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宋文》篇目分类索引编纂的价值及成果报道

《全宋文》篇目分类索引编纂的价值及成果报道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宋文》是分作家、按文體進行編纂的,基本上依作家生卒年月先後爲序。當然,依據内容而對《全宋文》進行分類重新編排,雖是傳統類書的編法,但不免篇幅巨大,舉步維艱。篇目分類索引雖以“篇目”命名,而要點在“分類”,屬於内容索引的範疇。《全宋文篇目分類索引》參照《清代文集篇目分類索引》及《元人文集篇目分類索引》《全唐文篇目分類索引》的編法,分爲人物傳記、史事典制、宗教、藝文雜撰四大部分。

《全宋文》篇目分类索引编纂的价值及成果报道

吳洪澤 張家鈞

四川大學古籍所集體編纂的《全宋文》(曾棗莊、劉琳主編),是迄今爲止我國整理出版的最大的一部斷代文章總集,匯聚了兩宋320年間的文章近18萬篇,作者數量有9179多人,全書總字數超過1億字,内容涉及宋代文學、藝術、歷史、哲學、政治宗教、經濟、教育科技、軍事、法律制度等各個方面,所收作家絶大部分此前未入專集,所收集外文及不少文集孤本、珍本均是第一次整理披露,“在許多方面具有拓荒與填補空白的史料價值”[1],甚至可以説是研究宋代文化的“百科全書”,她所提供的信息量,是其他各種宋代文獻無法比擬的。其中有關農林牧副漁、礦産業,以及對地震、疾疫防治、社會救濟、民衆遷徙、旅遊資源等的記載,在今天也有重大的參考價值。

《全宋文》是分作家、按文體進行編纂的,基本上依作家生卒年月先後爲序。每個作家的作品,則按辭賦、詔令、奏議、公牘、書啓、贈序、序跋、論説、雜記、箴銘、頌贊、傳狀、碑志、哀祭、祈謝等文體順序排列,既照顧了傳統文章總集的編法,又不乏體例創新,爲讀者提供了較大的方便。但是,限於以作者標目、以文從人的編纂方法,《全宋文》書前書後僅提供了篇名目錄以及作者人名索引等較簡單的查檢手段,除宋代文學特别是文體學的研究者使用起來較爲方便外,其他讀者需要利用《全宋文》資料時,還得靠自己逐册逐篇翻檢查閲,耗時費力,十分不便,也使《全宋文》的利用價值大打折扣。要解决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法便是提供分類索引,也就是依據文章内容而爲各學科提供研究資料的具體分類,從而使這一大型資料寶庫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當然,依據内容而對《全宋文》進行分類重新編排,雖是傳統類書的編法,但不免篇幅巨大,舉步維艱。而編撰篇目分類索引,則要簡便許多,不僅可以起到對《全宋文》挖潜、補缺的作用,而且篇幅相對《全宋文》要小得多,方便人們單獨購買使用,也爲宋代文化的研究者與愛好者們提供了最大的方便。

我國編纂類書的歷史悠久,魏文帝曹丕曾命儒臣編纂《皇覽》以供治國參考,唐宋時期有《藝文類聚》《初學記》《太平廣記》《太平御覽》等大型類書,至明《永樂大典》、清《古今圖書集成》,類書編纂可謂登峰造極。古時候的類書按内容輯錄編排,包羅萬象且查檢方便,深受古人喜愛。缺點是部頭偏大,道致傳存量稀少,利用率低下的弊端。因而,具有分類特點而篇幅相對較小的索引便應運而生,也可以説索引是知識積累到較高的程度後,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趨向於簡便的必然産物。一般認爲,索引具有四大要素:索取範圍、索取對象、檢索方式、文獻出處。當然,古代類書同樣也具備這四大要素,但我們却不能直接稱之爲索引。類書與索引的區别,就在於類書是對原始資料按類編排,而索引則僅提供資料綫索,而不提供資料本身。索引又可分爲圖書内容索引和文獻篇目索引,内容索引以文章所涉及的内容爲查檢途徑,篇目索引則以各章節篇目爲檢索對象,例如中華書局1965年出版的《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篇名目錄及作者索引》,分“篇名目錄”和“作者索引”兩部分,是專爲嚴可均所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的篇目出處而編制的,檢索的對象爲篇目及作者,而不涉及文章内容。

