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策困境: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缺乏灵活性

政策困境: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缺乏灵活性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办学理念先进、产学结合紧密、就业率高的专业给予大力支持,没有将支持政策辐射到其他专业,导致各专业之间发展不平衡。但是,受过去办学惯性的影响,专业设置对市场的反应程度不够灵敏。虽然部分地区结合地方经济制订出地方性专业目录,但在科学性、学科性等方面难免存在一定的缺陷。同时,政府并没有针对高职教育制订一个全国统一的指导性专业目录。这样必然导致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失去职教特色。

政策困境: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缺乏灵活性

1.支持发展政策不平衡

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随意性、盲目性较强,教育部(〔2000〕41号)颁布了《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的通知,规定高职教课程设置必须突出高等职业学校的特色。但政策得不到落实,导致大多数高职院校不考虑自身的办学条件与学生的职业需求,盲目争办“热门”专业,甚至不经论证就开始设置招生,结果导致招生数量不足,形不成规模效益,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影响高职院校的经济效益。

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办学理念先进、产学结合紧密、就业率高的专业给予大力支持,没有将支持政策辐射到其他专业,导致各专业之间发展不平衡。政府没有将支持政策全面普及开来,没有提出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组建相关专业群,让重点专业带动其他专业共同发展的要求,让非示范性院校非重点建设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构建与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上得不到政策扶持,专业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

2.专业课程与区域经济发展脱节

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影响着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因此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层次结构、产业结构、人才需求结构来设置专业[32]。但是,受过去办学惯性的影响,专业设置对市场的反应程度不够灵敏。导致人才培养过程中就出现了专业的建设发展难以适应职业频繁变动的问题。有的学校专业结构调整缺乏科学论证,跟不上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不适应企业新技术的要求;有的学校专业面窄,划分过细,与职业岗位对人才能力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较差;有的学校缺乏专业发展意识,急功近利,重投资少、见效快、技术含量和层次较低的专业,缺乏品牌和特色专业[33]。政府没有结合地方经济发展与实际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高职院校调整专业设置与开办新专业,严重影响专业的发展水平,使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得不到持续发展。

3.专业改革滞后(www.xing528.com)

专业课程设置应该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需求,专业课程教材内容要及时更新,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这样学生才不会脱离生产实际与就业需要,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技术型人才。但是,目前部分地区政策对专业改革的要求相对滞后,部分高职院校仍然遵循传统的专业课程,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灌输。高职院校注重单一专业教学,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从而忽视了一些非智力的、非技术性的因素,如价值观念、道德水准、意志品格、心理情感等等,由此造成专门人才视野不宽、底蕴不厚、动力不足、功力不深、后劲不大、个性不强、品位不高的缺点,这种状况将难以培养出“入世”及知识经济所需要的复合应用型人才[34]。在没有政府政策的指引与强制之下,大多院校忽视当前市场的变化,不根据未来人才需要改革与调整专业,专业特色不明显,使学生学的内容无法迅速应用于社会,这既不能满足未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又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4.政策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由谁去审批,专业设置由谁去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建设[35]。我国对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一直非常重视,多次对专业设置做出重大调整,对专业目录进行修订。虽然部分地区结合地方经济制订出地方性专业目录,但在科学性、学科性等方面难免存在一定的缺陷。同时,政府并没有针对高职教育制订一个全国统一的指导性专业目录。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在不违背国家利益与法律的情况下,一般是学校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就行。政府没有对专业设置做出合理规划,使得学校在设置专业时,趋热避冷,导致一些国家急需但人才匮乏的专业得不到学校的积极设置与宣传。行政部门没有对专业设置进行整体规划,缺乏管理,导致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专业招生规模小,效益不高,使得教育资源严重浪费。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备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的高级实用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部分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对高职认识不够,在指导高职专业设置时,受到普通教育思想的影响,没有从相应的职业岗位(群)或者相应的技术领域的要求出发,按照这类人员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实践技术、专门技能和全面素质来设计。这样必然导致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失去职教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