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的紧密连接

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的紧密连接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相接是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实施的有效手段。两者相接主要体现在:其一,生产流程与教学计划相接。在借鉴传统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依托现有生产实训资源,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加大生产过程和教学过程交替的频次及教学内容覆盖面,提高两者契合度。

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的紧密连接

生产过程是指围绕完成产品生产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产活动的运行过程[1]。生产过程的特性包括:第一,不间断性。指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连续的过程。第二,平行性。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加工对象实行平行交叉作业。第三,比例性。即生产能力与生产任务相配。第四,协调性。第五,适应性。教学过程是教育者以社会发展需求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以教学资源为载体、以师生双边良性互动为基本形态,指导受教育者系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操作技能,实现学生认知、技能、情感协调发展从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活动进程[2]。其主要分为感知、悟知、行知三大阶段。其特征体现在双边性与周期性、认知性与个性化、实践性与社会性。

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相接是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实施的有效手段。两者相接主要体现在:其一,生产流程与教学计划相接。每学期初学校教务科、技能开发科根据生产经营科的企业生产流程与生产周期制订并实施教学计划,随生产过程中不同阶段开展相应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其二,生产任务与教学内容相接。即按照企业生产任务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和运用理论知识及技能完成生产任务,从而了解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体会生产中的劳动组织关系。具体来说,以企业真实生产任务设计各层次实践教学内容,将企业产品件(零件、模块、单元)作为学生技能训练课题,学生全程参与企业生产过程,独立完成作业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模块,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工艺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和安全意识。(www.xing528.com)

在借鉴传统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依托现有生产实训资源,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加大生产过程和教学过程交替的频次及教学内容覆盖面,提高两者契合度。以模具专业为例,根据“产品开发—模具设计—图纸审核—工艺制订—模具加工—模具装配—试模—修模”的生产过程,分别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为每套模具落实相应的负责人、成员和完成周期,协调好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生产之间的安排,做到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和谐相应,既不耽误企业正常生产又不影响教师的教学工作。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中,它的整个教学过程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也不是单纯的老师演练、学生示范,而是让学生走进工厂,在真实的生产过程中汲取知识和养分,这种“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学到所要学习的内容,相应在学习过程中又完成了生产任务”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双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再具体到每一个单元的工作过程亦是如此,例如在某个零部件生产过程中,首先由技术部设计零件加工工艺,其次车间主任根据产品精度、难度安排产品,最后实习指导老师根据产品加工要求安排学生加工。与此相应的教学过程是实习指导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学生特点、产品精度、产品难易度、设备性能等情况,安排学生进行加工。具体来说,首先,分析产品精度、生产周期、产品难易度等,从而选择设备与学生;其次,教师进行入门指导或授课,明确任务要求,学生分析任务和写加工工序并由教师审核工序后签名确认;再次,学生领取并使用生产工具进行首件加工,由班质检、教师、车间质检对首件产品进行检测,并签名确认,学生根据首检合格产品为样件,加工完成产品;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