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把握职业教育理念,还需深入研究职业教育理念的表现形态。从职业教育理念的表现形态看,可分为高等职业教育的观念、高等职业教育的精神、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等三个方面。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观念[3]。高等职业教育观念就是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总的态度和看法。高等职业教育观念具有如下内涵:
一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由单纯针对职业岗位扩展到着眼于整个职业生涯。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就业人员的利益导向和价值走势,常使其就业经常变更,一个人一辈子固定在一种行业或一个岗位上的时代即将消失。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才流动已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社会成员正由“单位人”逐渐走向“社会人”,社会人员的这种就业需求必然对职教的目标和内涵产生影响。
二是高等职业能力内涵已由单纯满足上岗要求走向适应社会发展。这里的职业能力不仅指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而且是指综合的、称职的就业能力,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在职业能力的内涵中,应十分注重合作能力、公关能力、解决矛盾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竞争能力等非技术的职业素质。同时,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职业岗位的内涵与外延处于不断变动中。因而,职业教育的教学计划不能仅着眼于当前上岗能力的需要,还应十分注重学生对职业岗位变动的良好适应性和就业弹性的需要。
三是高等职业教育功能由单纯的学历教育功能扩张为复合功能。职教体系总体上分为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与培训两大部分。学历教育主要是以较长的连续时间,系统地培养基层一线的技术型人才,有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层次。非学历教育与培训中,一部分是资格证书教育、工人技术等级培训,另一部分是岗位培训、在职进修培训和短期就业培训。随着我国加入WTO,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职业教育功能又将由培养国内人才扩张为培养国际人才。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精神。精神是自然的真理性和终极目的,是理念的真正现实。高等职业教育的精神即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容实质,我们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精神最为突出的是笃实。
第一,知识实用。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是按职业岗位群的需求确定的,专业课可根据市场变化而调整设置,基础课按专业的需要以必需、够用为度,有些高职院校还为企业“量体裁衣”,“定制”特殊岗位的人才,培养立足本地并服务于市场的职业人才,受到了人才市场的欢迎。
第二,注重实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任何时候需要量最大的都是具有良好职业技能的操作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实用人才,既有一门过硬的实用技术,同时熟悉英语、电脑等知识,适应生产一线的需要。目前人才市场已出现了企业争抢机电加工类的车、钳、焊、电、铣等技术高级工的局面。(www.xing528.com)
第三,岗位实在。加入WTO将催生出大量的新职业、新机遇,促进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给食品加工业、纺织业、服装业、建筑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员若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岗位的能力,专业对口,面向基层第一线,会管理,懂操作,达到“一专多能”,将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创业机遇。
第四,目标实际。由于高职院校自入校起就对学生加强了职业道德教育,使之牢记“为人民服务”是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顾客是上帝”是行业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求学生做到目光现实、脚步踏实、技术扎实、为人诚实,就业期望值切合实际。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使命在于以新的实践人才和成果开发人力资源,促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广,优化职业教育结构,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
有效开发人力资源,为未来社会培养素质结构更为合理的准劳动力是高等职业教育使命之一。与普通教育以基础研究型人才为主的培养目标不同,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大量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强的高级实用技术型人才,学生在毕业后基本上就能顶岗工作。
促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广是高等职业教育使命之二。由于国内的、跨国的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劳动力流动日益增长,证书制度作为能力的认证起到了一种特殊的作用。当前,由于劳动力市场的限制即实行就业准入制度,使职业资格证逐步具有与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学历文凭类似的“硬通货”性质,从而使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强大驱动。21世纪的高等职业教育将进一步完善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标准化考核,证书制度转向“双证”,即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根据劳动部门统计,全国有职业技能鉴定机构6 797个,报名参加鉴定的人数达到320万人,获得各类等级证书的有180万人。职业资格证书将同学历资格证书一样,逐渐在高等职业教育质量鉴定和求职过程中发挥主要的作用。
优化和完善教育的类型结构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使命之三。从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结构来看,普通高等教育始终占据着主体地位,而定位于普通高等教育有效补充的高等职业教育,其招生条件的要求相对降低,光从录取分数线上来说,就比同等程度普通高等教育低若干分。这无疑为那些处于职业边缘的学生开通了一条谋生与成材的新航线,把原本狭窄拥挤的升学“独木桥”拓宽成四通八达的“立交桥”,为进一步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作出了贡献。
缓解就业压力、有效调节劳动力市场是高等职业教育使命之四。据《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1998)的资料显示,1998年我国职业教育机构总共招生585.27万人,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占75%,若以全部在校学生数计算,则共有1 642.44万的劳动人口被吸收进去接受教育,从而延缓了这部分劳动人口的就业进程,这就意味着仅此一项,国家和社会每年就可减少安排将近1 700万个工作岗位,大大有利于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