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航天器组成与类型及天线工程设计技术

航天器组成与类型及天线工程设计技术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效载荷是完成特定航天任务的仪器设备,是航天器重要的组成部分。图1-3航天器的基本组成航天器的功能,从最初美国与苏联等国为了显示空间能力、展示国家实力,逐渐发展到为人类服务与科学探索等方面上来,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了应用卫星与科学卫星这两大类卫星。显然,天线在航天器中占有重要位置。航天器的分类如表1-1所示。

航天器组成与类型及天线工程设计技术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Sputnik-1(图1-2),其轨道高度为900 km,倾角为65°。此卫星为直径58 cm的球体,其重量为83.6 kg,其内载有20 MHz与40 MHz的信号机。从此,航天器研制的新产业得以产生。

图1-2 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Sputnik-1备份星

(注:中间分开部分是为了展示其内部)

航天器中,围绕地球运转的一般被称为卫星,远离地球的一般被称为探测器,如我国探测月球嫦娥系列探测器、火星探测器。这些航天器全部是靠无线电波(主要是微波)与地面站、用户终端或轨道上其他航天器进行信息交换,以达到对航天器状态的监控、测量与控制、用户使用等目的,因此航天器可以说是轨道上的无线电台。实际上,航天器在发射之前,必须得到国际电信联盟的空间无线电台执照。

通常,航天器可分为有效载荷和航天器公用平台两部分,由不同功能的若干分系统组成,包括专用的有效载荷、姿态与轨道控制(含推进)、结构与机构、热控制、测控(遥测、遥控与轨道测量)、数据管理电源等分系统。对于返回式航天器还包括返回着陆分系统,对于载人航天器还包括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应急救生和返回着陆等分系统。随着航天器获取的数据量不断增大,中低轨道中的许多应用卫星建立了独立遥感信息的无线电传输系统,又称数据传输分系统,简称数传分系统。

有效载荷是完成特定航天任务的仪器设备,是航天器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效载荷技术包括航天器对地通信、导航、成像遥感(可见光、红外、微波等)、电子遥感(侦收地面雷达或通信信号)、测绘、航天器探测(地球物理、空间环境、天文和行星)等技术。航天器公用平台的功能可概括为:支撑有效载荷;使有效载荷处于预定轨道;保持有效载荷要求的指向;维持有效载荷的工作温度;向有效载荷提供遥测和遥控指令;向有效载荷提供数据存储和传输功能;向有效载荷提供电源等。

航天器的基本组成如图1-3所示。从图中可看出,与天线有关的分系统包括测控、数据传输、载荷等三个分系统。

图1-3 航天器的基本组成

航天器的功能,从最初美国与苏联等国为了显示空间能力、展示国家实力,逐渐发展到为人类服务与科学探索等方面上来,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了应用卫星与科学卫星这两大类卫星。1964年10月第18届奥运会日本东京举行,首次利用美国通信卫星“辛科姆”(Syncom-3)向美国转播奥运会实况。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带来(实际是中国购买)两套地面站(邮电1号与2号),它们被分别安装在北京、上海,通过Intelsat-Ⅲ卫星进行尼克松访华的实况转播,开创了通信卫星中国使用的先例。据不完全统计,到2017年,全球共发射各类卫星2 000多颗,其中绝大部分为美国与俄罗斯(苏联)发射的,中国发射了300多颗。图1-4所示为几种典型卫星的外形。从图中可看出,提供电能的太阳翼与天线构成了卫星主要外部设备。显然,天线在航天器中占有重要位置。

图1-4 国内外典型航天器外形(www.xing528.com)

(a)Intelsat-10通信卫星;(b)美国GOES气象卫星;(c)加拿大RADARSAT-2雷达成像卫星;
(d)中国东方红四号通信卫星;(e)中国风云二号气象卫星;(f)中国高分三号雷达成像卫星

图1-4 国内外典型航天器外形(续)

(g)中国资源一号遥感卫星;(h)中国海洋二号微波遥感卫星;(i)中国高分二号对地遥感卫星;
(j)中国神舟飞船;(k)中国北斗导航卫星;(1)中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

航天器可分为应用航天器和科学探索航天器两大类,根据有效载荷功能的不同,可进一步按用途细分种类。航天器的分类如表1-1所示。

表1-1 航天器的主要分类

我国的卫星研制是从1965年中国科学院成立的651设计部(即现在的航天五院总体设计部,对外名称为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简称总体部)开始的,以东方红一号卫星(图1-5)的研制为标志。东方红一号装载了20 MHz的短波测控天线、5 cm和10 cm微波雷达应答天线。目前,作为航天器研制总体单位,总体部也是卫星平台天线的主要研制单位,并较早开展了星载Ka频段相控阵天线技术研究工作。五院西安分院从东方红二号卫星天线研制开始,现在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微波载荷研制基地,也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可以研制星载大型展开式天线的单位之一。

图1-5 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1970年4月发射)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国内航天器(卫星)的种类、数量已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其性能指标与质量(在轨使用寿命)已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卫星上所有单机设备全部是自主研发的,天线的研制能力也从最初线型、面型单个天线,发展到复杂的相控阵、大型可展开反射面(直径在10 m以上)、多波束等天线,频率覆盖了20 MHz~200 GHz,完全可以满足国内民用、军用、科学航天器的需求。

在空间科学中的宇宙背景微波探测领域,目前国内所具备的技术与产品能力与欧美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在100 GHz以上的频段,差距更加明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