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蔚县窗花文化大典,冯骥才文化遗产思想学术论集

蔚县窗花文化大典,冯骥才文化遗产思想学术论集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该说,蔚县的窗花已经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丽的象征性的符号。于是,蔚县窗花从一种地域文化的象征,渐渐转化为华夏民族的民间标志。而对于口传性质的民间文化来说,意义更为重大。故而这本书对于蔚县窗花是一种深层次的全貌,对于当前已然启动的民间文化的抢救与研究工作则是一种高水准的范本。

蔚县窗花文化大典,冯骥才文化遗产思想学术论集

中国是个剪纸的大国。各地剪纸,异彩纷呈。这当中,河北省蔚县的彩色窗花独树一帜,分外抢眼。而如今,它不仅仅是民俗生活的饰物,并早已成为国人亲朋好友之间相互寄托美好情谊,乃至馈赠国外宾客的上佳礼品。应该说,蔚县的窗花已经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丽的象征性的符号。

它之所以被大众认可为一种象征,一方面由于它具有中国民间文化所有的特点:质朴、率真、热情和浓烈的生活情感。它饱满的构图、丰富的题材、深切的寓意,以及农人们的心灵手巧,都是典型的中国民间艺术的特征。

另一方面,它又鲜明地体现着一种地域个性,一种燕赵故土的阳刚气息,一种北国大地特有的朴拙又敦厚的乡土精神。特别是它从武强年画吸收来的点彩手法,使其窗花别具绘画的性质,这是其他地方的剪纸所没有的。

共性使它可以代表整个中国民间艺术,个性又使它无可替代。

于是,蔚县窗花从一种地域文化的象征,渐渐转化为华夏民族的民间标志。

每当我们把这种又轻又薄、花花绿绿、淳朴可爱的剪纸放在手掌上,总会感到它背后有一种神秘乃至神奇的东西。那种巧妙而洗练的阴刻,那种斑驳又华美的色彩,那些栩栩如生的人情物态,究竟出自谁人的刀剪与彩笔?究竟是怎样一块神奇的土地能够产生如此灵透的文化土产?

记得20世纪60年代,听说过蔚县有位剪纸艺人名叫王老赏。但不知他是时人还是先人,我还买过他的一套画片。他制作的窗花真如磁石一般,定睛一看,就会被牢牢吸住。他的笔法十分传神,他的刀工极其精妙;他又将这刀与笔魔术般的交织一起。简直说不清到底是图画的剪纸,还是镂空的年画?反正,从技术上说,只有采用“阴刻”手法,纸的整体性才更强,也更易于绘制。蔚县的艺人多么聪明和高明,多么善于从姐妹艺术吸收营养,发展自己和创造自己。从那时我就向往着去到蔚县,拜访这些才高艺湛的王老赏们,并看一看那块土地缘何而来这样的魅力与魔法?虽然至今也未能成行,心中的愿望至今未泯。

然而——今天,我们手中的这部书,了却了我的心愿

这是一部在著作与编辑思想都十分独特的书。它不像过去常见的某某民间艺术介绍性的书籍,更不是一部作品的图片集锦。它独出心裁地从蔚县的自然地貌、历史遗存、人文环境、民俗生活,一步步进入了这种农家自娱自乐的窗花艺术。民间艺术大都来自于民俗生活。民俗生活又产生于特定的自然环境与历史环境。本书的作者正是从人类文化学入手,便一下子打开蔚县文化的宝库,径直进入了这种民间文化的本质;也使我们穿过神奇和缤纷的外表,清切地看到了它文化的必然。(www.xing528.com)

同时,作者对蔚县窗花的源流演变、工艺流程、题材内容、工具材料、技术特点以及独有的使用方式,都作了明晰而详尽、有章有法的叙述。我真的被作者学术精神所感动,我知道这里边包含着多么巨大的劳动!

本书作者是田永翔和刘建军先生。从书中田永翔先生一篇自述性的文章里,我得知他对蔚县窗花所作的长达半个世纪的艰辛的考察、搜集与研究。他几乎把蔚县剪纸当作自己一生的研究对象,倾尽了心血。他们占有的材料无人能够企及,他们对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之精通达到了一种极致,故而,他们为我们整理出这样一份十分厚重的文化财富

尤其是在当前,应该被我们分外地重视——

今天,农耕社会正在向着工业社会转型。在此关头,一方面是日见衰微和消解的民间文化急待抢救;一方面是自生自灭的民间文化亟须记录和整理。

而蔚县窗花是幸运的!因为有田永翔、刘建军等这样一些民间文化的专家。他们把田野作为书斋,注重实地调查,而且从大量、翔实、第一手的材料进入研究。这种调查和研究是充满鲜活的生命气息和活力的,也充满发现性和崭新而独到的见识。而对于口传性质的民间文化来说,意义更为重大。经过这样的整理,无论对于文化遗产保护还是发展与弘扬,都提供了一种坚实而可靠的基础。我想,如果我们各地的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都有这样的有心人——那会有多么美好!

故而这本书对于蔚县窗花是一种深层次的全貌,对于当前已然启动的民间文化的抢救与研究工作则是一种高水准的范本。

我对本书的出版感到高兴并表示祝贺。

且为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