篇目分類索引雖以“篇目”命名,而要點在“分類”,屬於内容索引的範疇。篇目分類索引的基本編排形式,是把具體圖書中的篇目按其内容分類編排,並註明作者、卷次及册、頁、篇目等具體出處。國内最早的篇目分類索引,是近人王重民、楊殿珣等主編的《清代文集篇目分類索引》(北平圖書館1935年出版,中華書局1965年重印)。該書對440種清人别集、總集中的文章篇目,按内容分爲學術文、傳記文、雜文三大類,每部下再細分小類,分别加以編排,逐一註明篇目出處。學術文部分按《四庫全書總目》分類法排列,凡涉及經史諸子、考訂校勘、宫室冕服、廟謚封建、婚喪郊祀、山川地理、邊防外紀、書畫雜藝等有關學術問題的篇目均入此類;傳記文部分以人物姓氏筆畫爲序,匯集各種人物傳記、行狀、墓志、贈序、銘贊等篇目;雜文部分收錄前兩部分之外的其他篇目,分書啓、碑記、賦、雜文四類,書啓類按作者時代先後爲序,其餘按文章性質編排。盡管該書所收清人文集不全,編排體例也有可議之處,但作爲開山之作,仍爲後人樹立了很好的榜樣。此後,陸峻嶺編《元人文集篇目分類索引》(中華書局1979年出版)即沿此體例而加以改進,分爲人物傳記、史事典制、藝文雜撰三大部分。人物傳記部分按姓氏筆畫排列,史事典制以作者的時代先後爲序,藝文雜撰則分爲經、史、子、集及雜撰五類,文章篇目下註明所見文集及卷次、頁碼。另外,還有《全唐文篇目分類索引》以及《四庫全書索引叢刊》(包括《四庫全書文集篇目分類索引:學術文之部》《四庫全書文集篇目分類索引:傳記文之部》《四庫全書文集篇目分類索引:雜文之部》《四庫全書傳記資料索引》《四庫全書藝術類分類索引》和《四庫全書説部篇題分類索引》等),也大體參照《清代文集篇目分類索引》《元人文集篇目分類索引》的編纂體例,並有所變通。

《全宋文篇目分類索引》參照《清代文集篇目分類索引》及《元人文集篇目分類索引》《全唐文篇目分類索引》的編法,分爲人物傳記、史事典制、宗教、藝文雜撰四大部分。每部分下所列細目,則結合宋代的社會生活、名物制度實際,各設小類,與前三書所列小類目不盡相同。

與一般索引不同的是,分類索引並非簡單地依據文章篇目進行類别判定,而是在認真閲讀文章的基礎上再進行分類,因此,分類的難度相對較大。

難點之一在於事屬多類,不能簡單地依據文章標題劃定類屬。如詔令、奏議等類文章,往往既涉及人物傳記及評論資料,又涉及史事典制下面的許多類别,不經過仔細閲讀原文,是很難一一判定清楚的。

難點之二在於屬性鑒别,有的文章屬性很難判定,如書信、雜論等文章,只有反復閲讀,並結合全書的分類體系通盤考慮,才能確定其屬性。

難點之三則是姓名考證,由於古人常常以字號官職相稱,除碑傳志狀、詔令奏議等往往明確標示本名外,其他如書信、序跋、頌贊、雜記、雜論及哀祭類文章,往往需要查閲大量的資料,才能確定本人姓名,如劉敞《祭觀文吳左丞文》《祭天章許待制文》《祭崔侍郎文》,單從題目及内容無法確定姓名,即使檢索《宋人傳記資料索引》等工具書,相關人物名下亦未錄存這幾篇祭文,仍然不能直接查得其人姓名。我們經過查閲《宋史》及相關人物傳記類工具書,最終確定三人爲吳育、許元、崔嶧,既可補傳記資料之不足,也可藉以考見時人對他們的評價。本索引在人物姓名的考定方面,用力尤多,但仍不敢保無疏漏。

