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准备阶段,能否很好地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力。所以,为自己做一个合理的学业生涯规划,也是职业规划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大学阶段的学习不同于高中阶段的学习,其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同时也要求大学生树立全新的学习观念,优化学习方法。大学有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这个舞台,不要放过任何锻炼的机会,让自己拥有良好的素质、优秀的能力,把握机遇,积极地管理自己的学业,才能把握职场和人生的各种机会。
案例1-1 求职,不只是到大四才考虑的事
从11月2日到现在,我已经在求职的路途上奔波1个多月了。这段时间我总共向40多家单位投过简历或提出过职位申请,然而,大多数单位都在简历筛选阶段就把我淘汰了。我也曾有机会进入笔试、面试环节,但最终还是一次次地被拒之门外。我深切地体会到:找工作不只是大四这个阶段的事情,而是与自己整个大学生活的规划和前期的职业定位等密不可分。如果有机会重来,我一定在大学的前3年好好为自己积累“资本”。
找工作之初,虽然我在网上向很多单位投了简历,但仅有交通银行一家给了我复试通知。究其原因,简历上“个人奖励”这一栏我几乎没可填内容,而用人单位通常根据奖项的多少来评判一个人的能力与素质的高低。
后来我争取到了安踏公司销售岗位的面试机会,但是,作为一个法学专业的普通本科生,我没有营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销售能力方面受到人力资源总监(HR)的质疑,加上回答提问时,我没有控制好语速,手势过多,条理不明,给HR留下不太好的印象,最终败北。在建发集团的面试中,HR问我的英语口语如何,我迟疑了一下,坦诚地说:“还可以,但是仍然需要加强。”此话一出,HR露出迟疑的表情,不用说,又没了下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华帝燃具公司面试时,HR看过简历,让我用英语介绍自己,我磨磨蹭蹭地挤出几句话,但不知道怎样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HR又问:“假如我们接到一个客户的订单,接下来该怎么办?”面对这个从来没有思考过的问题,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遇到这些问题,我开始反省,为什么这么多单位都不接纳我?为什么他们的问题我都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我又为求职做过什么准备呢?
回想起来,读大学3年多,我很少有拿得出手的成绩。大一时很茫然,想去尝试一些东西,却没有胆量,总怕失败。结果,班干部、学生会干部、协会干事我都没有参加竞选,社会活动也没参加。虽说加入了5个协会,可是我唯一做的就是等别人把项目做好后,自己去观看,根本没有动手锻炼。大二时考英语四级,大三时考英语六级并准备考研,但大四时却放弃考研而决定去找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看似没有闲着,但基本上是在随大流儿,周围的人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没有有意识地为以后的就业创造真正有用的条件和提高相应的素养,导致专业知识掌握得很一般,英语口语不流利,表达能力还存在欠缺,做项目、做课题的经验缺乏。
而今,大学生活已经接近尾声,我才猛然意识到,曾经总觉得很遥远的就业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如果当初就有紧迫感,为今天的求职进行定位,并有针对性地弥补自己欠缺的素养,创造自己所不具备的条件,大概就不会出现今天的尴尬了。
就大学生而言,需要在不同年级给自己制订不同的目标,可参考下面的目标制订方法。
大学一年级——职业规划的试探期。此阶段应加深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增强专业学习的自觉性,确定专业学习目标。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将来可能选择的职业、以后的发展方向以及与该专业相对应行业的具体特点、从事该行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技能、从事该行业需要付出什么和将会得到什么、该行业近几年和以后的就业前景等方面做详尽而具体的了解并积极参加与该行业相关的各种活动。
大学二年级——职业规划定向期。此阶段应在学好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素养的同时,选择一些对自己未来发展有意义的选修课,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通过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可利用课余时间尽可能多地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注意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增强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取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修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复合型人才。
大学三年级——职业规划冲刺期。此阶段的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工作信息方面,积极参加相关职业培训,尽可能多地获取相应的能力资格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注意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确定自己是否要考研究生;希望出国留学的应多接触留学顾问,参与留学系列活动并准备参加TOEFL、GRE考试,注意留学考试资讯;如果毕业后马上就业,则应开始学习写简历、求职信。
大学四年级——职业规划分化期。此阶段应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首先检验自己制订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与自己所追求的职业目标一致,之前的准备是否充分;然后开始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并注意弥补自己的缺陷;最后,是预习或模拟面试,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信息,强化求职技巧。
当然,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大学生需要针对自己的专业、教育背景和就业形势对以上计划作出调整。
对大学新生来讲,适应大学生活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
1.了解专业,选择职业
每个人都有一个大学梦,进入大学之前,面对眼花缭乱的专业,有许多考生不免望文生义,从院系和专业的名称上臆想专业性质、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等到进入大学后,揭开了专业的神秘面纱,很多大学生却会感到迷茫和困惑:自己所选的专业是否适合?如果能再给一次机会,是否还会选择现在的专业?
