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六,人们还沉浸在“年”的喜悦中时,孝庄太后却在经历她这一生中最难熬的一个春节,因为她年仅24岁的儿子顺治即将永远地离开她、离开那个龙椅、离开这个世界,去与离世不久的董鄂妃相会。顺治帝的突然死亡也给世人留下了诸多谜团。因为之前从来就没有顺治帝有病在身的说法,身为帝王不比寻常百姓,一向都是养尊处优的,怎么就能如此易折呢?而且是伤心黯然毫无留恋地离开。这些可以在顺治帝临死时留下的遗诏中看出。遗诏中除了对大清以及母后的愧疚,就是即将要得到解放的解脱之情。
帝王,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其地位曾经显赫了2000余年。他们是时代的当权者,被人怕、被人羡、被人妒、被人斥。作为最高统治者,无一不是踏着别人的躯体矗立在高高在上的龙位之上的,谁又不梦想着坐在那龙椅之上。但顺治,却反其道而行之,视王位如粪土、如负担、如洪水猛兽,就算是违背了母后孝庄的心意,不惜背上不孝的骂名也要千方百计地摆脱它、摒弃它。
顺治帝虽然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但是他并没有像他的爷爷、父亲那样勤于朝务、卧薪尝胆试图成为一代名垂千古的明君,相对于历朝皇帝的贤愚仁暴、清浊荣枯,顺治帝在人们心中的印象更多的是他和董鄂妃的那段旷世绝恋,与其之后看破红尘、披上袈裟的情景。董鄂妃的死也是他断却生活意念、一心出家、最后抑郁而亡的一个重要因素。两个人真正演绎一个中国封建版本的“人鬼情未了”。
《清史稿·后妃传》记载了顺治帝一生中共有两后、十五妃。作为一个皇帝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天下的女子无不想投之以怀抱,但是顺治的婚姻生活却是十足的悲剧。皇帝是权力的集合点,虽然至高无上,但为了制衡有时候也会身不由己,何况顺治帝还是一个性情中人,感情上的不顺心便会让他加倍苦不堪言。他先后册立两位皇后:一位是孝庄皇后幕后安排、多尔衮亲自做媒的本家侄女,可能是因为这桩婚事是由多尔衮做媒,而顺治本来就十分记恨这个摄政王,再加上和这个女子的性格确有不合,不出几日顺治便废掉皇后,降其为侧妃,从此就算将其打入冷宫,一个女人的一生也就就此完结了;另一位也是以政治目的为前提而精心选择的女子——博尔济吉特氏,不过,她也同样入不了顺治的眼,受到了顺治帝不少的呵斥。但这位皇后能忍辱圆通,加上有太后孝庄的呵护,儿子总不会不给老娘面子,才没有被废掉。能进得了后宫的女人当然都具有国色天香之貌,而顺治帝之所以对她们置之不理,是因为他有所爱之人,而且爱得比寻常人要轰轰烈烈、感天动地,这个幸运的女子不是别人,正是在历史长河中都能占有一席之地的董鄂妃,顺治帝真正的红粉知己、唯一一个爱过的女人、永远的命根子。
人们不禁疑惑,这皇帝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可谓不出百步,就必有芳草,就算是爱一个人,又能爱多久、爱多深呢?有几件事可以展示这位6岁便登基的少年天子对董鄂妃的旷世绝恋到底有多久、有多深。
其一,便是董鄂妃从入宫起就开始不断晋升的速度。董鄂氏是在顺治十三年(1656)被册为“贤妃”的,仅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被封为皇贵妃。这样的升迁速度,在历史上十分罕见。不但时间之短之罕见,而且册封典礼之奢华隆重也超出了一个妃子的规格,还破天荒地只有新皇帝登基时才颁布的大赦天下之旨意。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因为一个皇贵妃而大赦天下的例子。
