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津历史文化探秘,第三空间拾遗

天津历史文化探秘,第三空间拾遗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城市的独特性看,天津保存着三个历史文化空间。任何沿海和沿河的文化都是充满活力和张力的。这个空间的文化才是具有天津本土特征的。而这个特征至今还依然有声有色地保留在天津人的精神性格中。实际上就是与老城和租界并存的第三个文化空间。历史是固定的,历史价值却是会不断变化的。而人类的进步,常常依据于对历史的新认识。一方面,历史的遗迹在所难免地受到损失;另一方面,新的出土又会改变我们对历史固有的印象。

天津历史文化探秘,第三空间拾遗

历史的过程一半是创造,一半是泯灭。它把世界缤纷地填满,随即再抹去,于是留下了一片片空白,往往使我们迷失于一种记忆的真空中。我从元明时代盛极一时的海津镇的所在地大直沽起步,沿着波光粼粼的海河溯源而上,方向由东向西,一路上所见到的全是峥嵘的现代和汩没的历史。偶见史迹,寥如寒星。到了津西南运河畔,历史好像完全失踪了。那个曾经名噪大江南北的水西庄呢?几十年前不是还能见到它古朴又巍峨的门楼牌坊吗?始由何时,它被时光干干净净收拾而去。这条昔日里舟船往来的水上大道,如今已然浅得连河中心都生出了野草

然而,我并非怀古而伤情。因为我知道天津这块土地繁华的由来,及其种种崎岖与艰辛。没有这块土地就没有我的生命。我生命的偶然在这里成为必然的。因而,我是怀着感恩戴德之情,去寻访先人们每一步的足痕。这足痕在史籍中,在博物馆里,在文物的花纹上;但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这足迹就是一幢幢古老的房子。如果把各个年代不同样式的房子连在一起,就是这个城市独有的历史。历史既是时间的,也是空间的。不信,你走进这些老房子里,一准还会感受到先人那些精神气质。如果你了解那些建筑非凡的历史与动人的经历,你陡然觉得这空间依然存在着先人们的魂灵以及鲜明的个性。

历史在化为时间流逝而去的同时,又化为一种神奇的有灵性的空间存在下来。

从城市的独特性看,天津保存着三个历史文化空间。一个是老城范围内的本土文化空间;一个是以旧租界为中心的近代文化空间。在这两个空间之外,人们往往会忽略还有一个沿河而存在的文化空间。它远在租界和老城之前就已形成。这是一种蓬勃强劲、生动活跃的文化。它不同于老城里那种温文敦厚、沉静整饬的文化气质。任何沿海和沿河的文化都是充满活力和张力的。应该说,它地地道道是一种码头文化。这个空间的文化才是具有天津本土特征的。而这个特征至今还依然有声有色地保留在天津人的精神性格中。

它的中心是子牙河、北运河和南运河汇合为海河而穿过城区这一广阔又狭长的地带。

具体地说,是东起大直沽,西至水西庄,正中为天后宫坐镇中央的宫南宫北。它们都是津地最早出现的胜地。本图集借其吉祥,合并称为“东西南北”。实际上就是与老城和租界并存的第三个文化空间。

应该说明,在图集中,这“东西南北”又有小有大。小的“东西南北”如上所述;大的“东西南北”则是意在对津地版图的全面包容。那便是东抵大沽海口,北达黄崖关塞,南尽葛沽诸地,西揽杨柳青镇。而这“东西南北”更广泛、更深在的意义,则是表达天津古来的一种人文精神:四面八方,汇为天津。

可是,依据这一构想动手来做又谈何容易,早期风物,遗存无多。它们早已淹没在现实中,了无踪影。这一空间的历史遗迹不比租界和老城,没有规模,很少群体,遗存全是幸存。而这幸存者早已不再是整体,只剩下一些零落而几乎被遗忘掉的细节。(www.xing528.com)

幸亏为本图集效力的编辑与摄影家们,极具文化责任与敬业精神。凭着一把精神的洛阳铲,努力挖掘出被时光掩埋的昔日的人文光辉。读者从本图集中看到的一些前所未见的珍贵的历史细节,都是这次艰辛搜寻的结果。在它们每一件被发现的时候,都引起我们的工作者一阵惊喜。本图集的工作真有一种考古的意味!

历史离去时,有时也十分有情。它往往把自己生命的一切注入一件遗落下来的细节上。细节常常比整体更具魅力。如果你也有情,就一定会被这珍罕的细节打动,从中想像出它原有的那个鲜活的生命整体来。

于是,我们用实拍的照片,历史的照片,以及相关的可视的资料,将一个个失散的历史景象重新构筑起来。我们无法恢复历史的形态,却能复原其精神。

我对这一图集的另一要求,是学术成果。倘若没有对历史进展性的理论发现,任何历史的回顾只能成为一次享受性的消闲。于是,本图集首次发表的学者张仲、罗澍伟、崔锦、魏克晶、顾道馨、陈雍等人的文章,都是近年来天津地域文化研究方面有创见、甚至是突破性的新收获。历史是固定的,历史价值却是会不断变化的。历史的价值来源于对历史的思考。而人类的进步,常常依据于对历史的新认识。

1997年9月,津地河东大直沽出土一件石雕,被考古专家确认为当年东庙(东天后宫)的遗物,年代属于明末,其重数吨,足以见证当年庙宇之浩大。而几乎同时,水西子牙河畔出土了两尊碑式石佛,浑古优美,气度不凡,相信至少也是明代雕造。但史籍中此地从无庙宇,缘何出此造像?然而这几件出土的石雕,一东一西,竟把津地早期文化雄厚的气势真切地凸现出来,引起我们对那个遥远岁月一往情深的遐想。

津地正处于建设新时代。大兴土木,势所必然。破土又带来文物的不断出土。一方面,历史的遗迹在所难免地受到损失;另一方面,新的出土又会改变我们对历史固有的印象。我们无法预测未来的城市景象,却明白自己首要的使命是把于今尚存的历史文化面貌记录下来。不负前人,亦为后人。

此图集的采风工作,始于丙子冬至。摄影方面由天津市摄影家协会承当,组织数十位摄影家,奔往东西南北。经历燠暑寒冬,穿越野岭碱滩,其辛苦可想而知。往往为获取一幅饶有深意的画面,登墙上房,不惧险难。此种文化情感,深动我心!由于所有照片都是摄影家们的精心之作,其品质之高,自不必说。《天津老房子》之采风举动,动员人力之多,涉猎领域之广,切入层面之深,当属空前。乃有史以来最大一次地方文化的采风性的考察。如是浩大工程,幸有多方襄助。既有学者们以渊博学识鼎力支持,又有各界知己炽情相援。图集面世,不仅展示此地迷人之文化,更显示此地人可贵之文化自珍。是为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