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舍不得扔的绿裤子,穿糟补钉成典型,供销社慈姑价5角

舍不得扔的绿裤子,穿糟补钉成典型,供销社慈姑价5角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说有一个人戴的口罩都打着补钉,成了“艰苦朴素”的典型,当上了先进。我有一条绿裤子,都穿糟了,上下前后补了三十多处,最厚的地方补了四五层,还是舍不得扔。倒不是因为艰苦朴素,实在是没钱添置新衣。供销社废品收购站的一位老师傅说:“你真是太恓惶(可怜)了,我这刚收了一条裤子,有八成新,才5角钱,原价给你吧。”

舍不得扔的绿裤子,穿糟补钉成典型,供销社慈姑价5角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服装,主要是蓝、绿两种颜色,不仅色彩单调,而且越旧越好。那是“越穷越光荣”、“越穷越革命”的年代,总是把“富”跟“资”联系起来。买件新衣最好下过水再穿,才不至于说你是“小资产阶级思想”或笑话你的裤线“能切萝卜”。据说有一个人戴的口罩都打着补钉,成了“艰苦朴素”的典型,当上了先进。那时,工人都是一身蓝,农民都是粗布衣,没有人敢穿花衣服。在“红卫兵运动”时期,学生们几乎全是一身绿。很多知青下乡后,仍然穿着那身绿军衣,穿旧了,洗白了,划破了也舍不得扔。我有一条绿裤子,都穿糟了,上下前后补了三十多处,最厚的地方补了四五层,还是舍不得扔。倒不是因为艰苦朴素,实在是没钱添置新衣。供销社废品收购站的一位老师傅说:“你真是太恓惶(可怜)了,我这刚收了一条裤子,有八成新,才5角钱,原价给你吧。”我看了看,是条天蓝色的粗布大免裆裤,当场就穿上了。回去后,又扎了一条白毛巾,跟老乡们说着芮城话,不少人还真把我当成了芮城人。

农村整天干活,穿鞋比穿衣服还费。知青们多数穿“解放鞋”,一来是学习解放军,二来是胶底鞋耐磨。鞋帮子破了就买点碎皮子头补补,五角钱能买半斤碎皮子头,能补几十处。再破得厉害就用绳子绑上穿,实在没法穿了,就自己做鞋。将破衣服撕开,用浆糊粘成布夹层,从社员家借来鞋样比着剪好,再纳鞋底、绱鞋帮。第一次纳鞋底,把手扎得全是血,白鞋底也染成了红色。后来熟练了,觉得也挺容易的,做出的鞋跟社员们的一模一样,不分左右脚,这样两脚可以倒换着穿,而且能多穿一些时间。

插队3年没穿过袜子,十冬腊月光脚丫子穿球鞋养成了习惯。我被分配到县商业办公室工作后,有一次上台演节目,光着脚穿球鞋上去,弄得台下哄堂大笑,我莫名其妙。后来有人告诉我,我才知道是怎么回事。春节前,领导到我房间检查,看见只有一条被子、一条褥子,马上给我批了布票和棉花票,补助了被褥,感动得我热泪盈眶。跟着这样的领导,怎能不努力工作?(www.xing528.com)

尽管知青生活困难,但这么大人总不能再靠家里,还是得靠自己奋斗。1971年5月,运城地区召开“五七”战士积代会,县安置办组织知青和下放干部代表去平陆县毛家山,参观由天津市湾兜中学郝广杰老师带队的知青点,大家感触很深。他们采取的是“小共产主义”的生活方式,实行公有制,集体“吃食堂”,收入由集体支配,衣服由集体添置,探亲给报销路费,但只能轮流回家。知青们穿着“扎根鞋”、“反修衫”,修“五一路”,挖“幸福渠”,艰苦奋斗,为改变那里的贫穷面貌,不惜青春和汗水。但是,在那“平陆不平沟三千”的地方,连饭都吃不饱,拿什么来“按需分配”?有的知青背心破得成了网兜也舍不得换,有的两三年没有回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