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被调到制油车间担任副班长,三班生产,每班十几人,全是男同志。因为出油温度越高越好,所以车间内的温度很高。我们每天穿着裤衩、拖鞋或光着脚干活,有些老同志干脆脱掉了工作服。这里的生产还比较原始,黄豆用火炕加热、压扁、上锅蒸,再用铁圈制成豆饼状预压。将若干块豆饼码放在一起用小车推到榨下放正,一个人放榨,一个人用木棍顶住铁圈保持每一块豆饼垂直,然后从上往下挤压。豆饼放的越正,温度越高,挤压越彻底出油越多。这可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当时车间有15眼榨,每班用料相同,但出油量却可以差几十斤。由于自己的努力和工作需要,我先后被提为班长、副排长、排长。为了满足七团及师部用油的需要,油厂改建,安装了液压榨机,只要搬动开关就可以压油,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生产工作量也由过去每班生产一轮变为每班生产三轮。其生产流程是:黄豆经过两道滚筒加热后,用钢滚挤压成豆坯,再经滚筒加热送到蒸锅汽蒸,蒸到一定温度,从蒸锅下来的豆坯用铁圈经预压成豆饼状上榨挤压,等把油挤压干净;再把榨放下来,把铁圈磕掉,剩下的豆饼用输送带送到外面。这个过程每班要重复三次。使用了液压榨机,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出油率。每班三轮下来汗出得很多,体力消耗很大。我们每天必带的物品就是挎在脖子上的毛巾,以便随时擦汗。
为了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我利用工余时间刻苦钻研黄油压榨技术,很快就掌握了从黄豆加工豆饼,再到出油的全部工艺。我对上原粮、烧锅炉、压碾、操作台、保管员各道工序的熟练掌握,黄豆用牙咬一咬就可以知道多大水分、出油率多少,攥一攥豆坯就可以知道温度和水分。这为我搞好生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车间有一位修理工,年龄较大,不住在连队。虽说我可以不跟班生产,但我坚持住在连队,各班缺人或机器出现毛病都找我,我随叫随到,连续干几个班是常有的事。(www.xing528.com)
我们在车间内干活,可以在班上做一顿饭,可以吃油,但不能出去。刚开始大家挺兴奋,做油豆腐、炸果子,但车间内到处都是油,甚至连车间内的空气都弥漫着豆油的气味,因此长年在此环境下,一闻到油味就恶心。我们在油坊工作的人虽然每天都洗澡,可往其他人前一站,就有一股子豆油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