专业的选择决定未来职业的定向。一方面,一个好的、对口的专业能极大地调动一个人的学习热情,同时专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职业的决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另一方面,择业过程的变迁和社会职业的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大学生的专业选择和高校专业的设置等。
但是,社会高速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竞争导致单一专业型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一方面社会需要知识面广、一专多能、综合素质高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随着分配制度的改革,学生有了更大的“择业”自主权,他们迫切希望最大限度地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以便毕业后能有更多的择业机会,所以了解专业之前必须了解社会需求情况。
人生就像马拉松比赛,选择专业,只是比赛的开端而已。开始领先,并不代表最终就能胜利;开始落后,也并不能说明没有超越的可能。只有经过不懈的努力,才能朝着胜利的方向迈进。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人无论主动或者盲从地选择了某一专业,都无法保证那个专业的方向一定是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或事业。在大学毕业时,当初的专业选择只是人生过程中的一段经历而已。未来的成功绝不仅仅依靠所学的专业,更多的是靠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念和个人的发展潜力。大学时的专业也不会成为职业选择的唯一条件而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大学不仅仅以传授知识为主,更是一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和塑造的开始。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不能把眼光仅仅局限于本专业,更重要的是学会科学的方法和积极的心态,以备将来发展之用。大学生有必要接触各个学科领域,进行全方位学习,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当今社会所青睐的“复合型人才”。
案例1-2
一位已经上大二的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要求退学,家长非常苦恼地找到了学校和老师。其实这位大学生从初中开始就非常喜欢计算机,自己能动手组装、修理计算机。而且上大一的时候,学习成绩非常优秀,还获得了奖学金,这更激发了他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父母也非常高兴。但上了大二,有些新加的编程课程怎么学也跟不上,他感到学习非常吃力,一下子像掉进了泥潭,无奈他只好跟父母说:“计算机专业学这些课有什么用?真烦!”这种烦躁的情绪持续了一段时间后,他终于受不了了,要退学。
父母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产生了退学的想法。经过科学测试,发现这个大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一般,而空间判断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经过分析,这个大学生在计算机软件学习上可能有些困难,但硬件学习却是强项;这个大学生的“持之以恒性”较低。于是,老师鼓励这个大学生:“你的优势很明显,将来在计算机硬件方面可以很好地发挥。虽然你学习计算机编程暂时有困难,但如果努力了,学到什么程度是什么程度,这也是锻炼毅力的机会。”
这个大学生最终接受了老师的建议,满怀信心地继续学习下去。毕业后,一家计算机公司老板很欣赏他在计算机硬件方面的才华,为他提供了能发挥才干的岗位。
2.把握时间,管理自己(www.xing528.com)
