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政策文件中,明确提出要调整人才培养政策,优化人才培养的专业。优化人才培养专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更新专业建设理念
一是要突出专业培养目标的职业性。要以生产环节、工艺流程、工作程序为教学环节,从教学过程上突出职业性;以专业、课程模块为教学特征,从形式上突出职业性;以企业工学结合为重要实践环节,从培养环境和要求上突出职业性。二是要突出学生在专业建设中的主体性,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创设情境与氛围,为学生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和发展自我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三是要突出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性。增加操作性、综合性实践,增加生产性、顶岗性实训,以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实践性。
2.创新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
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壮大优势专业,扶持潜力专业,整合近似专业,建立专业群,机动灵活地调整专业方向,形成“同心多角”的专业分布格局。二是专业设置要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以就业性要求确定培养目标。由于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较为明显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因而不同专业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职业分析,确定其具体的知识、能力结构和职业素质要求,将各专业培养目标进一步具体化、个性化。
3.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是要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培养力度,努力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知识技能水平,外聘专家、学者、工程师到职业院校兼职任课。二是教师要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去适应学生要求,体现职业教育的时代性;要主动适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变化,随时更新培养内容,体现职业教育的先进性。三是要把建设“双师型”教师作为职业院校师资力量建设的重中之重。要采取措施使专业教师熟悉生产环节,丰富实践经验。专业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企业实训指导,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参加企业科研实践,掌握实践技能。(www.xing528.com)
4.坚持产学结合,强化职业能力训练
构建以开放性、实践性、市场性为特征的“校企结合、工学结合、虚实结合”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和教学形式。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培养计划,实施人才培养。在企业建立与学院相同的教室,企业教师与学校教师交替授课,实践课教授全部在车间进行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仿真模拟操作软件的虚拟实训。
5.创建专业特色
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为依据,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全力实施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发展战略,重点培育与地方(区域)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以特色专业的发展带动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6.改革专业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应不断完善院系两级专业管理体制,院级严格审查专业设置条件,把握专业建设方向;系部负责专业建设的规划与实施,提高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二是要健全和落实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严格各教学环节的日常监督检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和教师评价办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