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索中国近现代雕塑艺术:《美术鉴赏》

探索中国近现代雕塑艺术:《美术鉴赏》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辛亥革命前后,有很多青年赴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学习雕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雕塑创作有了巨大发展,各美术院校普遍成立雕塑系,并选派留学生、研究生到苏联学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84 年,全国建造室外大型雕塑326 座,其中大部分是1976 年以后创作的。20 世纪90 年代末,中国当代雕塑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后现代波普形式被青年雕塑家大量采用,如刘建华、李占洋、徐一晖等。

探索中国近现代雕塑艺术:《美术鉴赏》

进入20 世纪后,中国传统的宗教雕塑已处于衰落时期,民间小型雕塑虽很繁荣,但未能成为主流。辛亥革命前后,有很多青年赴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学习雕塑。五四运动前后到20 世纪30 年代,又有更多的美术青年先后赴加拿大、法国、日本、比利时等国学习雕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雕塑创作有了巨大发展,各美术院校普遍成立雕塑系,并选派留学生、研究生苏联学习。中央美术学院先后于20 世纪50 年代和60 年代初举办了两届雕塑研究班,1956 年还成立了中国雕塑工厂。1958 年4 月,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落成,为建设城市大型纪念碑雕塑创作提供了重要经验。1982 年2 月,中国美术家协会提出《关于在全国重点城市进行雕塑建设的建议》,经国务院批准,同年8 月,由城乡建设生态环境部、文化和旅游部以及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召开了全国城市雕塑规划、学术会议,并成立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和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领导全国城市雕塑创作活动。雕塑创作活动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84 年,全国建造室外大型雕塑326 座,其中大部分是1976 年以后创作的。这些雕塑对美化环境、改变城市景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架上雕塑

架上雕塑,是指雕塑家个人探索性较强、创作风格较明显、受公共环境因素制约较少的一类体量较小的雕塑,因多在轴架上完成而得名。

《一位老人》(图3-18),石质坚硬,棱线圆润,黑色岩石上自然分布着纵横交错的凸筋,更显苍朴。石的左侧轮廓酷似唱遍全国的《春天的故事》中的主人公——“一位老人”的侧面像,虽无眉眼,神韵俱在,甚为难得。

20 世纪90 年代末,中国当代雕塑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后现代波普形式被青年雕塑家大量采用,如刘建华、李占洋、徐一晖等。刘建华的创作着意体现一种物质化时代的道德不确定性体验,通过沙发、女人体等物象的翻制组合成一种寓言式的语汇。李占洋的雕塑是一种新现实主义和波普雕塑的结合,翻制记录了舞厅、卡拉OK 厅、按摩房等新民间生活空间的现实场景。徐一晖虽非雕塑系毕业,但他在20 世纪90 年代后期创作的艳俗风格的彩陶雕塑无疑是重要的后现代作品。在20 世纪90 年代末产生真正意义的后现代雕塑和波普风格的雕塑是与我国社会及艺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一方面,我国社会的文化结构开始进入多元化时期,商业精神、物质消费和流行文化已真正变成一种日常性,这为后现代雕塑的产生提供了视觉经验和意义背景。传统雕塑概念意义的造型和彩绘的重新使用,不仅仅是现实主义反映的需要,事实上,新现实主义和波普艺术的方式在20 世纪90 年代末表明了当代雕塑试图回到20 世纪90 年代社会文化在视觉征候层次的道德反省和自我分析。波普风格的雕塑创作在雕塑的色彩和材料的使用上都有创新。在20 世纪90 年代,当代雕塑对波普颜色风格的实践,事实上要超过前卫的绘画。当代雕塑在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实践是对雕塑写实造型的重新认识。写实雕塑与观念艺术、波普艺术的结合使中国当代雕塑找到了一种造型和前卫性结合的方式,这也是20 世纪90 年代国际当代艺术的潮流。观念性和波普化被20 世纪90 年代的中国雕塑实践后,就使我国当代雕塑真正具有一种前卫性和当代国际文化背景,这是与20 世纪中国现代雕塑概念产生根本区别的两个方面,也是当代雕塑概念真正确立的标志。20 世纪90 年代中国雕塑完成了由现代题材向雕塑的现代化和后现代化,以及后现代雕塑的转换。

