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赵光义是北宋第二代皇帝,于公元939年出生,976年至997年在位。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自幼喜爱读书,父亲赵弘殷很赞赏他的这一嗜好,在总兵淮南时,每当攻下州县,金钱财物一概不要,只是把所有的古书都搜罗起来,送给赵光义,并一再加以鼓励。从此以后,赵光义更加好学,多才多艺。他协助其兄赵匡胤建立宋朝,很受器重,一再南征北战,封普王,官至开封尹,加兼中书令,位在宰相之上。976 年(开宝九年)十月,赵匡胤逝世,赵光义继承皇位,为便于臣民避讳,改名赵炅,庙号太宗,谥号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史称宋太宗。宋太宗在位的22年间,最终扫平割据,基本实现了统一,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昌盛,吏治清廉,创造了封建社会的又一个太平盛世,史称“宋太宗之治”。
宋太宗赵光义像
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盛行,家长、皇位都是父子相传。而宋太祖与宋太宗是兄弟相传,这就造成了人们的怀疑。加上史书记载的矛盾,更留下了千古之谜。
皇帝逝世,一般都有传位诏书,指定皇位继承人,并作为新皇帝继位的合法依据。然而,宋太祖死的时候并没有留下传位诏书。有一本史书上绘声绘色地描述宋太祖临死前的情况,说道:976年(开宝九年)十月十九日夜,下着大雪,宋太祖的病情加重,知道自己就要离开人世,于是让随身侍奉的大宦官王继恩去叫来皇弟赵光义,向他交代身后的事情。所有侍奉和警卫的人员全都被支使出去,只留下他们兄弟俩在寝殿内。外人听不到说话的声音,只是远远地看见,在摇曳的烛光中,赵光义几次从座位上离开,像谦让的样子。一会儿,宋太祖拿起旁边立着的柱斧,跺着地,大声对赵光义说:“好为之!”不久,宋太祖就死了。这时,已经是二十日凌晨四更。有人推测这段“烛影斧声”之谜的实际情况是:宋太祖将弟弟叫来,只留下宠姬花蕊夫人费氏在身边照应。赵光义以前就与费氏有染,见哥哥讲得太累睡着了,就对费氏动手动脚。不料,宋太祖突然醒来,目睹此事,极为愤怒。赵光义吓得从座位上离开。宋太祖拿起柱斧在地上跺着,骂道:“你小子干的好事(好为之)!”赵光义一不做二不休,于是害死了自己的亲哥哥,夺取了皇位。
也有的史书上记载道:十月十九日晚,病重的宋太祖召见赵光义,兄弟俩谈到半夜,赵光义才在大雪中出宫。凌晨四更,宋太祖逝世。宋皇后派大宦官王继恩出宫,去叫皇子赵德芳。王继恩因为宋太祖早就有传位于弟弟赵光义的意思,所以不去叫赵德芳,而是直奔开封府衙,去叫赵光义。走到开封府衙门前,只见左押牙程德元也在门外,就敲开门一起进去。赵光义听到皇兄逝世的消息,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听清王继恩的来意,他投有立即动身,而是走进内室,说:“我要与家里人商量一下。”王继恩见他好久还不出来,着急地催促道:“时间一迟,位子就要被别人占去了!”三个人踏着大雪来到皇宫。王继恩让赵光义在值班房稍候,自己先进去通报。程德元说:“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还等什么!”三人一齐闯进寝殿。宋皇后见赵光义突然进殿,大惊失色,急忙喊赵光义“官家”(宫中对皇帝的称呼),说:“我们母子的生命,都拜托官家了。”赵光义哭着说:“我们共保富贵,别害怕了!”
