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埃及雕塑
古代埃及的雕塑多与埃及人对死亡的认识有关。古埃及人认为,人在死后将会进入另一个世界生活,因此,法老们大兴土木修建自己死后的宏伟住所——金字塔。而王公贵胄们也会选择在法老的金字塔附近修建自己的小型陵墓。在这些为逝者准备的宫殿中都会放置他们的塑像,以引导他们的灵魂在脱离躯壳后找到自己新的归所。
《村长像》(图3-24),实际上是王子卡帕尔的雕像,其是埃及立像的典型代表,雕像表现了王子的亲民形象,他正面直立,一脚前迈,手持拐杖,似乎正在视察民情,非常亲切。
《拉霍特普王子与其妻》(图3-25)是典型的坐像代表,雕像线条柔和舒展,表现了王子的性格特征以及王子妃的端庄美丽。雕像保持了原来的着色,人物眼珠用黑檀木做成。
《纳菲尔提提王后》(图3-26)再现了一位富有东方美的王后形象,其挺拔的鼻子、修长的脖颈使其成为艺术史上的经典形象。
图3-24 《村长像》 作者不详
图3-25 《拉霍特普王子与其妻》 作者不详
图3-26 《纳菲尔提提王后》 作者不详
(www.xing528.com)
图3-28 《米洛斯的维纳斯》 阿历山德·罗斯
2.古希腊雕塑
古希腊时期是西方第一个雕塑艺术发展的高峰期。古希腊人信奉以宙斯为核心的神祇体系,在思想和肉体上追求人神共性。对于完美的追求使古希腊人崇尚健美的身材。因此,古希腊的雕塑题材除了表现健美的奥林匹斯众神之外,运动场上折桂的健儿也往往成为艺术家进行雕塑创作的模特。
《拉奥孔》(图3-27)是希腊化时期的雕塑名作,据考证,其是阿格桑德罗斯和他的儿子波利佐罗斯和阿典诺多罗斯三人于公元前1 世纪中叶制作而成的,于1506 年在罗马出土,震惊一时,被推崇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意大利杰出的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为此赞叹说“真是不可思议”;德国大文豪歌德认为《拉奥孔》以高度的悲剧性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同时在造型语言上又是“匀称与变化、静止与动态、对比与层次的典范”。
《拉奥孔》这尊雕像,鲜明地表现了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受蟒蛇折磨、痛苦挣扎的情状。拉奥孔左侧的长子已被巨蛇缠住左腿,在万分惊恐之中慌乱地欲将腿从巨蛇的缠绕中拔出来。拉奥孔的次子,尽管已被蛇缠得无法挣脱,却仍在出于本能地拼命挣扎。中央的拉奥孔竭力欲使自己和两个儿子摆脱蛇的缠咬。他左手紧紧地抓住一条蛇,企图将之拉开,而蛇却硬是从其手中钻过去狠咬其臀部,剧痛使拉奥孔大叫起来,脸上肌肉扭曲,腹部强烈地收缩。在这里,“肌肉运动已达到极限。它们像一座座小山丘相互紧密毗连,表现出在痛苦和反抗状态下的力量与极度紧张。”雕像上的人物动态和表情使这一紧张而激烈的场面充满戏剧性,仿佛整个骚乱和动势都被凝结在这永恒的群像之中。
1820 年,《米洛斯的维纳斯》(图3-28)被一位农夫在爱琴海的米洛斯岛上发现。出土时它就已经失去了双臂,后来的许多艺术家均试图为她修复双臂,但总不尽如人意,最终只好仍让它保持原样,从此,这尊雕塑便以“残缺美”闻名于世。这尊雕像一直被公认为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掌管爱与美的维纳斯,体态丰盈,融合了女神的庄严与女性的妩媚,虽然因为断臂留下遗憾,却依旧被作为“美”的典范与象征。
3.古罗马雕塑
古罗马对于雕塑的应用较希腊人更加实用主义。在古罗马,雕塑不仅被用来彰显统治者的丰功伟绩,也用于记录人的生前形象,并在其死后作为其象征,列席家族活动和重大场合。
《多台依的马尔斯》(图3-29)是一件纪念神像,是最能代表埃特鲁里亚时期雕塑水平的作品之一。此铜像近于等身大,因出土于多台依而得名。马尔斯身穿盔甲,是古罗马神话中的战神,相当于古希腊神话中的阿瑞斯。该作品是埃特鲁里亚青铜雕刻中一件非常写实的人物雕像,与古希腊神像雕刻一样,也是按照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来塑造的。该作品雕刻精致、严谨,神态自然,人体比例准确,明显深受希腊“神人同形、同性”论的影响。
《奥古斯都》(图3-30)是一个在现实基础上进行艺术美化的典型例子。在该作品中,身材矮小、跛足的奥古斯都被描绘成一个健美英雄的形象,一身戎装的他一派统帅气质,一手握权杖,另一手抬手致意,充满领袖气质。而他脚边的小爱神暗指罗马人为爱神后代这一传说的真实性,强调罗马人血统的高贵。
图3-29 《多台依的马尔斯》 作者不详
图3-30 《奥古斯都》 作者不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