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山港外海,一艘载有1500个集装箱的“丹麦号”货轮正在准备驶进港口,我们跟随引航员乘引航船提前来到货轮上,拍摄“丹麦号”货轮在引航员的引导下靠泊到岸。
驾驶室里,我们见到了“丹麦号”货轮的船长。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东南亚人,非常认可洋山港的作业效率。他预计,24小时船上的集装箱就能卸载完成,并且装载上新的集装箱。“丹麦号”货轮将满载着从中国内地运来的集装箱货物,经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亚丁湾、红海,最后到地中海附近的欧洲国家。
我发现,“丹麦号”即将航行的线路,竟然跟“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线路有大部分的重合,不由心中暗叹前人的探索精神!由此,思绪也被带到了十天前,摄制组为了更多了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涵,曾造访过位于广东阳江海陵岛上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南海Ⅰ号”古沉船就陈列于此。
第一次来到这么大的室内考古现场,跟800年前的文物亲密接触,大家都很激动。令我们惊讶的是,中国南宋时期就有那么高端的造船技术,可以运输如此多的货物,它们以瓷器为主,种类繁多,盘子、碗、酒壶等不胜枚举。我注意到一种德化窑粉盒,虽不大却做工精致,釉色温润如玉,形制规整,非常耐看。它们被一件一件登记后,放在蓝色的塑料箱中,目测仅这种粉盒就有上千件。现场足有几十名考古工作人员,他们在一丝不苟地挖掘着。文物出水量之大,让我的俄罗斯同行们非常惊讶。
我的思绪回到眼前的这艘“丹麦号”上,它运载的货物已不仅仅是丝绸、瓷器。“中国制造”的强盛发展,把世界各国都与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小到生活日用品,大到高精尖的生产设备,无所不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洋山港提供了走向世界的舞台。而我们能用纪录片呈现洋山港的发展,实在是幸运之至。(www.xing528.com)
拍摄这一集时,正值盛夏,烈日炎炎。洋山港港区水泥地面地表温度已经爆表,为了不被紫外线灼伤,摄制组成员各显神通,用衣物围成各式“头巾”。此类装扮也让我们显得十分另类,看上去颇具波西米亚风格。无论俄方还是中方成员都没有因为酷暑而停止工作,大家都专注于如何呈现极致画面,用镜头展现出港口的繁忙和吞吐量的庞大。最终,摄制组拍摄了很多宛若科幻电影中的场景。
《洋山港》这一集纪录片在俄罗斯RT电视台及其新媒体平台播放后,在海外引起了轰动。许多观众惊讶于中国的发展,对中国有如此先进的港口感到不可思议。纪录片改变了外国观众对中国的认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新闻频道、中文国际频道,都对海外舆情进行了报道。
洋山港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张亮丽新名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