赵匡胤没有遗诏,赵光义怎么就名正言顺地继位了呢? 当时人议论纷纷,却都无可奈何。981年(太平兴国六年),即宋太宗继位第六年时,有人密告太宗的弟弟秦王赵廷美阴谋造反。宋太宗召见赋闲在家的赵普询问计策,赵普表示愿意重回朝廷,以便随时掌握事变情况。回家以后,又上了一道奏折,说:当年杜太后临终叮嘱赵匡胤以后要传位给赵光义时,他是在场的记录。记录的文书还保存在密封的金柜之中。赵光义似乎以前并不知道这件事,急忙找到金柜,打开,果然里边有这份文书。于是立即任命赵普为司徒兼侍中,封梁国公。金柜里的文书,史称“金柜之盟”,其中的内容是这样的:961年(建隆二年)六月,杜太后病重,宋太祖一直熬药喂汤,侍候在太后的身边。病危时,杜太后召赵普入宫,接受遗命。太后问儿子:“你知道你得天下的原因吗?”宋太祖哭泣着说不成话。太后坚持要他回答,宋太祖说:“儿臣之所以能得天下,都是父亲和太后积下来的德行。”太后说:“不对,是因为周世宗让那么小的儿子当皇帝。假如周朝有年龄大的人当皇帝,天下能让你得吗?你将来要把皇位传给你的弟弟光义,光义再传给光美(后来改名廷美),光美传给德昭。四海那么宽广,百姓那么众多,能够立年龄大些的君主,是国家的福气。”宋太祖磕头,哭泣着说:“儿臣哪里敢不按母后的教诲做。”太后看了看赵普,说:“你把我说的话记下来,不许有违。”赵普于是在太后病榻前记下太后和太祖母子的誓约,末尾写有“臣普记”三字。这份文书收藏在一只金柜里,由一个谨慎又能保守秘密的宫人保管着。
有的史家说,金柜盟书是赵普伪造的,否则,为什么在宋太祖死的时候不打开来? 为什么在太祖死后六年,赵普处境艰难迫切希望重返朝廷时才出现? 这又是一个千古之谜。
总之,宋太宗是在宦官王继恩的配合下,以非正常的手段登上皇位的,这难免要引起臣民的不服。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招揽人心。宋太宗一继位,就宣布一切按太祖时的规程办,以示自己是太祖事业的继承者。并严格自励,采取各种措施,巩固政权,发展经济文化,从而成为古代一位有为的君主。
宋太祖在世时,陆续消灭了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但北方的北汉、南方的吴越和泉州的政权仍然存在,作为宋太祖事业的继承人,宋太宗继续努力终于使三地归入宋朝的版图。
割据泉州的平海节度使陈洪进在976 年(开宝九年)曾动身北上,途中得到宋太祖逝世的消息,返回泉州。宋太宗继位,立即下诏,给陈洪进加以检校太师的爵衔,予以争取。978年(太平兴国三年)四月,陈洪进到汴京朝见,宋太宗对他更为优待,增加了食邑,任命他的三个儿子分别为团练使和刺史。陈洪进非常感动,于是上表,将他管辖的漳州和泉州全部交给朝廷,总共是14个县、151978户、8727名军人。宋太宗十分高兴,授给他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的官衔,留汴京奉朝请,最后老死在汴京。宋太宗不费一兵一卒,就和平地解决了泉州的割据政权。
对吴越,宋太宗也是照样办理。即位三个月,他就授给吴越王钱俶尚书令兼中书令、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头衔,下诏表彰该王对宋王朝百依百顺、大量进贡,并助宋征战的功劳,要求他不要忘记皇帝的恩宠。接到诏书,吴越王马上下令,取消所有的军事防御设旋。将兵器士卒全部上交宋廷,请求收纳,表示他拥护统一、不作反抗的意思。978年(太平兴国三年)四月,吴越王紧接着陈洪进来到汴京。陈洪进交出全部疆土的举动,使他深受震动,也给他做出了榜样。但他还不甘心和盘托出,只上奏请求解除他的吴越国王、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职名。宋太宗却下诏不允许。他的丞相崔仁冀看出了宋太宗的不满,对钱俶说:“大王赶快把国土全部献出,否则大祸立即临头!”钱俶这才下了决心,上奏书说:“为臣虽然早已将自己作为大宋的藩属,但版图至今没有交给朝廷,使得山越的百姓还没能得到大皇帝的阳光雨露,这些都是为臣我的过错。现在,我自愿将统领的13州、1军、86县、550680 民户、115036 名兵丁,全部献给陛下。”宋太宗这才下诏,接受他的进献,赞扬他“举宗效顺,前代所无”。赐给他誓书,宣布:“钱氏上下九代亲属,凡是犯了要处以杖刑或死刑的,一个人到七个人的都释放,七人以上的奏报皇帝决定。这九代亲属没有住房的,给建造住房,没有生活来源的,给予散官之职。使钱氏与大宋朝一同美好!”钱俶被留在汴京,于987 年(端拱四年)逝世。
