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纪晓岚才政双绝-给青少年的清朝史

纪晓岚才政双绝-给青少年的清朝史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纪晓岚的一生是传奇的。纪晓岚是名副其实的才子,而且是具备领导才能的才子。纪晓岚不仅文名远播,也极富政治才能,只可惜他文名太盛,政治上的成就反而被文才掩盖了。纪晓岚的这一善政,解救了千千万万的饥民,使他们摆脱了死亡的阴影,也免去了一场有损国势的动乱,稳定了民心。嘉庆十年,纪晓岚逝世,享年82岁,谥“文达”,意思是“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这两句概括了他才政双绝的一生。

纪晓岚才政双绝-给青少年的清朝史

纪晓岚的一生是传奇的。乾隆十二年(1747)丁卯科,纪晓岚应顺天府乡试,以第一名解元夺魁。喜讯传来时,纪晓岚本人反而异常平静,他亲自置办厚礼酬谢老师。乾隆甲戌殿试以后,纪晓岚以文学出众,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二十八年(1763)仲春,纪晓岚又被任命为福建省提督学政,而此时他刚过不惑之年。

纪晓岚是名副其实的才子,而且是具备领导才能的才子。他一生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两件事上,即主持科举和领导编修。“浮沉宦海同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着实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过人的眼力是他成功主持科举的重要因素。传说,在纪晓岚以福建督学之职担任会试考官时,乾隆曾冒充考生参加考试,由于做事隐秘,三场下来竟无人发现。后来,纪晓岚在阅卷时,发现一篇文章笔力非凡,就向乾隆推荐了这个考生。乾隆一看考卷,发现正是自己所答,不禁暗赞纪晓岚的眼光。乾隆一朝,纪晓岚共担任过八次主考官,他的慧眼为朝廷选出了众多优秀的治国之才,不能不说他是清朝的一大功臣。

主持编修是一项浩大而烦琐的工作,常人难以胜任,纪晓岚在这方面可谓劳苦功高。尤其是从乾隆二十八年(1763)开始的《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其规模之庞大,可以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主持编修的工作也许枯燥无味,但纪晓岚本身却是一个趣味十足的文人。他从来不是一个正襟危坐的学究,而是一个富有奇思妙想的奇才

闲暇之余,纪晓岚自著了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阅微草堂笔记》,可惜这部小说原稿已遗失,虽然纪晓岚凭记忆重新写过,但仍不免有很多疏漏。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说:“惟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鲁迅对这部小说给予如此高的评价,足见纪晓岚的文笔之妙和才华之盛。(www.xing528.com)

纪晓岚不仅文名远播,也极富政治才能,只可惜他文名太盛,政治上的成就反而被文才掩盖了。他为官特别注重疏导民情,主张因势利导,避免矛盾过分激化导致社会动乱。

乾隆五十七年(1792),京城附近遭遇大涝,饥民激增,盗贼蜂起,一时间京城拥进了大批求食的饥民,积压已久的社会矛盾大有一触即发之势。纪晓岚得知后,立即上表陈情,剖析利害,劝导朝廷截留南漕万石官粮以赈灾。这个措施来得及时有效,饥民得到粮食后很快离开京城,一场危机化解于无形之中。纪晓岚的这一善政,解救了千千万万的饥民,使他们摆脱了死亡的阴影,也免去了一场有损国势的动乱,稳定了民心。

当时的清王朝存在很多尖锐的社会矛盾,只不过大多数人都被所谓的“盛世”光景迷惑了,不愿相信它们的存在。而纪晓岚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能够敏锐而深刻地洞察到这些矛盾,并且想方设法地去疏导、缓解。

嘉庆十年(1805),纪晓岚逝世,享年82岁,谥“文达”,意思是“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这两句概括了他才政双绝的一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