杨虎城将军》(图3-19)的作者为邢永川,1938 年出生,山西交城人,1980 年西安美院雕塑研究生班毕业。他长期生活在陕西,对杨虎城这位“老陕”将军有自己的理解。他说,“是从关中农民的光头和虎劲中找到表现将军的雕塑语言的”“这座雕像就是石人石马”。他借鉴了我国古代雕刻中“将军肚”的处理手法,使作品浑厚古朴,饱满有力,并通过拧紧的眉头、抿闭的嘴角传达了杨虎城的性格和气质。作品周身以剁斧的手法处理,表面粗陋而整体浑然。

图3-18 《一位老人》 作者不详

图3-19 《杨虎城将军》 邢永川

2.大型纪念性雕塑、城市雕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缅怀在革命斗争中牺牲的先烈,各地先后建造了不少纪念碑。20 世纪50 年代规模最宏伟的纪念碑是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图3-20)。该碑是根据1949 年9 月30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兴建的,其外观设计采用梁思成教授的方案修改而成。1952 年8 月1 日动土,1958 年5月1 日揭幕。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在天安门南约463 m,正阳门北约440 m的南北中轴线上。它庄严宏伟的雄姿,具有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格。纪念碑总高37.94 m,碑座分为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四面均有台阶,下层座为海棠形,东西宽50.44 m,南北长61.54 m,上层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两层须弥座,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分别以“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为主题,在“胜利渡长江”的浮雕两侧,另有两幅以“支援前线”“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为题的装饰浮雕。浮雕高2 m,总长4.68 m,雕刻着170 多个人物,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我国百年来人民革命的伟大史实。上层小须弥座四周镌刻有以牡丹、荷花、菊花、垂幔等组成的八个花环。两层须弥座承托着高大的碑身。碑身是一块高14.7 m、宽2.9 m、厚1 m、重达60 多吨的大石。碑身正面(北面)镌刻毛泽东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背面是由毛泽东主席起草、周恩来总理题写的碑文

(www.xing528.com)

图3-20 人民英雄纪念碑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碑身两侧装饰着用五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浮雕花环,象征人民英雄的伟大精神万古长存。整座纪念碑用17 000 多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肃穆庄严,雄伟壮观。

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图3-21)于1989 年建成,屹立在海拔60 m、占地面积5 010 m2的雨花台主峰广场上,由齐康设计。其踏步是宽30 m 分为两层的100 级花岗岩石阶。纪念碑是为纪念南京1949 年4 月23 日解放而建。碑额似红旗如火炬,碑身镌刻邓小平手书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镏金大字,背面有江苏省人民政府、南京市人民政府撰写、武中奇书写的碑文。碑座前的青铜圆雕,高5.5 m、重约5 t 多,象征着共产党人、爱国志士“宁死不屈”的主题。

在城市环境雕塑方面,已成为珠海市象征的大型石雕——《珠海渔女》(图3-22),矗立于风景秀丽的香炉湾畔。石雕高8.7 m,重达10 t,用70 件花岗岩石组合而成,是中国著名雕塑家潘鹤先生根据民间传说创造的。渔女风姿优雅,双手高擎一颗璀璨的珍珠,向世间昭示着光明,向人类奉献出珍宝,被视为城市的精神象征。

图3-21 雨花台烈士纪念碑

《五月的风》(图3-23)是坐落在青岛“五四广场”的标志性雕塑,高达30 m,直径27 m,重达500 余吨,为我国目前最大的钢质城市雕塑。该雕塑以“五四运动”为主题充分展示了岛城的历史足迹,蕴含着催人向上的浓厚意蕴。雕塑采用钢板材料,并辅以火红色的外层喷涂,其造型采用螺旋向上的钢板结构组合,以洗练的手法、简洁的线条和厚重的质感,表现出腾空而起的“劲风”形象,给人以“力”的震撼,成为“五四广场”的灵魂。

图3-22 《珠海渔女》 潘鹤

图3-23 《五月的风》 黄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