还在即位不久,宋太宗就表示:“我一定要拿下太原!”南方全部归顺的979年正月,宋太宗召集大臣研究讨伐北汉。宰相薛居正等许多朝臣都认为不行。薛居正说:“当初,周世宗举兵进攻,北汉依靠辽的支援,坚守不战,使周兵疲惫,不得不撤回。后来,太祖在雁门以南打败辽人,将其百姓都安置在黄河、洛水之间。北汉已经没有多大力量,得到他也不能增加多少国土。请陛下慎重此事。”枢密使曹彬却竭力主张北伐,说:“当年,周世宗是因为史超在石岭关吃了败仗,兵心惊恐,才退师的。太祖是因为驻兵甘草地中,许多士兵患腹疾,才不得不中止北伐。并不是北汉的城防坚不可摧。”宋太宗问:“那么我现在出兵,你认为如何呢?”曹彬回答道:“如今国家兵甲精锐,人心拥戴,要剪除太原这个孤独的堡垒,简直就像摧枯拉朽般容易。”宋太宗于是下定了讨伐北汉的决心。
宋太宗任命潘美为北路都招讨制置使,率领崔彦进、李汉琼、曹翰、刘遇、米信、田重进等将领,分道围攻汾州(今山西汾阳)、沁州(今山西沁源)、岚州(今山西岚县北)。又任命郭进为太原石蛉关都部署,负责阻击辽朝的援兵。派田仁朗、刘绪负责侦察太原城及其周围的军事设施,规划和准备攻城器材。二月十五日,宋太宗御驾亲发汴京,二十九日到达澶州(今河南浚县),太仆寺的官员宋捷在路边迎接。宋太宗见到这人的名字,高兴地说:“我这一仗是胜定了!”四月,宋军陆续攻克岚州、隆州。二十二日,宋太宗进驻汾水东侧的行营,宋军从四面围攻太原城,昼夜不息,矢石如雨。宋太宗一再派使者送亲笔诏书,劝北汉主刘继元投降,都未能入城。二十三日,宋太宗亲临前线,在城西督促攻城。北汉大将陆续叛降。五月四日,宋太宗对全军宣布:“明天是五月端午,我们到城里过节!”次日,宋军发动总攻,将士们个个奋勇争先,决心一举克城。当天夜里,刘继元遣使送出投降书。凌晨,刘继元带领官属,穿着缟衣戴着纱帽,向正在城台张罗宴会的宋太宗投降。北汉的10州、1军、41县、135220户、3万军队,全部为宋朝所有。
宋灭北汉之战
从954年周世宗亲攻北汉,到979 年宋太宗灭北汉,经过26年的征战,唐末以来的军阀割据局面终于结束,黄河、淮水、长江、珠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都纳入到宋王朝的统治之下。
当北宋统一南方和进攻北汉时,对占据今北京、天津、山西、陕西以北广大领土上的辽朝,一直采取和好的态度,以免两面受敌。北汉降宋以后,宋太宗决定乘胜前进,收复后晋时割让给辽的燕云十六州。979年(太平兴国四年)六月,宋太宗亲自带兵攻辽,一直打到辽南京(今北京)城南。辽军节节败退,几乎无法支持。这时,辽景宗调大将耶律休哥来援,七月六日在高梁河与宋军决战,宋军大败,宋太宗乘驴车逃回,损失极为惨重。986年(雍熙三年)二月起,宋太宗又一次兵分三路,大举攻辽。四月,宋将曹彬军被辽将耶律休哥所破。五月,宋帅曹彬军在岐沟关又败。七月,在宋军南撤中,宋将杨业败死。
两战皆败,使宋太宗的头脑清醒。从此,他停止了对辽的战争,在北部边境置寨屯兵,固守疆土,为双方的持久和好打下了基础。
长期的割据和军阀混战,使社会经济遭到很大的破坏。宋朝建立时,全国仅有231 万户,108 万顷耕地。到处是荒芜的土地和饥寒交迫的流民,甚至汴京周围23个州的土地,也只开垦了十分之二三。宋太祖采取许多措施,招集流民,鼓励开荒,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口和耕地面积迅速增加,经济开始恢复。(www.xing528.com)
宋太宗即位后,更多次下诏要求地方官设法招诱流亡人口,凡是回到农田上去的,地方政府按人口借给粮食,并免除二年的赋役。995年(至道元年)六月,下诏宣布,各州的空闲土地,允许农民申请开垦,作为其永业田,免收三年的租税,三年以后,仍然只交三分之一的租税。并以垦荒数的多少,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条件。在这一系列优惠政策的鼓励下,垦田数字大增,人口也越来越多。到宋太宗死前的996 年(至道二年),全国有457万户,312万顷耕地,比宋初增加了一倍以上。
