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政策对促进高职教育发展起着基础而长远的影响,是影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因素。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总体上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缺乏
相比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更加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专业技术技能的掌握,因此高职教师不仅应具备普通高校教师的一般能力,还应具备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的特殊能力。《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要“完善教师资格,实施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但是当前我国出台的师资政策并未对教师知识掌握、研究能力以及教学能力做出更为具体的符合职业教育要求、适合高职教师发展的职业标准。目前我国尚缺少有关高职教师任职的专业标准,专业能力标准的缺乏导致高职教师在专业发展中迷失方向[28]。
2.“双师素质”培养的有效性有待加强
具备“双师素质”、能够有效地从事实践教学,是对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的基本要求,但当前高职院校教师深入参与企业实践的政策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要“围绕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健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制度”,通过与高水平大学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的方式,完善教师双师能力培养培训机制,要求“专业教师每五年企业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但是当前大多教师的企业实践多停留于感知企业生产实践阶段,真正参与企业实际生产与技术改造的过程中解决真实问题的教师并不多。有研究对江苏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调查显示,“90%左右的教师欠缺动手能力和技术素养”[29]。这反映了高职院校教师“双师素质”政策仍面临着困境。
3.师资数量严重不足影响师资队伍水平整体提升(www.xing528.com)
查阅1983—2013年各年度《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可知,到2003年高职院校生师比一度达到24∶1,而后一直保持在20∶1以上。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规定生师比18∶1为合格,16∶1为优秀。高职院校的师资数量严重不足使得教师工作量过大,必然会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育部主管部门同其他有关部门还未对师生比做出严格把关,同时对于师资队伍建设的支持政策和教师培养的政策和法规也相对匮乏,从而导致职教师资队伍得不到迅猛发展,使得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4.师资政策关联性不顺畅
现行的高职师资政策制定的模式中,人事部门通常是师资政策制定的唯一主体,其他部门只是师资政策制定的“旁观者”。不仅加重了人事部门在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的协调负担,也不利于调动其他部门参与师资队伍建设的积极性,使政策关联性得不到切实保障。
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政策的倾斜力度还远远不够,不能很好地统筹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中长期规划与近期目标等的关系,政策间相互衔接度不高,时有“政策冲突”现象发生。现有高职院校师资政策还无法在战略层面给予高职院校的建设与发展、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支撑[30]。出台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以及院校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至关重要[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