炮厂内筹办民生工厂,由张学良投资80万大洋用来制造汽车。1931年5月,制成“民生牌”货车样车。该车发动机、电气设备及后桥等系外购,其余自制及装配,可以说是国内自制的第一辆汽车。1931年9月,此车送往上海参加展览,并预备当年再生产几十辆,以后再逐步扩大生产,不料“九一八”事件爆发,日军强占工厂,生产汽车之事也随之结束。
第二次是在1936年冬,以官僚资本为首,集资600万元筹建中国汽车工业公司。该公司与德国奔驰汽车厂进行技术合作,购买其图纸、设备,聘请技术人员,生产两种柴油机汽车。先由德国运散件来装配,然后逐步生产零部件直到整车,计划为期五年。并预备在湖南株洲设立生产厂,在上海成立分厂先行组装汽车。汽车称“中圆牌”,标志为外面一圆圈,当中一个“中”字,为柴油机货车及公共汽车。
1937年春,株洲开始建厂,上海分厂也开始组装汽车。然而“八一三”淞沪会战发生,上海分厂只装了百辆左右的汽车即被迫停产,株洲厂房也未建成。一直到解放时为止,该厂没有再生产一辆汽车。
第三次试图建立汽车厂是在1936年,资源委员会开始筹建中央机器厂,预备成为全国最大、最先进的机械厂,其下属五个分厂,第五分厂即为汽车厂。但在筹建之中爆发了抗日战争,使计划遭到失败。
(二)新中国艰苦创业阶段(1953年—1965年)
旧中国的造车梦毁于统治者的腐败无能,毁于帝国主义的硝烟战火。新中国成立后,才建立和发展了中国的汽车工业。新中国的汽车工业,与共和国共命运,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一个曾经是“只有卡车没有轿车”“只有公车没有私车”“只有计划没市场”的汽车工业,终于形成了一个种类比较齐全、生产能力不断增长、产品水平日益提高的汽车工业体系。回顾中国汽车工业50多年来走过的路程,一步一个脚印,处处印证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建、成长和全面发展三个历史阶段。
1953年7月15日在长春打下了第一根桩,从而拉开了新中国汽车工业筹建工作的帷幕。图1-2为国产第一辆汽车于1956年7月13日驶下总装配生产线出厂情景。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圆了中国人自己生产国产汽车之梦。图1-3为长春一汽生产的“解放牌”载货汽车。
图1-2 中国第一辆载货汽车出厂情景
图1-3 长春一汽生产的“解放牌”载货汽车
一汽是我国第一个汽车工业生产基地。同时,也决定了中国汽车业自诞生之日起就重点选择以中型载货车、军用车以及其他改装车(如民用救护车、消防车等)为主的发展战略,因此使得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结构从开始就形成了“缺重少轻”的特点。
1957年5月,一汽开始仿照国外样车自行设计轿车。图1-4为1958年试制成功CA71型“东风牌”小轿车,图1-5为CA72型红旗牌高级轿车。同年9月,又一辆国产“凤凰牌”轿车在上海诞生。“红旗牌”高级轿车被列为国家礼宾用车,并用作国家领导人乘坐的庆典检阅车。“凤凰牌”小轿车参加了1959年国庆十周年的献礼活动。
图1-4 东风CA71型轿车
图1-5 红旗CA72型轿车
1958年以后,中国汽车工业出现了新的情况,由于国家实行企业下放,各省市纷纷利用汽车配件厂和修理厂仿制和拼装汽车,形成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第一次“热潮”,形成了一批汽车制造厂、汽车制配厂和改装车厂,汽车制造厂由当初(1953年)的1家发展为16家(1960年),维修改装车厂由16家发展为28家。其中,南京、上海、北京和济南共4个较有基础的汽车制配厂,经过技术改造成为继一汽之后第一批地方汽车制造厂,发展汽车品种,相应建立了专业化生产模式的总成和零部件配套厂。图1-6为上海汽车制造厂生产的“上海牌”轿车。
图1-6 上海牌轿车(www.xing528.com)
1966年以前,汽车工业共投资11亿元,主要格局是形成一大四小5个汽车制造厂及一批小型制造厂,年生产能力近6万辆、9个车型品种。1965年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近29万辆,国产汽车17万辆(其中一汽累计生产15万辆)。
(三)自主建设阶段(1966年—1980年)
1964年,国家确定在“三线”建设以生产越野汽车为主的第二汽车制造厂,二汽是我国汽车工业第二个生产基地,与一汽不同,二汽是依靠我国自己的力量创建起来的工厂(由国内自行设计、自己提供装备),采取了“包建”(专业对口老厂包建新厂、小厂包建大厂)和“聚宝”(国内的先进成果移植到二汽)的方法,同时在湖北省内外安排新建、扩建26个重点协作配套厂。一个崭新的大型汽车制造厂在湖北省十堰市兴建和投产,当时主要生产中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二汽拥有约2万台设备,100多条自动生产线,只有1%的关键设备是引进的。二汽的建成,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以自己的力量设计产品、确定工艺、制造设备、兴建工厂的纪录,检验了整个中国汽车工业和相关工业的水平,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上了一个新台阶。
与此同时,四川和陕西汽车制造厂和与陕汽生产配套的陕西汽车齿轮厂,分别在重庆市大足县[1]和陕西省宝鸡市(现已迁西安)兴建和投产,主要生产重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国家提出“大打矿山之仗”的决策,矿用自卸车成为其重点装备,图1-7为上海试制32t矿用自卸车,之后天津15t、常州15t、北京20t、一汽60t(后转本溪)和甘肃白银42t电动轮矿用自卸车也相继试制成功投产,缓解了冶金行业采矿生产装备需要。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对重型载货汽车的需求,济南汽车制造厂扩建“黄河牌”8t重型载货汽车的生产能力,安徽淝河、南阳、丹东、黑龙江和湖南等地方汽车也投入同类车型生产。邢台长征牌12t重型载货汽车(源于北京新都厂迁建)、上海15t重型载货汽车投产问世。
图1-7 1969年10月我国第一台32t矿用自卸车
在此期间,一汽、南汽、上汽、北汽和济汽5个老厂分别承担了包建和支援“三线”汽车厂(二汽、川汽、陕汽和陕齿)的建设任务,其自身投入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地方发展汽车工业,几乎全部仿制国产车型重复生产。据粗略统计,解放牌车型20多家,北京130车型20多家,跃进车型近20家,北京越野车近10家。改装零件品种增多,厂家增加到2 100家。