難點之四在於工作量巨大,《全宋文》多達360册,文章類别五花八門,逐一細讀,不免曠日持久。加之幾人合作,各人的分類判斷不盡一致,以致反復磋商、修改,幾易其稿,令人十分頭疼。甚至可以説,不到全書完成、審定,《索引》究竟涉及多少類别,有多大篇幅,始終是未知數。好在經過五年多的艱苦努力,進入了最後的分類與統稿工作,進而是編制索引,有望在近年内結束繁重枯燥的勞作,將一部殺青稿呈現在讀者面前。(www.xing528.com)

好在分類索引工作是在計算機系統上構建的,既省去了重復錄入、校對原文的錯誤,又使許多在人工做起來既繁重又不斷重復的工作,變得輕而易舉了。可以説,在完成初步分類與審稿的工作後,接下來的任務就容易得多了。也就是在具體編纂分類索引的工作中,可以充分利用數據庫的功能,在大大加快編纂速度的同時,還可保證分類與索引的質量。我們利用《全宋文》的電子版資料,直接導出了《全宋文》原書的篇目信息,包括篇名、作者、卷、册、頁碼等信息,首先保證原始數據的準確。接下來,便將研究生與科研人員打磨多年的分類信息依次輸入數據庫,即可完成索引工作。我們先將《全宋文》篇目相關信息道入 Microsoft Office Access數據庫中,建立一個簡單的表格式關聯數據庫,同時設計人物傳記、史事典制、藝文雜撰三個待填空格項,同時檢讀《全宋文》原文内容,以便逐一核對輸入分類信息,做到準確對應。然後再打印出一份原始數據分類信息紙本,經過正誤、校對等程序,審讀定稿,再上機進行分類提取工作,並進行排版,即可完成索引編纂任務。

通過這幾年的工作,我們現在已經完成“全宋文作者及篇名索引”,按拼音及筆畫順序排列,從大部頭中索取單篇文章,已經是手到擒來的事了。當然,僅有篇目索引是不够的,並不能爲研究者提供最大的方便,因此,不懼繁難地完成文章内容分類索引,才是我們的主要任務。好在錄入分類信息的工作與日俱增,最終完成此項工作也不再是奢望。相信經過我們艱苦努力呈現在您面前的這部《索引》,可以帶來以下幾個方面的幫助:

一、有助於解决具體問題,即通過分類索引,爲具體研究課題提供相對集中的資料。讀者在確定研究方向後,可以根據研究課題所指向的類目,檢尋其下的許多篇目信息,從而快速準確地找到所需資料綫索,然後在《全宋文》中按圖索驥,簡捷明瞭。這裏有一點需要説明的是,由於《分類索引》是逐篇閲讀文章提煉而來的,與計算機文本檢索或主題索引有所不同,雖然不如機檢快捷,但裏面包含的手工分類信息,却是電腦無法檢得的。如歐陽守道《送陳駐泊序》,不僅記載了名醫世家陳濟庵的事迹,也記述了宋代庸醫誤人以及當時人寧信相術不信醫生的怪現象,對研究宋代醫療狀况及社會問題等,均有參考價值。而這些綫索,僅憑篇目或個别字句的機檢,是難以索求的;歐陽守道又撰《送李叔元序》,評論韓愈、李翺詩文,如果不讀全文,僅憑篇題,自然難於索解到這樣的資料。

二、有助於從宏觀的角度發現問題,考鏡宋代學術源流。有了《分類索引》,各個研究領域的資料情况歷歷在目,可藉以瞭解宋代文化的熱點問題,分佈情况,瞭解古今問題研究的熱點與薄弱環節,進而明確自己的研究課題。宋代被稱爲中國古代文化發展的高峰,宋人對前代文化的發展有自己獨特的總結方式,他們在政治、思想、經濟、教育、科技、歷史、文學等領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影響廣及元明清以下各代,甚而直至今日,因而對宋代文化的研究,便具有了重要的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全宋文篇目分類索引》在這一研究工作中所起的促進作用,應該是十分重要的。

