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論述,可得出如下結論:
1.程頤基於對孔子時代歷史的認識,從推尊王權體制、抬升“王”的地位等方面,掘發《春秋》的尊王大義;他對春秋霸主的認可,亦統一于對周朝王權體制的推尊。
2.華夷之辨是程頤《春秋》學中的一個重要論題,體現着較爲明顯的時政色彩;以“失禮”、“從夷”爲准而退貶諸侯,是其華夷之辨的論說重點,顯示出他對“禮”所代稱的儒家倫理道德的推揚。
3.傳統《春秋》學的論說理論和評判依據,主要是陰陽五行、天人感應論和禮制,程頤則將評判的最終依據歸到“理”或“天理”;此“天理”的意義,除“天地人物公共的法則”外,還包括宇宙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終極依據或動力。
4.程頤《春秋》災異感應說的獨特之處在於:強調天有着獨立的運行規律,其“應”於人事的被動性因此被凸顯,從而突出人事在導致災異上的重要性;他對漢儒災異說的批判,即着眼於其對人事作用的弱化和對天之主動性的強調。
5.程頤的《春秋》學說中有着顯明的體恤民生、愛惜民力、認可民權的思想;他繼承了孟子民貴君輕的思想,將民置於優先於君的目的位置,顯示出與《穀梁傳》民本思想的不同。
【注释】
[1]《河南程氏經說》卷四《春秋傳》,《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局,1981:1091。
[2]《河南程氏經說》卷四《春秋傳》,《二程集》,第1093頁。
[3]《河南程氏經說》卷四《春秋傳》,《二程集》,第1086頁。
[4]張岱年:《中國古典哲學概念範疇要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20。
[5]《河南程氏粹言》卷一《論書篇》,《二程集》,第1206頁。
[6]《河南程氏遺書》卷二二下《伊川先生語七下·附師說後》,《二程集》,第273頁。
[7]《河南程氏外書》卷八《遊氏本拾遺》,《二程集》,第399頁。
[8]《河南程氏外書》卷九《春秋錄拾遺》,《二程集》,第401頁。按:程頤在此依據上述歷史認識否定了這種說法,認爲從尊周到革命,“時變然也。前一日不可,後一日不可”。
[9]《河南程氏粹言》卷一《論書篇》,《二程集》,第1205頁。
[10]張洽語,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卷八三,北京:中華書局,1986:2156~2157。
[11]《河南程氏經說》卷四《春秋傳》,《二程集》,第1109頁。
[12]《論語·憲問》所載孔子語“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等,多少都蘊含著對齊桓公霸業的肯定,程頤的認識似源於此。
[13]《河南程氏經說》卷四《春秋傳》,《二程集》,第1096頁。
[14]《河南程氏經說》卷四《春秋傳》,《二程集》,第1098頁。
[15]《河南程氏經說》卷四《春秋傳》,《二程集》,第1089頁。
[16]何休解云:“凡書會者,惡其虛內務、恃外好也。古者諸侯,非朝時不得踰境。”見何休注、徐彥疏《春秋公羊傳注疏》卷二,中華書局聚珍仿宋版,第57頁;孫復解云:“諸侯非有天子之事,不得出會諸侯,況會戎哉。凡書會者,皆惡之也。”見孫復《春秋尊王發微》卷一,《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7]牟潤孫:《兩宋春秋學之主流》,見氏著《注史齋叢稿》,北京:中華書局,1987:141。
[18]《河南程氏經說》卷四《春秋傳》,《二程集》,第1101頁。
[19]《河南程氏粹言》卷一《論書篇》,《二程集》,第1201頁。
[20]此二引文俱見《河南程氏經說》卷四《春秋傳》,《二程集》,第1115頁。
[21]如程頤解僖公二十三年“冬十有一月,杞子卒”條云:“杞,二王后而伯爵,疑前世黜之也。中間從夷,故子之,後複稱伯。”《河南程氏經說》卷四《春秋傳》,《二程集》,第1112頁。
[22]如程頤解昭公十二年冬“晉伐鮮虞”條云:“晉假道于鮮虞而遂伐之,見利忘義,夷狄之道也。”《河南程氏經說》卷四《春秋傳》,《二程集》,第1122頁。按:此說承自《穀梁傳》解此條經文語:“其曰晉,狄之也。其狄之何也?不正其與夷狄交伐中國,故狄稱之也。”