独宠董鄂妃的第二个表现就是顺治尽改了皇帝左拥右抱的状况,专宠她董鄂妃一人。对董鄂妃是有求必应,羡煞旁人。
董鄂妃如此传奇的一生,也为她的身世带来了多种说法。
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说法就是,这董鄂妃在民间时是秦淮一带大有名气的名妓,俗名董小宛。董小宛是“秦淮八艳”之一,传闻清军统帅洪承畴尤其爱慕董小宛。洪承畴在攻占江南时,借职务之便利,在生获了董小宛之后,就把她藏在了自己的府中,想占为己有。但苦于董小宛誓死不从,无计可施之下,洪承畴便把董小宛当成了自己晋级仕途的工具,进献给了顺治帝,于是顺治二年(1645)董小宛成了顺治帝的宠妃,而顺治帝的生命也开始进入了另一个轨道。
关于董鄂妃身世的另一种说法来源于,《清史稿·后妃传》的记载,也是最具说服力的一种。董鄂妃是朝中重臣鄂硕的女儿,成人后被选到宫中,在顺治十三年(1656)的夏天,18岁的董家女儿入宫侍奉顺治帝。虽然故事的开头有些大同小异,但是,这个董鄂妃确实不是一般的人物,也许她天生就与顺治帝有一种特殊的缘分吧,在入宫同年就被册为“贤妃”,没过几天之后再晋为“皇贵妃”。这种说法似乎更与历史的真相相吻合。
皇帝选妃的程度与规定都十分苛刻,样貌与才智二者缺一不可,董鄂妃能够进得了皇帝的后宫,在姿色上一定是美人一位,但顺治帝岂是寻常人家的公子哥,在他的后院中,最不缺的就是美人了,可见,董鄂妃身上还有别的妃子不曾有的东西。总之,两人真的是情投意合,董鄂妃也是一个难得的“懂”顺治帝的人。这可能与顺治帝幼年时代的傀儡命运有关,心灵上的孤寂是最需要找一个栖息地的。
可叹天妒红颜,这高高在上的董鄂妃虽然集千万宠爱于一身,但却体弱多病,加之幼子的夭折给本来就体弱多病的董鄂妃一个致命的打击,从此她就一病不起,才22岁就告别了深爱着她的少年天子,在二人爱情正浓烈时撒手而去,留给顺治帝的只有那数不尽的浓浓的思恋。董鄂妃的离世真的是生生地断了顺治帝在俗世中的所有念想,他看破红尘,不惜抛母弃儿,一心只想出家为僧。
为悼念爱妃的离世,顺治帝给予了最大规模的祭奠活动:辍朝五日,并在朝廷资金极为短缺的情况下,在景山修建水陆道场,大办丧事,举国轰动。(www.xing528.com)
在《清世祖实录》卷一百三十九记载,董鄂妃去世的当天,顺治帝不但自己痛彻心扉,还让满朝上下都要表现出悲痛之意,更是强行要求满朝官员以及公主、王妃们,全部聚集到景运门哭灵,不表现悲痛者斩立决。并且,顺治帝自己还为董鄂妃穿了12天的丧服,并强制要求朝廷官员和命妇们为董鄂妃穿戴丧服满27天。为了让爱妃在地下仍然能过上“舒适的生活”,他还残忍地将宫中太监与宫女30人赐死,让他们去下面伺候董鄂妃。这些手段让人惊叹于他的狠心,也证明了他对董鄂妃的爱意之深。
另外,从他亲撰的4000字的《孝献皇后行状》里也可以看出,他借小小的笔端,用日常生活串起了董鄂妃的优良品行,并倾注了自己的绵绵爱意。皇帝们在批改奏折的时候用的都是红笔,只有在遇到重大国丧时才改用蓝笔。一个小小妃子还不足以让皇帝改用蓝笔批奏折,而顺治在这一点上又一次违背了众意,时间上更是超过了规定的时限而长达4个月之久。丧事的规模之巨大就是在皇帝、皇后丧事中也未见过。
顺治帝悲恸欲绝,用这种超常的丧礼并不能表达尽他对爱妃的哀悼,随之而来的是他几近崩溃、万念俱灰的精神状态和看破红尘、弃江山社稷如敝屣、执意要出家为僧的执念。顺治十七年(1660)十月,顺治帝因爱妃董鄂妃去世的刺激,不顾众人万般阻挠,意志坚定地把头发给剃了,如愿地至少在形象上成了一名和尚。
