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清绘画:传统与创新,清代康乾盛世

明清绘画:传统与创新,清代康乾盛世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除人物、山水、花鸟等传统绘画题材外,文人的墨戏画也十分发达。宫廷绘画在康、乾两代发展较快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可分为初、中、晚三个时期。图2-54《秋声赋图卷》石涛图2-55《荷石水禽图》朱耷清中期绘画。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是清代社会安定繁荣时期,绘画上也呈现出了隆兴景象。北京、扬州成为绘画两大中心。

明清绘画:传统与创新,清代康乾盛世

1.明代绘画

明代画风迭变,各画派繁荣兴盛。除人物、山水、花鸟等传统绘画题材外,文人的墨戏画也十分发达。

(1)山水画。山水画发展到明中叶,已较为开放,画派纷争是主要特色,非常有生命活力。在各画派中,主要可分为以戴进为首的“浙派”和以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伯虎仇英)为代表的“吴门派”。

戴进山水,主要师承南宋。他的山水画在水墨苍劲的同时又浑厚沉郁,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溪堂诗思图》(图2-47),用笔苍劲浑厚,布置精密,颇见生机。画中描绘出层峰叠翠,山泉溪流,杂树成林,烟气迷蒙,山麓林下,茅堂之中,老者凝思,侍童抱琴的情景。

沈周的《庐山高图》(图2-48)是为其老师陈宽七十大寿祝寿所画,以庐山之高来赞美老师的德行与学问,同时以长青的五老峰比喻长寿。画中的庐山气势高峻、奇雄,近景有一人物,既点题,又衬托出山林之势。画面饱满,虚实相继,构图生动而有灵气,将“崇高”理想与壮丽自然融为一体。其在技法上运用了解索皴与披麻皴,层层皴染,再以浓墨醒破,笔法精彩纯熟。

图2-47 《溪堂诗思图》 戴进

图2-48 《庐山高图》 沈周

沈周的弟子文徵明的书画技艺也很全面,具有文雅典丽,笔墨蕴藉含蓄,风骨秀逸的特点。文徵明所作的《真赏斋图》(图2-49)描绘了园林之景,左侧一片太湖石,几乎占半幅,右后方画一间茅斋书屋,屋里有客对坐,阅看书画古器,屋前古桧高梧掩映。其构图严谨,境界幽雅清旷,画艺自然,不做巧饰。

(2)人物画。明代的人物画出现了变形人物、墨骨敷彩肖像等独特的新面貌。唐寅人物画则时工时写,工笔重彩仕女承唐宋传统,细劲秀丽,水墨淡彩人物学周臣,简劲放逸。其工笔重彩的《王蜀宫妓图》(图2-50)描绘了五代前蜀后主王衍的荒淫腐败生活,具有鲜明讽喻之意。美女头戴金莲花冠,身穿云霞彩饰之衣,面施胭脂,体貌丰润中不失娟秀,情状端庄而有娇媚。此画显示出其在造型、用笔、设色等方面的高超技法。美女面部的额、鼻、颌采用了“三白”法,涂白可使部位凸起,并显浓妆淡抹的华贵气质。

图2-49 《真赏斋图》 文徵明

图2-50 《王蜀宫妓图》 唐寅

仇英在绘画上以“重彩仕女”著称于世,其代表作《汉宫春晓图》(图2-51)勾勒遒劲而设色妍雅。画家借皇家园林殿宇之盛,以极其华丽的笔墨表现出宫中嫔妃的日常生活,极勾描渲敷之能事。该画不仅是仇英平生得意之作,在中国重彩仕女画中也是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3)墨戏画。明代文人墨戏画的梅、兰、竹及杂画等也相当发达,而徐渭(字文长)的淋漓畅快、陈道复的隽雅洒脱,代表了当时文人画的两种风格。其中,徐渭的代表作《墨葡萄图》(图2-52)为水墨大写意,画中葡萄神似重于形似,笔墨挥洒,造型生动富有意蕴。将作者的内在气质、精神付诸笔端,形成精神的客观物化。

图2-51 《汉宫春晓图》 仇英

图2-52 《墨葡萄图》 徐渭

2.清代绘画

清代绘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风格与流派呈现多样化发展。宫廷绘画在康、乾两代发展较快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此时期涌现出“四王”“四僧”“扬州八怪”“新安画派”等从摹古、院体到文人、商业化的不同流派。(www.xing528.com)

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可分为初、中、晚三个时期。

(1)清初期绘画。

1)“四王”。清初,占据画坛时间最长的画派是以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为代表的“四王”画派。他们发展了晚明文人画的抽象特点,特别注重笔墨和纯形象的表现。所作并非描绘真山水,而是主要表现笔墨和线条的半抽象画。其中,王时敏是“四王”画派的重要人物。他完全承袭了董其昌的文人画理论,推崇元人笔墨,特别偏爱黄公望的山水,曾画过多种《仿黄子久山水图卷》。王时敏的《仿北苑山水》(图2-53)是他风格的最好代表。该画中画家用渴笔皴擦,松散而富于层次,将峰峦的浑厚和草木的润泽表达得淋漓尽致。