三、完善了《全宋文》的檢索體系。利用《分類索引》及附錄的《作者姓名字號筆畫索引》《篇名筆畫索引》,既可以檢索《全宋文》一書中有關宋代及宋以前人物的傳記與評論資料,又可以快速檢索《全宋文》作家傳記及其文章篇目,並粗略瞭解其主題内容,可以集中檢索到不同文章論述同一問題或相關内容的篇名及其出處。

四、可以直接促進對《全宋文》的相關研究工作,並對有關查證、拾遺、訂訛補缺提供諸多便利,促進“《全宋文》補編”的立項與完成。同時,對研製《全宋文》全文信息檢索系統也有直接的幫助。

當然,《分類索引》的核心價值就在於“分類”,因此分類體系是否好用,自然是最引人關注的問題。目前的古籍分類體系,傳統的“四分法”依然佔據着主流地位。自唐初編纂《隋書·經籍志》,將圖書分爲經、史、子、集四部以來,古代文獻的分類體系便大體定型,因此,今人在涉及古籍文獻的分類時,也往往采用四分法,並結合現代學科分類體系,而有所變通,如《中國叢書綜錄》《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等即是。如前所述之《清代文集篇目分類索引》《元人文集篇目分類索引》《全唐文篇目分類索引》則是篇目分類索引方面的典型代表。故而,我們在分類方面,無須煞費苦心地發凡起例,只要參照前人成功的範例,略加變通就行了。因此,我們仍以四分法爲骨幹,而將涉及資料較多的“人物傳記”和“史事典制”獨立出來,自成一大類。當然,這樣做的結果,是爲了便於讀者好用,却對自身分類體系的完整造成了一定負面影響,特别是史事部分,難免與“藝文雜撰”類之“史部”典籍部分,在類别上有所交叉或重復,我們所能做的,只是盡量不使之重復,因而“藝文”部偏重於典籍,“史事”部則側重於對史事的研究,勉强可以將二者區分開來。在“四分法”中,已經有將釋經與道經分立的趨勢,而宋代是儒釋道三家融合的大時代,各自均有較大的發展,因此,我們特設立“宗教部”,分類匯集儒、釋、道三家相關的資料,算是對前人體例的變革。還有一個較爲頭疼的問題,便是一些格式化的文章,其内容幾近於千篇一律,如祈謝類的青詞、致語、樂語等,雖説根據其用途,分别歸入各門類之下,而實際上則是按文體排列,與按内容分類的其他文章有所區别。又如箋表、書啓、上梁文、辭賦、哀祭、銘贊等類文章,大體也按文體歸類,而依其用途,在文體下面再分設若干小類。例如對箋表的處理,在“禮儀·朝賀”類下專設“箋表”一類,其下再分謝表、上表、賀表、慰表、節令、祝壽、雜賀等若干小類。對書啓類的處理,也與箋表類似,在“禮儀·禮俗”類下專設“書啓”一類,此下再設問候、干謁、除授、到任、答謝、節令、迎送、禮物、婚聘、叙舊、家書、述志、勸慰、請益等若干小類。對辭賦類的處理,則是在集部下設辭賦一類,下面則按内容分設天象、歲時、地理、都邑、治道、典禮、祥瑞、器物、服飾、宫殿、室宇、音樂、文學、武功、書畫、巧藝、農桑、飲食、草木、花果、鳥獸、鱗蟲、仙釋、性道、懷古、情感、言志、感時、懷思、行旅、曠達、頌美、寓言、諷喻等三十四小類,這是對創作類文體分類的特殊處理,以區别於史事類的相關分類。對銘贊類的處理,也與辭賦類似。這樣做的好處,是同類文體相對集中,且按文章主題略作分類,在不影響内容分類的情况下,對研究此類文體的讀者,提供了較大的方便。總之,分類的原則是以便利檢索爲要旨,不標新立異,但求實用。

【注释】

[1]姜小玲:《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古籍整理工程〈全宋文〉出版》,《解放日報》,2006年8月1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