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鞋里倒出一公升汗水,挖掘保护东北虎豹

鞋里倒出一公升汗水,挖掘保护东北虎豹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进山林,俄方导演表示这景色很像俄罗斯。全世界东北虎的数量不足500只,仅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的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局部区域。为保护和研究东北虎豹,保护区在东北虎豹活动频繁区域以3公里×3公里的距离,采用网格化架设了260架红外线相机,两两相对共设置了130个监测点位。每隔两个多月,要进山采集相机里面上一时段拍摄的影像资料。

鞋里倒出一公升汗水,挖掘保护东北虎豹

真正的大森林——东北虎远东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08700公顷,主要保护国际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东北虎和东北豹。

路不好走。专业越野车也只能带我们走到森林边缘,剩下的路自己走。中俄摄制组一路完全听从大名鼎鼎的“郎老虎”郎建民指挥,他是吉林珲春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中心的工作人员。

早上四五点起床,先拍出发的镜头。太阳刚升起来,拍摄出发的过程漫长又磨叽。郎队不干了:“得赶紧进山,再晚完不成工作天就黑了,天黑山里危险!”

一进山林,俄方导演表示这景色很像俄罗斯

是啊,这里是中、俄、朝三国交界地带,东面与俄罗斯波罗斯维克、巴斯维亚两个虎豹保护区和哈桑湿地保护区接壤。说起两国虎豹研究学者的名字,互相熟悉得很。

生态,是自然的馈赠;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老虎可不管国界,哪儿环境好它往哪儿跑。

东北虎,俄罗斯人叫它Амурский тигр,就是阿穆尔虎,是自然生物链中最顶端的大型猫科动物。全世界东北虎的数量不足500只,仅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的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局部区域。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野生东北虎分布数量与密度最高的区域。

进山之前,得换装。我们用半小时戴帽子、穿雨衣、穿皮衩子。皮衩子是插秧人或者卖鱼人穿的那种“鞋加背带裤”,全塑料胶皮材质,穿上不透气,但防水。

为保护和研究东北虎豹,保护区在东北虎豹活动频繁区域以3公里×3公里的距离,采用网格化架设了260架红外线相机,两两相对共设置了130个监测点位。每隔两个多月,要进山采集相机里面上一时段拍摄的影像资料。通过照片上虎豹的体型大小、步距、花纹等特征进行分析,对虎豹的个体差异、活动规律等进行研究。

除了这些基础工作和日常的野外调查之外,科研中心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上山找虎。我们这支国际拍摄团队有幸跟拍全过程,但我心里暗戳戳想,拍不到虎豹有遗憾,要真迎面看见一只大老虎,就没有遗憾吗?

正胡思乱想着,听到前方郎队大喊:“停!”

导演、制片、两个摄像师、录音师、编导和我,用“鬼子进村扫雷”那种姿势,跟着专家走到一摊烂泥旁边。

“这是虎爪印。长宽高你记录一下。(www.xing528.com)

“一只母虎。看看旁边有没有幼崽的脚印,好像没看到。

“好,拍照。”

每年在山上的时间有100多天,平均每天走15公里,工作了近20年的“郎老虎”,至今已走了2万多公里的山路,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每当发现野生动物在山林里的卧痕和足迹,郎建民都会用GPS仪器进行定位,进行数据收集,便于日后调查分析时调用。

郎队说完,摄制组赶快各就各位,全景、远景、近景、特写,使劲拍。必要的时候请他重复几遍动作。十分不愿站在草丛里的“闲杂人等”,也都心一横,走进树林蹲在乱草中。

为什么不愿意靠近植物呢?因为有蜱虫。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它嗅觉灵敏,当与宿主相距15米时,即可感知,由被动等待到活动等待,一旦接触宿主即攀援而上。如栖息在森林地带的全沟硬蜱,成虫寻觅宿主时,多聚集在小路两旁的草尖及灌木枝叶的顶端等候,当宿主经过并与之接触时即爬附宿主。被蜱虫咬后,病毒侵入人体后直接作用于全身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引起广泛的血管壁损伤,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导致组织或器官的水肿,从而出现全身皮肤黏膜的充血或出血,临床表现为多系统受损,病情严重者,多于发病后第6—9天死亡。

当然,不会一被咬就没救,致命是有概率的。

俄罗斯朋友们开始都很怕,用胶带紧紧勒住袖口和裤腿,每个人都跟太空人似的迈步走着。我也“五花大绑”个严实,一整天不能上洗手间,尽量减少进食。

回头看看郎队和他的专家队伍,长裤加短袖衬衫。

快到中午,女编导松开脖领撸起衣袖,露出雪白的锁骨和胳膊说:“我宁可被咬也不能先热死。”紧接着,制片和摄像开始整理衣裤,大雨鞋一脱,“哗”地倒出半筒水。

我说,咱们刚进山拍摄两个小时,还没下河呢,哪来的水?

他们说,这是刚出的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