宋太宗比较重视水利建设。978 年(太平兴国三年),就出动民工,疏浚广济渠、惠民渠和蔡河,整治黄河堤防。980年(太平兴国五年),用民工三万,开尉氏新河90里,使蔡河流域的水田面积增加。后来,又以戍兵1.8万人,从霸州引滹沱河水灌溉稻田。978年,根据京西转运使程能的建议,还进行过一次南水北调的尝试。宋太宗下诏征集唐、邓、汝、颍、许、蔡、陈、郑诸州的民工及士卒数万人,计划从南阳下向口筑堰,引白河水向北,入石塘河、沙河,再与蔡河水会合,一直到达汴京,以沟通从襄阳、潭州(今长沙)向汴京的漕运。民工和兵丁们一路开山填谷,经过博望、罗渠、少柘山,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开挖了100多里的河道,到达方城(今属河南)。由于方城一带地势较高,自河的水流不过来。程能又提议增加民夫,将河道加深,引水向北,运河中的水仍然太浅,无法行船。这时,正碰上山洪暴发冲毁石堰,运河工程终于中止。988年(端拱元年),根据阎文逊、苗忠的建议,又征调民工,从荆南城东开挖运河,经狮子江,进入汉江,200斛的大船可以通航,大大方便了行旅。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业为主,制茶、制糖、竹器、木器的生产发展到较高的水平。由于农业对生产工具的需求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各种金属的需要,使矿冶业的规模扩大,矿场达201所,产品品种和数量大增。到宋太宗末年,每年产银14.5万两,铜412.2万斤,铁574.8万斤,锡79.3万斤,铅26.9万斤,是当时世界上采冶量最大的国家。水上交通的需要,促进了造船业的发展,太宗末年,各地每年所造用于运粮的官船达3300多艘。制瓷更发展到很高的水平。
宋太宗时商业发展很快,不仅城乡贸易,民族贸易和海外贸易也发展了起来。977年(太平兴国二年),宋朝在镇、易、雄、霸、沧等州设置了与辽朝进行边境贸易的榷场,互通有无,丰富了各族人民的生活。宋太祖时,就在广州设市舶司,作为对外贸易的税收机关。982年(太平兴国七年),放宽对“蕃货”的限制,木香、犀象、石脂、胡椒等37种药物准许买卖。987年(雍熙四年),宋太宗还派8名内侍,带了敕书和金帛,分赴南海诸国招引蕃商,使海外贸易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丰富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宋太宗本人喜爱读书,多才多艺。他自称:“我别无所好,只爱读书。”他每天的生活很有规律,上午用两个时辰处理国事,然后就开始读书,一直到深夜就寝。983年(太平兴国八年)十一月,文臣们正在撰写大型类书《太平御览》,宋太宗要求他们每天进呈三卷,他当晚就将其读完。宰相宋琪劝他别过度疲劳,宋太宗回答道:“我就是喜欢读书,开卷有益,并不觉得疲劳。这部书一千卷,我要在一年内读完。这么看来,学者读万卷书也并不是太难的事。”他说:“皇帝以武功得天下,还要用文德治理天下。我每天退朝以后孜孜不倦地读书,就是想斟酌前代得失兴亡的经验教训,来治理好国家。”他不仅读经书、史书,还广泛地阅读兵书、子书,每读一书就发表议论。他还爱好下棋、乐器、宫调和书法,都很精到。自制九弦琴、七弦阮,比前人有不少改进。所写飞白,大的方数尺,小的特小,行家都赞叹其水平之高。
长期战乱,使图书的损失十分严重,宋朝建立之初,国家藏书总共只有1.3万卷。作为发展文化的一项基础工作,宋太祖就注意散佚图书的收集和整理,在统一过程中,认真将各割据政权的藏书完整地接受过来,仅平南唐就得到图书二万多卷。还奖励献书,其中涉弼、彭翰、朱载三人所献即达1228卷。宋太宗继位后,更大规模地开展收集图书的工作。977 年(太平兴国二年),他下诏要求各州搜访图书和当地学者的手稿上交朝廷。980年(太平兴国五年),长沙学者孟瑜献上所著《野史》30卷,宋太宗任命他为光州固始县主簿。宋太宗还派遣官员四处寻访珍稀图书,995年(至道元年)六月,他派遣内侍裴愈专门到江南各州寻购图书,规定:凡愿意将图书赠送官府的,就给予优厚的报酬,不愿赠送的就借出来,由当地官府选择字写得好的书吏抄写,抄完后再将原本奉还书主。到978年(太平兴国三年),国家藏书已达八万多卷。992年(淳化三年)九月,宋太宗亲临新修成的国家藏书处秘阁,见到一架架排列整齐的书卷,高兴地说:“天下混乱以后,经籍散佚,周公和孔子的教诲即将沦没。我即位以来,多方搜寻,抄写购买,现在才达到几万卷,千古治乱的道理都在其中啊!”
