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類書少則數百萬字,多則千萬字乃至數億字,對這麽大的文字工程進行組織排比,其難度不言而喻。傳統類書多沿用“天、地、人、事、物”的分類框架,這一體系無論從思想還是利用的角度都已不能適宜時代的要求。當代類書必須在編排檢索方面另辟蹊徑,按照文獻的内部特點及今天讀者利用的習慣,重新設計體系框架。從檢索利用的角度出發,當代類書的編纂者在排比組織資料方面,都脱離了傳統意識,進行了新的嘗試。20世紀90年代以後,新型類書的編纂和出版開始起步,相繼出版了《中國歷代文獻精粹大典》《中華思想寶庫》《中國思想寶庫》《中華大典》等多種大型新編類書。其中,《中國歷代文獻精粹大典》把從3000多種古籍中摘錄下來的886萬字資料分成政治、文藝、科技、經史、人物五大卷(大類),卷下分類,類下分條,條下設目,資料的分類比較細緻。在類目名稱也便於人們理解,如政事卷,社會交際類下的條目:君子之交、布衣之交、患難之交、文字之交、鄉鄰之交、骨肉情誼、師生情誼、扶困救危、胸懷大度、真誠相待、與人爲善、化敵爲友、知恩必報、尊老愛幼、寬人嚴己等名稱,基本上符合今人的檢索習慣。《中華思想寶庫》把從經、史、子、集各類文獻中采摘的資料分成人倫、治世、人文三大部,部下分篇(類),共25篇。人倫部下分論人、修身、人倫、道德、家庭、世風6篇;治世部下分政治、治道、君道、吏道、戰争、民族、西學及中外關係7篇;人文部下分文學、史學、哲學、宗教、經濟、教育、法學、儒學學術、文化藝術、科技自然、人物、典籍12篇。篇下設目,共計158個子目,子目下以時代先後排列資料。這一分類體系既照顧到古代文獻的實際情况,同時也體現了當代科學分類的特點。《中華大典》將從3萬多種文獻中摘錄的約7億字的資料,汲取《古今圖書集成》的體例,采用經目和緯目相交織的結構模式,同時參照現代科學門類,基本上一個學科列爲一個典,如哲學、政治、文學、軍事、經濟等共22典。典下以分典、總部、部、分部劃定,分部下根據各學科特點擬定標目。緯目設9項,依次爲:題解、論説、綜述、傳記、記事、著錄、藝文、雜錄、圖表。緯目用以容納各級經目的内容,經緯交織,體例完整,便於檢索。
當代類書的檢索功能得以强化,除了分類編排科學系統外,還對書中的資料進行了多角度的標引,如主題標引、功能信息標引、學術名詞標引、文獻名稱標引、人名地名機構名標引等,還可根據資料的價值大小、内容重要與否進行加權處理,把加工處理的結果組成各種索引附於書後。利用標引系統,可對同一資料,按其涉及的不同主題分别從多個角度予以反映和揭示,這樣既提供了多途徑檢索,又避免了重復收錄。此外,由於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當代類書在編纂時都有了電子版,甚至網絡版,因此,檢索系統得到了完善。(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