[23]《河南程氏遺書》卷二上《二先生語二上·元豐己未呂與叔東見二先生語》,《二程集》,第43頁。按:聯繫程頤的《春秋》論說,此當爲其語。
[24]姜廣輝:《“道學”思潮與經學革新——二程的經學思想與〈伊川易傳〉再認識》,見氏主編《經學今詮四編》(《中國哲學》第二十五輯),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4:275。(www.xing528.com)
[25]何休注、徐彥疏:《春秋公羊傳注疏》,北京:中華書局聚珍仿宋版,第395頁。
[26]范寧注、楊士勳疏:《春秋穀梁傳注疏》,北京:中華書局聚珍仿宋版,第231~232頁。
[27]《河南程氏經說》卷四《春秋傳》,《二程集》,第1114頁。
[28]正如一些學者所指出,“天理”一詞最早見於《禮記·樂記》:“不能反躬,天理滅矣。……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欲者也。”鄭玄釋“理”爲“性”,孔穎達遂釋“天理”爲“天之所生本性”、“天生清靜之性”(見鄭玄注、孔穎達疏《禮記正義》卷三七),二程乃將其上升爲宇宙本體,故程顥云:“吾學雖有所受,天理二字卻是自家體貼出來。”(見《河南程氏外書》卷一二,《二程集》,第424頁)
[29]姜廣輝:《“道學”思潮與經學革新——二程的經學思想與〈伊川易傳〉再認識》,見氏主編《經學今詮四編》(《中國哲學》第二十五輯),第286頁。
[30]齋木哲郎:《程伊川的春秋學》,見姜廣輝主編《經學今詮四編》(《中國哲學》第二十五輯),第358頁。
[31]《河南程氏遺書》卷一八《伊川先生語四·劉元承手編》,《二程集》,第242頁。
[32]《河南程氏外書》卷七《胡氏本拾遺》,《二程集》,第394頁。
[33]《河南程氏經說》卷四《春秋傳》,《二程集》,第1106頁。
[34]《二程集》,第78頁。
[35]齋木哲郎:《程伊川的春秋學》,載姜廣輝主編《經學今詮四編》(《中國哲學》第二十五輯),第347頁。
[36]《河南程氏遺書》卷二二下《伊川先生語八下·附雜錄後》,《二程集》,第304頁。
[37]《河南程氏遺書》卷一五《伊川先生語一·入關語錄》,《二程集》,第159頁。按:聯繫程頤的《春秋》災異論說及對漢儒災異說的認識,可斷定此條是程頤語。
[38]《河南程氏經說》卷四《春秋傳》,《二程集》,第1098頁。
[39]班固:《漢書》卷七一《于定國傳》,北京:中華書局,1962:3041~3042。
[40]《河南程氏遺書》卷五《馮氏本拾遺》,《二程集》,第374頁。
[41]《河南程氏經說》卷四《春秋傳》,《二程集》,第1091頁。
[42]《河南程氏經說》卷四《春秋傳》,《二程集》,第1103頁。
[43]徐複觀:《先秦儒家思想的轉折及天的哲學的完成——董仲舒〈春秋繁露〉的研究》,《兩漢思想史》(第二卷),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245。
[44]《河南程氏遺書》卷二三《伊川先生語八下·附雜錄後》,《二程集》,第309頁。
[45]《河南程氏經說》卷四《春秋傳》,《二程集》,第1094頁。
[46]《河南程氏經說》卷四《春秋傳》,《二程集》,第1098頁。
[47]杜預注、孔穎達疏:《春秋左傳正義》卷三,中華書局聚珍仿宋版,第139頁。
[48]《河南程氏遺書》卷十七《伊川先生語三》,《二程集》,第179頁。
[49]《河南程氏經說》卷四《春秋傳》,《二程集》,第1095~1096頁。
[50]《河南程氏遺書》卷二二下《伊川先生語七下·附師說後》,《二程集》,第273頁。
[51]吳兢:《貞觀政要》卷一《政體第二》,《四部叢刊續編》景明成化刻本。
[52]劉澤華:《王權思想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108。
[53]浦衛忠:《春秋三傳綜合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10。
[54]浦衛忠:《春秋三傳綜合研究》,第211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