收集了图书必须妥善地收藏和充分地利用。唐宋时,国家藏书和修撰图书的机构是昭文馆、集贤馆、国史馆和秘阁。宋太宗一即位,就到位于长庆门东北的三馆察看。只见堂堂三馆竟只有小屋十几间,低矮潮湿,周围全是守城士卒的值勤岗哨和巡逻道路,整天吵吵嚷嚷,静不下来。宋太宗气愤地说:“这么卑陋的场所,怎么安置天下的贤人俊杰?”于是立即下诏,在左升龙门东北车府地另建新馆。他亲自规划,多次到现场指导督促,终于在978年(太平兴国三年)建成了规模宏大,建筑壮伟,且有花草园林小桥流水的新馆,宋太宗赐名“崇文院”。988年(端拱元年),又在崇文院中堂建秘阁,与三馆合称四馆。宋太宗经常到崇文院读书,并要求大臣们,尤其是武臣都随意来院读书,宋太宗赐给御酒予以鼓励。
崇文院的新建,不仅使图书得到很好的保护,还给学者提供了一个十分幽雅方便的治学环境,使学术成果不断涌现。977年(太平兴国二年),宋太宗下诏要求翰林学士李昉等人,分门别类地抄辑各种书里的资料,编辑类书。次年,修成载历代野史小说的类书《太平广记》500卷。983年(太平兴国八年),撰出收有百科内容的类书《太平总类》1000 卷,宋太宗读完该书以后,赐名《太平御览》。982年(太平兴国七年),宋太宗又下诏撰集诸家文章的类书,于986年(雍熙三年)修成,名为《文苑英华》1000卷。宋真宗时又命儒臣修成载史事的类书《册府元龟》1000卷。人们合称这四部书为“宋朝四大类书”,不仅给当时人阅读学习提供了方便,还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古代资料,成为近现代学者搜寻失传古书的资料库。
在宋太宗的提倡和带动下,当时学者撰书作文的积极性很高,儒学要籍《七经注疏》、佛教人物传记《宋高僧传》、地理学书籍《太平寰宇记》、校刊学名著《两汉刊误》、历史年代学经典《历代纪年图》、医书《神医普救方》等,都是这一时期撰成的。
宋太宗礼遇儒臣、网罗人才也很突出。988 年(端拱元年),他去国子监,见到博士李觉正在给生徒讲书,就一起听讲。次日早朝,他对宰相赵普说:“昨天我听了李觉讲《易》经,觉得其讲解深刻,有利于鉴戒,我和你都应该遵守。”并给李觉赐帛百匹。宋太宗给馆臣优厚的俸禄,还经常请馆臣与宰相并列,到后苑赏花、赋诗、饮宴、习射。宋太宗深切地认识到人才的重要,说:“国家最要紧的是选拔人才。”他希望达到山野没有遗漏的人才,朝廷都是君子。他增加科举取士名额,在位期间考试八次,仅进士就录取了1368人,加上其他诸科录取的总数达万人之众。当初,宋太祖到洛阳,有位名叫张齐贤的布衣献上治国十策。其中有四策很受太祖赏识,张齐贤坚持认为其他六策都很有价值。宋太祖很愤怒地把他赶了出去。回京以后,对宋太宗说:“我去西京,唯一的收获是发现了张齐贤。我不想给他官做,将来你可以用他当宰相。”977年(太平兴国二年),礼部上奏的中举人员名单中,张齐贤列于数十人之后。宋太宗为了将张齐贤录为进士,下诏:进士取到第二等,这一科所取进士及九经总数达130人。对科举录取者,他都委以重任,而且升迁很快。为了从孤寒出身的人中间选拔人才,他自985年(雍熙二年)起,对这些人进行单独考试,自己也经常亲自物色人才。宋太宗的这些措施,广泛地吸取各阶层的知识分子参加政权,扩大了赵宋政权的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的治理和文化的昌盛。