表达哀思的方法千万种,为什么顺治要选择出家这条路?这里面其实也有他生活环境的影响。他的祖父努尔哈赤就信奉佛教,常常手持念珠,念经诵佛,并且大肆修建寺院;到了顺治的父亲皇太极时,在修建佛寺上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佛教对后金的影响已经是举足轻重,顺治从小就耳濡目染,佛教的根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就深深地在他心底生根发芽了,关键是他的母亲孝庄皇后还是蒙古族人,更是对佛教相当的信奉,广受佛教的熏陶,又年轻寡居,只能以信佛解脱内心的孤独与苦闷,这些都对顺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顺治在董鄂妃离世之后就时常会出现剃度出家的念头,并且会时常出现幻觉或梦境,在虚构的世界里他就是一个僧人,梦中的僧家窗明几净,虽然皇宫富丽堂皇,但他也不愿意再回到宫里。如此脆弱的厌世神经在爱妃董鄂氏死后,就像崩断了的弦一样使他万念俱灰,决心遁入空门。
有记载统计,他曾在仅仅两个月的时间里,就先后38次到访高僧馆舍,谈禅论经,与僧人彻夜交谈,完全沉迷于佛的世界。繁忙的政事也没能分散顺治对佛家的向往,最终他不顾孝庄的劝阻决定放弃皇位而净发出家。臣子甚至僧人都开始劝解顺治,国不能一日无主,皇子们都还年纪甚小根本不能担起这么大的担子。可是,顺治最后还是剃了头发成了和尚。这一下孝庄可着急了,火速叫人把度化顺治的僧人——溪森的师父玉林琇召回京城。玉林琇看到自己的徒弟居然把功夫下到了皇帝的身上,恼火于弟子的胆大包天,决定从根本入手处死这个蛊惑顺治无心于朝政、疏于江山社稷的徒弟。顺治看到“师父”要受到牵连,无奈只好让步,不过头发已经剃了,就只能先暂时做个光头皇帝,溪森这才得免一死。
虽然最终没有出家成功,但是顺治却并没有彻底断了佛缘,他依然常和僧人接触谈心,排解烦闷,有一次,顺治和玉林琇在万善殿见面,顺治还开起了玩笑,指着自己还未长出头发的脑袋说自己是一个光头皇帝,另一个是光头和尚,最后他们相视而笑。
相比较做皇帝,顺治其实更加适合做个多情浪子,那样他便可以和他的爱妃一起栖息于一个远离是非的地方长相厮守了。但是,他却生来就是一个被人铺好了路的皇帝,好不容易遇到了一个了解自己的红粉知己却又相守不到三年就得而复失,二人的爱情结晶也不幸夭折,在他终于鼓足勇气削了头发之后,又被人拉了回来。在自己眼中事事不顺的顺治帝在董鄂妃死后刚过百天,便因整日郁郁寡欢、无心于世而“如愿以偿”地染上了天花,最后因医治无效,崩于养心殿。
因为顺治的死太过突然,而且根据他对佛家的虔诚度,所以有人猜测,顺治并没有死,而是真的出家了。康熙执政后还亲自到寺院看望过自己的老父,金庸先生的小说《鹿鼎记》也是这么描述的,但是这只是猜测罢了。
顺治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是在满汉融合方面还是做了一些贡献的,对待百姓也是和善可亲,所以,百姓并不希望这样一个温和的皇帝就这样谢幕,对于他的死更是难以相信,于是,对此做出了各种猜测。但是,顺治是真的在24岁时就死了,并且是由于天花这个不治之症。顺治病危时,翰林院清孝陵掌院学士王熙起草《遗诏》。《王熙自定年谱》记载了这件事情:“朕患痘,势将不起。尔可详听朕言,速撰诏书。”
福临终是不堪寂寞追随爱妃就此溘然离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