图2-53 《仿北苑山水》 王时敏

2)“四僧”。清代“四僧”是指石涛、朱耷、髡残和弘仁,其四人皆为僧侣。前两人是明宗室后裔,后两人是明代遗民,四人均抱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借画抒写身世之感和抑郁之气,寄托对故国山川的炽热之情。他们冲破当时画坛摹古的樊篱,标新立异,创造出奇肆豪放、磊落昂扬、不守绳墨、独具风采的画风,振兴了当时画坛,也予后世以深远的影响。其中,石涛、朱耷成就最为显著。

石涛原姓朱,名若极,自称苦瓜和尚。绘画题材涉猎广泛,山水、人物、花果、兰竹等无不精通。其画作不落窠臼,构图奇妙,匠心独运,有超凡之风骨。讲求技法革新与对自然的观察,追求从古人入、从造化出的艺术境界。其画作有《松鹤图》《疏竹幽兰图》《秋声赋图卷》《枯墨赭色山水》《云山图》《兰竹图》《乔松图》及《山水册》。其中,《秋声赋图卷》(图2-54)表现秋之静谧浓艳之景,墨色渲染中不失灵秀、劲健,虚实、朦胧意境丛生。朱耷号八大山人、雪个等,亦长于山水、花鸟。其山水意境荒率凄凉,花鸟怪诞冷漠,表现其愤世嫉俗、不满现实,一派受压抑而不屈的情调。所写书法,似蚯蚓扭曲多变,柔中有刚,世称“蚯蚓体”。其《荷石水禽图》(图2-55)中荷叶的描绘笔法奔放自如,墨色浓淡相间并富有层次。水鸭的画法也简率放逸,形象洗练,一幅“白眼向天”的神态。画面意境空灵,余味无穷。

图2-54 《秋声赋图卷》 石涛

图2-55 《荷石水禽图》 朱耷

(2)清中期绘画。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是清代社会安定繁荣时期,绘画上也呈现出了隆兴景象。北京、扬州成为绘画两大中心。京城的宫廷绘画活跃一时,内容、形式都比较丰富多彩。在商业经济发达的扬州地区,崛起了扬州八怪,形成了一股新的艺术潮流。

1)宫廷绘画。清代宫廷绘画,在康熙、雍正、乾隆年间,随着全国统一,政权巩固,皇室除了罗致一些专业画手供奉内廷外,还以变相的形式笼络一些文人画家为其服务,以及一批供奉内廷的外国画家。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意大利的郎世宁。在绘画创作中,郎世宁融中西技法于一体,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创造出了新的画风,深受康熙、雍正、乾隆器重。《百骏图》(图2-56)是郎世宁的代表作之一,此图描绘了姿态各异的骏马百匹放牧游憩的场面。全卷色彩秾丽,构图复杂,风格独特,别具意趣。

图2-56 《百骏图》(局部) 郎世宁

2)“扬州八怪”。清代中期,南方商业城市扬州,富商聚集,人文荟萃,经济、文化迅速发展,成为东南沿海地区的一大都会。各地画家亦纷至沓来,卖画献艺,扬州八怪就是其间最著名的一批画家。

“八怪”并不限于八个人,而是代表了艺术个性鲜明、风格怪异的一批画家,包括金农、郑燮、黄慎、李鳝、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等人。“扬州八怪”,“怪”字源于风格大胆创新,各具特色,后世对其也褒贬不一。八怪之一郑燮,号板桥,乾隆元年进士。他在得罪主管官员后病乞回乡,以书画营生,因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闻名。师法徐渭、石涛、朱耷,而自成家法。其代表作《竹石图》(图2-57),构思与技巧相结合,布局得当,笔墨灵动而富有质感,让同样擅画竹的金农都自叹弗如。

(3)清晚期绘画。清代晚期,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衰亡,绘画领域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视为正宗的文人画流派和皇室扶植的宫廷画日渐衰微,而辟为通商口岸的上海和广州,这时已成为新的绘画要地,出现了上海画派和岭南画派。其中,“上海画派”表现尤为突出。其代表画家有任伯年吴昌硕等。

任伯年擅长山水、花鸟、人物。他注意吸收民间绘画的传统题材,所绘文画更加通俗,更市民化。他的画设色丰富,喜用变化的线条表达情感,画面布局讲究主次、虚实关系。其《酸寒尉像》(图2-58)是为吴昌硕作的画像。画中人物头戴红缨帽,身着长袍马褂,神态矜持。面部以淡笔勾写,稍做皴擦,人物神采突显,衣服以没骨法写出,通过墨色浓淡变化突出衣物质感,画面简单生动。

图2-57 《竹石图》 郑燮

图2-58 《酸寒尉像》 任伯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