988年(端拱元年)正月,封皇子元僖、元侃、元份、元杰等为节度使,在他们离京前,宋太宗亲自写了诏书,语重心长地教导说:“我多年带兵打仗,任官地方,对人情真伪、民间稼穑,都了如指掌。现在我当皇帝已经十三年了,但我生活一贯俭朴,外无围猎游览的享乐,内无声色犬马的爱好。你们都出生于富贵的家庭,成长于幽深的宫廷之中。百姓生活的艰难,世上人情的善良与丑恶,你们不一定都知道。作为皇子,你们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励精图治,谦虚倾听各种人的意见。每穿一件衣服,就想到养蚕织布妇人的可怜。每吃一顿饭,就想到耕田种地农夫的辛苦。至于处理案件判定公事,更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你们不可只看到别人的短处,只想着自己的长处,才能永保富贵和安全。古人说:‘敢于违逆的人是我的老师,一味顺从的人是我的仇人’。这句话很值得深思。”宋太宗生活俭朴,穿的是洗了又洗的旧衣服,吃饭只求能饱,宫中的稀奇珍贵的用器都被他毁弃,外族进献女乐被他回绝,泡药需酒,他却用盐水代替。对民间的疾苦他十分同情,千方百计地减轻赋税,以宽纾民力,并曾发愿:“等到天下无事时,要全部免去百姓的租税。”他始终保持比较清醒的头脑,不被大臣的赞颂所蒙蔽。有一次,他问大臣:“我比起唐太宗来怎样?”参知政事李昉轻声吟诵李白的《七德舞词》:“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宋太宗马上摆着手从龙床上站起来,说:“我不及! 我不及! 你这是在暗谏我。”宋太宗认为:“皇帝淡然无欲,不要让自己的嗜欲表露出来奸邪者就无可钻营。”这确实是至理名言。
为了治理好国家,宋太宗鼓励臣民大胆进谏,虚心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即位一个月以后,宋太宗就下诏宣布:“大臣有事要求面奏皇帝,立即引见,不得耽误。”他说:“我不愿意堵塞人们的言路。即使是愚夫的话,也可以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984年(雍熙元年)七月,睦州知州田锡上疏,批评:“近日陛下有朝令夕改之事,有舍近求远之事。现在,天下虽然安定,却有刑罚不当的,有水旱不调的,有下了诏规定不实行的。而陛下说天下太平,有谁敢说不太平! 陛下说天下大治,有谁敢说未治!”言辞很是尖锐,宋太宗却认为他说得有道理。
宋太宗自己勤于政事,也要求大小官吏勤政廉洁,为民谋利。977年(太平兴国二年)正月,负责管理国家仓库宝藏的礼部员外郎贾黄中在清点库房时,发现有一个仓库锁得很严实,却没有账,就打开察看,在里边竟是几十柜金宝,价值数万万钱,原来是收缴南唐宫中的财宝。贾黄中马上将此事上奏。宋太宗说:“如果不是贾黄中清廉,这些珍宝就会损害法律使人脏污了。”下诏赐给贾黄中20万钱。994年(淳化五年),他亲自书写了30多幅字,内容是:“勤公洁己,奉法除奸,惠爱临民,始可称良吏。”用以赐给东京朝官中考核最优等的人。
为了改革吏治,防止官吏贪赃枉法,宋太宗制定了一系列行政法规,又加强司法建设,严明对官吏的奖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978年(太平兴国三年)四月,查实侍御史赵承嗣在负责管理郑州市场税务时,与市吏共同贪污公款万万钱,将赵及同案犯七人都在街市斩首。980年(太平兴国五年)阳武县令张希永与县吏赵赞偷盗羡余官钱234贯,被杖杀。监察御史张白,挪用公款谋私利,被处死。宋太宗曾一再减轻刑罚,但对贪官污吏却恨之入骨,规定:“凡是犯了贪赃罪被处分的,即使遇到大赦,也不得复职。”
宋太宗完成和发展了宋太祖的未竟事业,实现了疆土的统一,整顿了吏治,发展了经济,繁荣了文化,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古人称赞他所创立的治世,比起周代的成康之治、汉代的文景之治也毫不逊色。当然,宋太宗时的社会矛盾还是很深的,尤以土地兼并严重,地主剥削残酷更为突出,故而导致王小波、李顺的起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