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素质本位高等职业教育?笔者认为,广义上的素质本位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是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四大支柱为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等综合素质的一种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狭义的素质本位高等职业教育就是加强学生弹性素质的培养,培养目标由针对狭隘的职业岗位拓展到职业群、职业生涯,着眼于职业适应能力的提高以及职业情商的养成,包括职业品德、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健康的心理和体质,着眼于个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高等职业教育模式。
关于素质本位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并不多见。最早提出“素质本位职业教育”这一概念的是解延年,其定义为:“我们所谓的素质本位的职业教育,指的是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技能为重点的全面素质教育或素质培养。”[36]接着有学者对素质本位职业教育的构成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指出:职业教育的素质由三大部分构成,一是基础性素质,二是专业性素质,三是创业、创造性素质。基础性素质包括: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职业道德品质、基本职业个性倾向、基本爱好等;专业性素质包括:与某一专业工作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知识、这一专业工作所需要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技能、这一专业工作所必备的职业道德品质和兴趣爱好以及个性特点等;创业、创造性素质主要包括:终生学习的能力、适应不断更新变化的专业工作的态度和能力、在专业工作中敢于创业的精神与个性、创造性思维品质和人格品质等。这三部分素质之间相互依存和影响,构成一个完整的素质结构[37]。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素质本位”人才培养模式的是冯晋祥等学者。他们认为,“素质本位”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激活创新思维、激发创造能力、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38]。
素质本位高等职业教育的提出与构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背景。首先,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来看,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肯定大工业进步性的同时,也谴责大工业对人的“异化”,并认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是使受教育者接受“工艺学校教育”和“综合技术教育”,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之路。因此马克思说:“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39]为实现综合技术教育的思想,即“在文化教育和科学教育的基础上传授一般技术知识和技能”,列宁认为,职业学校不宜过早专业化,并要扩大其普通教育比重,实施综合技术教育[40]。
其次,从教育改革大政方针来看,我国正在由过去单纯的能力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高等职业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可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www.xing528.com)
最后,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国际背景来看,世界发达国家也深感针对岗位工种的能力本位缺陷,美国、日本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纷纷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素质本位”理念。以美国人文主义教育家阿德勒为首的佩代亚小组,在1982年提出了将普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融为一体的佩代亚计划。根据这个计划,学校教育既不是单纯的普通教育,也不是专门化的高等职业教育,它致力于三个目标:(1)为学生自我发现作准备,即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2)为学生将来履行在民主社会中的公民责任作准备;(3)为学生将来就业作准备。日本在1994年的第三次教育改革中,在综合高中设立普通+职业综合科,其目标是:“在向终生学习社会过渡中,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具有主动、创造性地生存素质和能力,在社会生活中能灵活地适应周围的环境,能扩大自我实现可能的人。”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就在《学会生存》中指出:“为人们投入工作和实际生活作准备的教育,其目的应该较多注意到把青年人培养成能够适应多种多样的职务,不断地发展他的能力,使他跟得上不断改进的生产方式和工作条件而较少注意到训练专门从事某一项手艺或某一种专业实践。”[41]到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技术与高等职业教育设计为:“成为每一个人的普通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解科学技术、职业领域和人的价值以及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公民打下基础”,“允许个性和性格的和谐发展,培养精神价值和人的价值,培养理解、判断、鉴别和自我表达能力。”[42]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的进步,使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观又有了新的认识。我们所造就的跨世纪人才,除了应当具有扎实、系统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之外,更要有全面的、优良的素质。澳大利亚学者在80年代末曾提出要让未来的高校毕业生掌握三张“教育通行证”,即“学术性通行证”“职业性通行证”和“事业性通行证”[43]。《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一文还强调:“归根到底,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最全面发展的人,是对新思想的新的机遇开放的人。”[44]由此看来,人类迈入新世纪,在全球化背景和终身学习思潮的影响下,世界各国出现了普教与职教结合,工具主义与人文主义相融合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第一,能力本位、人格本位和素质本位是三种不同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出发点,是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能力本位、人格本位是人的发展中的个别属性、某个方面,素质本位是人的整体内在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第二,能力本位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在世界职教发展史上享有一定声誉,现在仍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主流。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数字化生存时代的出现,那种只重视物,而忽略了人的品质、内在精神的培养能力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暴露出诸多缺陷。第三,人格本位的概念由于它的含义多重性而使其本来面貌显得十分含混,基于本土概念,不论是从心理学向度,还是社会伦理学向度,推导出的结果具有明显的片面性。第四,无论是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人文理性思考,还是受人力资本理论的工具理性的驱使,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都不可避免地同时涉及人本主义和工具主义两方面,二者的融合是世界高等职业教育的共同取向。因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能力本位向素质本位转变将成为人类交流理性的必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