这一时期,由于当时全国汽车供不应求,再加上国家再次将企业下放给地方,因此造成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第二次热潮,1976年,全国汽车生产厂家增加到53家,专用改装厂增加到166家,但每个厂平均产量不足千辆,大多数在低水平上重复。从1964年起,上海汽车厂批量生产了上海牌(原凤凰牌)轿车,逐渐形成5 000辆的年产水平,同时,上海一批零部件厂和附配件厂也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而相继成长。
汽车工业经过这一阶段的摸索成长,1980年生产22.2万辆,是1965年产量的5.48倍;1966—1980年生产中类汽车累计163.9万辆;汽车生产向多品种、专业化发展,生产厂家近200家;1980年大中轻型客车生产1.34万辆,其中长途客车6 000多辆;1980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69万辆,其中载货汽车148万辆。
(四)全面发展阶段(1981年—1998年)
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汽车工业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主要体现在:汽车老产品(解放、跃进、黄河车型)升级换代,结束了30年一贯制的历史;调整商用车产品结构,改变了“缺重少轻”的生产格局;建设轿车工业,引进技术和资金,国产轿车形成生产规模;行业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改革,汽车、摩托车车型品种、质量和生产能力大幅增长。
1981—1998年,全国生产各类汽车累计1 452万辆,其中轿车260万辆,累计投资(包括引进外资)近1 500亿元。至1998年年底初步统计,有20多个国家、地区在中国建立了6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达100多亿美元。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六五”“七五”和“八五”这三个五年计划中,分别以17.54%~24.5%的速度大幅增长。1994年后随着产品结构调整,每年继续以3%~7%的速度持续增长。
(五)成熟阶段(1998年—2007年)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最快、变化最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汽车工业进入发展成熟阶段。主要体现在:全球主要的跨国汽车公司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大众、宝马、丰田、日产、本田、现代等都在中国投资设立了合资企业,并将继续扩大投资;一汽、二汽、上汽等国企迅速壮大;吉利、长城、奇瑞等国内汽车企业脱颖而出,这标志着我国汽车工业达到发展成熟阶段。
1998年我国生产汽车162.8万辆,汽车工业总产值为2 787.3亿元,销售收入为2 742.5亿元,资产总计为5 044.8亿元,利润总额为57.9亿元,利税总额为226亿元。当年汽车产量居世界第10位,轿车产量达50.7万辆,居世界第14位。到2001年,每年的汽车产量增幅在13%左右。2002年—2003年被称为“井喷”时期,汽车产量的增长幅度分别为39.27%和36.68%,是90年代以来的第二个增长高峰。2004年—2005年,汽车生产又一次受到宏观调控的影响,增长速度回落到13%~14%。2006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727.97万辆和721.60万辆,同比增长了27.32%和25.13%。我国汽车产量的世界排名由2002年的第五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三位,快速跨入了世界汽车制造大国行列。2007年1~8月,汽车生产形势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累计产量超过570万辆,达到575.16万辆,同比增长了23.57%,年底达到850万辆。
在这一阶段,中国汽车工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国内市场国际化,中国汽车行业已成为跨国公司进入数量最多的行业,跨国集团的国际竞争开始向中国转移。
②国内汽车市场需求将持续旺盛,市场潜力巨大。
③汽车产业多元化资本结构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
④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着城镇和农村两个汽车市场,带来了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复杂性。
⑤能源、交通和环境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制约。我国石油资源相对短缺,对外依存度大,加上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汽车用油的资源和高成本以及环境要求将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五)开拓阶段(2007年至今)
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我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自主品牌迅速崛起和对海外的开拓。
2009年中国汽车累计产销突破1 300万辆,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国;2018年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4亿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