走进大学校园,很多大学生便觉得从此拥有了一个几乎完全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在选课、上课、吃饭、休闲的过程中享受着自由支配时间的乐趣。而在享受这份乐趣的同时,却不曾发现时光飞逝。大学4年的时光是宝贵的,也是不可重复的。所以,大学生要学会把握时间,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对于管理自己的大学生活、规划自己的学业生涯和未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杰克·弗纳对时间管理的定义是:“有效地应用时间这种资源,以便我们有效地达成个人目标”。时间管理实际上就是自我管理,它针对自己在时间管理上的种种困难,通过详尽的计划和检讨,了解如何运用有效方式提升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效率。时间管理的重点不在于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而是在如何善于从时间的角度来管理自己,自我管理才是时间管理的核心任务。
如何合理地分配自己的大学时光,使大学生活有序而且有趣,应注意以下3个问题。
(1)树立时间管理意识。
树立时间管理意识,是管理好时间的前提。因为人的行为是由意识来支配的,包括欲望、目标、行动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有强烈的时间管理欲望,是进行有效时间管理的关键,只有在欲望的驱使下才能制订出有效的目标并为之付出行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什么事对自己最重要,就能合理分配时间,充分利用时间,从而提高效率。
(2)改变对时间的态度。
俗话说:时间就是金钱。其实时间比金钱更重要,因为有效地管理时间不仅可以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理想、塑造形象、提高自我价值、实现自我管理等。
(3)列出时间清单,设定优先顺序。
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合理地分配与使用时间是一个人获取成功的关键。每个人每天都有非常多的事情要做,仅靠大脑的记忆,很难保证不会遗漏某些重要的事情。把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写下来,根据80/20原则(在日常工作中,有20%的事情可以决定80%的成果)进行安排。所以,必须将事情根据其紧迫程度与重要程度进行分类,然后有重点地处理。按照紧迫的事情先办,重要的事情先办,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后办,不重要而且不紧迫的事情最后办的顺序和方法处理,这样处理事务便会有条不紊,应对自如,不会被烦琐的事情搞得焦头烂额。
3.学会思考,享受独立
“我思,故我在。”这是笛卡尔的一句名言。思想是人本身最重要的东西,做一个有思想的人,才能获得人格意义上的独立,才不会依附于别人,才能真真切切的实现自我。
诚然,一切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实践。光想不干,想得再好,于事无补;脱离实际,想入非非,还会把事情搞砸。所以,要学会从实际出发,进行思考,学会分析的方法,养成分析的习惯,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
要学会思考,必须掌握一些诀窍。
(1)经常用脑,提出问题。
思考对大脑来说,正如机器的运转,不思考的大脑就会像久停的机器一样锈蚀。经研究证明,人脑智能远未被完全开发出来。经常用脑无疑是开发智能的良方,多阅读多提问,能促进脑细胞更好地新陈代谢,提高思考能力和记忆力。
(2)信息筛选,有张有弛。
人脑可以储存大量信息,如此多的信息如果不加以筛选,必将互相干扰,影响记忆效果。当思考研究某一个问题时间过长时,人往往会感到疲劳,效率会下降。这时可转换一下思考的内容,或者去阅读一些图书资料,进行一些娱乐活动,使紧张的大脑放松下来。
(3)明确目的,面面俱到。
做事情的时候应该将所做事情的目的铭记于心,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解决问题上,避免思维的不必要发散,这样就可以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在思考的同时要面面俱到,不要有所遗漏,也不要有所忽视,任何细节的遗漏和忽视,都会影响你做出决定的正确性。所以,要辩证地思考,既要明确目的,又要面面俱到。
(4)客观思考,剔除成见。
我们在思考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观察事物,要客观地认识周围的事物,不要被大脑中的思维定式所左右,以免在思考中带着偏见,让思维陷入某种困境中。
(5)突破传统,解放思想。
固有的思维模式经常会束缚人的创新思维。当我们遇到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不妨突破固有思维模式,这时便会达到柳暗花明的境界。必要的时候,大胆地设想,也许就会有所创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