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筑地域性与文物保护

建筑地域性与文物保护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文化学角度看,建筑最重要的传统是它的地域性。由于后一种区别,使得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具有鲜明的可视的个性。但文化的地域特征一旦形成,它就成为一种个性的生命,互相不能替代。上述这种地域性,并不表现在文物建筑上,而主要表现在民居建筑上。保护文物建筑是文物专家的事,保护民居是建筑师的事。当代建筑极端地强调每个建筑个体的面孔与性格。

建筑地域性与文物保护

文化学角度看,建筑最重要的传统是它的地域性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是建筑之间纵向的区别;不同地域不同特征的建筑,是建筑之间横向的区别。由于后一种区别,使得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具有鲜明的可视的个性。

在古代,建筑师们并不刻意地去表现这种特征。他们只是遵从了那一方水土的人们的一种习惯——使用的习惯和审美的习惯。久而久之,特征就形成了。这也正符合文化生成的规律。但文化的地域特征一旦形成,它就成为一种个性的生命,互相不能替代。在日趋全球化的当代世界,这种各异和独自的文化个性就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

上述这种地域性,并不表现在文物建筑上,而主要表现在民居建筑上。比如北京的城市特征不在故宫和天坛,而在胡同四合院构成的历史街区里。保护文物建筑是文物专家的事,保护民居是建筑师的事。因为这些古老的建筑既要保留,又要使用,如何将现代科技注入这些老房老屋,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能够享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方便与舒适,这可是一件需要创造性的工作。这自然就需要建筑师具有很高的文化责任感,把保护历史美与改善老房子的使用功能,作为建筑界一项时代性的不能拒绝的使命。(www.xing528.com)

同时,那些具有鲜明文化特征和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还向建筑师们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怎样使大量出现的新建筑,与城市原有的个性对话、沟通、和谐

当代建筑极端地强调每个建筑个体的面孔与性格。但一个城市的总体的文化个性还要延续、发展和加强,这就需要这个城市建筑的新成员,考虑它与环境的文化关系,以及自己的文化血型。那么谁来回答这个难题?

如果没人回答、关心、承担和解决,那么未来中国的城市一定是:在建筑个性上不乏精品,但在城市整体上纷纭杂乱,相互雷同。历史个性荡然不存,新的个性根本没有。现在我们已经愈来愈清晰地看到这种景象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