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皇会:传统、精神与方式的思考

皇会:传统、精神与方式的思考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随着社会更迭,时风嬗变,这种以民间崇拜为主题的皇会渐渐远去。历史上最后两次皇会分别是1924年和1936年。那么什么是皇会自己的传统、精神与方式呢?在这种不能回避而必须思考的时代命题的面前,尚洁捧出了她的新作——《皇会》。在她此前出版的《天津皇会》中,就已看到她严谨与沉静的学风,也正是多年的扎实的努力,使得她在这本书中跨出了一大步。可是,要想将皇会这宗庞大的遗产整理出来又谈何容易!

皇会:传统、精神与方式的思考

皇会是中华妈祖崇拜一个奇异的盛典,是北方的妈祖之乡天津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此地上一个遥远而美丽的文化的梦。这个延续了数百年的梦,曾经被留在许多本土的诗文书画中,也留在民间的年画与口头传说里。最著名的便是杨无怪的《皇会歌》和珍藏在国家博物馆那册巨型的《天津皇会百图》了。

不可思议的是,在津门举行皇会例行的七八天里,竟然举城若狂,万人空巷,香船云集于海河,中国的大城市何处还有这样壮观的民俗

然而,随着社会更迭,时风嬗变,这种以民间崇拜为主题的皇会渐渐远去。历史上最后两次皇会分别是1924年和1936年。

我手中有一些图书,都是1936年那次“最后的皇会”的纪实。一是《天津皇会考纪》,详细记载那一次皇会的全过程。还是一些画报,如《北洋画报》、《玫瑰画报》等等皆以图文方式呈现了当时皇会的盛况。这些情景全成了过往的历史了吧?没有。80年代社会开放之后,随着生活的宽裕,文化的百废俱兴,隔绝了半个世纪的皇会居然又渐渐复活起来。

复兴的皇会还是往日的皇会吗?尚有昔时的体例与风范吗?还会招致“红颜白发,迷漫于途”吗?还有那种虔敬之情和此地人逞强好胜的地域精神吗?

全球化时代社会转型是不可抗拒的,文化必然随之改变。然而,社会的大文化要与时俱进地转型,历史文化反而要坚守原本的生态,保持自己的传统与精神,乃至于专有的方式。否则就一定会跌入时下流行的与旅游开发混成一团的文化媚俗了。那么什么是皇会自己的传统、精神与方式呢?在这种不能回避而必须思考的时代命题的面前,尚洁捧出了她的新作——《皇会》。

如果说前几年尚洁对皇会的学术工作,主要是资料方面广泛的收集与精心的梳理,这一次则是深层的分研、研究、总结,从而提出自己的见识与理念了。(www.xing528.com)

尚洁是民俗学界一名年轻又富于锐气的学者。用功很勤,学识扎实,文字清新,追求深度与品位。在她此前出版的《天津皇会》中,就已看到她严谨与沉静的学风,也正是多年的扎实的努力,使得她在这本书中跨出了一大步。

一份遗产后边应该有几个学者。如果没有学者,这遗产便会徒具其名,遭人乱用,甚至庸俗化地挥霍。学者对遗产的意义,是从精神文化层面把握它,挖掘它,弘扬它。不让它在市场时代中失却了它独有的精神本质。

可是,要想将皇会这宗庞大的遗产整理出来又谈何容易!在我看来它更像一项工程,但今天尚洁十分令人满意地完成了。

我们中华民族的遗产有多少。一位韩国的学者——她也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评委任敦姬对我说:“地球上一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

可是我们许多的文化遗产一边正在消亡,一边连一个研究者也没有。天津的皇会应该庆幸有尚洁这样一位研究者;她在这个巨大的金矿里默默地开掘,并不断捧出金煌煌的果实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