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一八六三年,即英租界开辟不久,就举行了第一次赛马会,地点在海光寺一带。后来由于该赛马场被洪水淹没,又改在英租界沿河坝道(今台儿庄路)、海大道(今大沽路)一带环绕举行竞赛。一八七六年,在美国兵营附近,又临时开辟了一个赛马场。
一八八六年,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G.Detring,英籍德人),通过直隶总督李鸿章攫取了座落在佟楼以南的“养心园”大片土地(即今遵义道一带),由于德璀琳同时也是赛马会的负责人,因此在“养心园”附近又强占了约二百亩的土地,筹建新的赛马场。赛马场刚刚建起。一九〇〇年爆发了义和团运动,义和团放火烧了赛马场的看台。
八国联军侵占天津以后,在联军炮厂有一个名叫施就(Stenait)的工程师,是个有赛马癖的,他便在海大道张氏坟地附近(今大沽路副食品商场),圈地搭席棚,搞了个简陋的赛马场。后来,施就又与德璀琳合作,重建佟楼以南的那个赛马场。从一九〇一年开始修建,初具雏形即开始赛马业务,全部建成后,命名为天津英商赛马会(地点即今之工业展览馆一带),在英国政府立案。
当时在英租界中街(今解放北路)有一个英国球房(即现市服务局),系英商会组织的俱乐部,内部设备极为华丽,计有网球、台球、餐厅、浴室等,为英商议事集会之所。赛马会成立后,英商会负责人又多加入赛马会,并为娱乐聚集方便,在赛马场旁建立乡谊会(即现在友谊俱乐部),亦由赛马会领导。会员入会每月缴会费二十五元,可随时出入马会及享受一切优待。
当时英商赛马会所在地,不属于英租界,英帝国主义为了推行其不断扩张的阴谋,乃由马会出资,由英租界至马场修建一条马路,成为现在的马场道。初建马路时还由中国警察站岗,由于军阀内战,英商贿赂当局逐步改为英租界巡捕站岗,无形中成为英租界的一部分。一九二五年北洋政府直隶交涉署正式承认了英租界扩大的区域。
英商马会成立时声称股金二十五万元,后因资金不足,又由上海汇丰银行投资六十万元,成立董事会,董事有施就、好屋司、狄更生,外加英商瑞隆洋行总经理贝特,美古绅洋行总经理钱木司及戴维斯等七人;聘请英国领事为名誉董事长,并聘请买办吴调卿之子吴颂平为名誉董事。好屋司兼任秘书。(www.xing528.com)
一九二七年,汉口、九江的英租界被我国人民强制接收,天津英商大为震惊。为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吸收一些中国人担任董事,如庄乐峰(美商胜家公司买办)、郑正扬(太古洋行买办)、梁惠吾(怡和洋行买办)、卢箓(天津特一区主任)及黄宗法、杨豹灵、陈祝龄等。但实权仍操在英商手中。
一九三三年好屋司病故,由其子小好屋司接充董事和秘书职务。施就辞职,也由其子小施就继任。子承父业,继续把持马会职权。
会内一切事项统由英国人包办。马主人、骑马师均系英籍。英国马会初成立时禁止华人入内,后华商赛马会成立,方开放华人购门票入场,观看赛马及购马票。
营业大行扩张以后,关于出售马票、付奖、核算、食堂及承印马票、马书等,均由英商平和、瑞隆、保禄等洋行包办,再转包给华人买办。
马场为椭圆形,周围一英里半。有看台三座,分别为:会员及来宾看台(第一看台),离赛马决胜点输赢杆最近,在公证亭上方,地位最佳;特别看台(第二看台),接近第一看台,须购三元一张的入场券方可入内;普通看台(第三看台),离输赢杆较远,入场券一元。各场入口均有印度巡捕站岗验证券,管理非常严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