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阶段的艺术教育都与国家当时的政治体制直接相关,我国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呈现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快的特点。这种跨越式的发展势必出现一系列教育问题。
1.设计产业的发展现状
21世纪的中国已然成为世界上规模较大的艺术设计教育大国之一,我国的文化创意艺术产业飞速发展,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据统计,我国已建立千余所艺术设计高校,每年招生人数不下十万,艺术设计类专业成为我国高校最热门的专业之一。目前,广东正大力推进文化强省的建设,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上取得了一系列优异的成绩。
广东因地制宜,加快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支持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发展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创意产业,涌现出羊城创意产业园等一大批业内知名的创意设计类园区,形成优势产业群。鼓励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因地制宜开展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激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据统计,2017年,广东省数字出版产值达1 800亿元,居全国第一;动漫业产值达400亿元,占全国的1/3;游戏业收入达1 515亿元,占全国的73.9%,占全球的20.4%。
2.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质量不高。(www.xing528.com)
艺术设计类专业是一门交叉性较大、学科内容丰富的综合类学科,是时间和空间艺术的综合。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本科教学模式以往沿用美术学院的传统,这是由其人才培养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既然与艺术密切相关,强调个性化教学是必然[1],所以,一般采用小班授课。据调查,像广州大学等一批综合性大学,历年来始终坚持少而精的教育方针。随着各高校扩大招生,生源的素质下滑,短时间快速增长式的办学造成教学没有完整的体系,院校在发展的同时盲目汲取,尤其是对外来艺术设计类专业上的经验与成果缺乏正确的判断,以致造成教学模式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2004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对全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以促进高校本科教育,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诸多环节也进一步完善。事实上,培养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仅凭课堂授课和做模拟课题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必须通过毕业实习去有目的地接触社会,进行实践,将书本知识转化成设计能力。然而现实却是,设计公司不愿接受实践能力较弱的实习生,指导教师也无可奈何,被教育部门评估专家格外重视的实习实践环节最后只能草草收场[2]。
(3)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通常情况下,高校在录取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过程中主要通过美术高考招生,由此可见,美术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所以,很多高校将教育的重点放在美术上,缺乏对学生设计理念的灌输和引导。同时,教育模式缺乏创新,教育与时代发展相脱节,封闭老旧的教学模式与经济技术发展形成鲜明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经济结合少之又少①,导致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发展遇到瓶颈。传统的教学模式既然已经难以满足专业教学的切实需求,就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出现有利于深化产学研合作②。它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对于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创新教学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