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实习是学生修完主要专业课赴企业(工程现场)、养殖场(农场)和校内教学基地,在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指导下,利用生产设备、劳动工具及资源,按照生产实习工作计划和教学文件(教学大纲和指导书等),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参加生产劳动和经营管理,生产物质产品(构建工程),以及开展科学试验和研讨会,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系统性实践性教学活动。它是实验教学和毕业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承上启下的核心环节,是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具有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以生产操作能力为主的专业实践能力,只有通过生产实习才能得到应有的培养。
生产实习应当避免出现两种倾向:其一,将学生分散到企业单位,跟班参加生产劳动,单纯以掌握或熟习生产操作技术为目标;其二,以参观和参加辅助劳动为主,没有或很少有直接参与生产关键环节以至于动手操作的机会,学不到生产基本技术,只能获取一定的感性认识。这两种偏向,都不可能全面完成生产实习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本科应用型专业生产实习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内容。
(1)了解本专业有代表性的生产设施与设备、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效率与效益,以及管理水平和国内外现状;
(2)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包括动手操作能力、科学试验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生产典型产品的能力,掌握典型生产环节关键技术,受到科学试验研究初步训练;
(3)培养思想品德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身体素质等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吃苦耐劳、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以及对矛盾、挫折的心理承受力。
(二)基本条件
生产实习的基本条件,包括足够的时间、高水平的教师、符合要求的场所和高质量的教学文件。
生产实习时间,应当满足学生参加某种养殖生物的主要生产环节,或生产某种典型产品(符合教学要求的代表性产品)全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生产实习原则上每15名学生配1名中级以上职称专业教师。指导教师应当具有协助指导生产实习的经历和一定的生产经验,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较强,工作认真负责。
校内外教学基地和生产企业单位都可以作为生产实习场所,但必须具备承担生产实习的基本条件,包括生产规模较大,设施条件较好,技术水平较高,领导班子与技术人员有足够的人才培养意识,有一定的实验教学与食宿条件。
教学文件健全,包括生产实习工作计划、教学大纲和指导书,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格式规范,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
(三)教学方式
学生以班级为单位(15~30人)在教师指导下集中进行实习,切忌把少数学生零星地分散于多处,在教师无暇管理的情况下难以完成教学目标。充分做好组织与物质准备,召开实习工作动员会,按计划要求做好仪器、药品等物质准备工作。
(1)跟班参加生产劳动。按照生产实习和教学目标要求,结合生产实际情况,有计划、分步骤地安排学生跟班参加典型生产环节劳动,学习掌握生产关键技术,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2)定期举行研讨会。在参加生产劳动及其管理工作中,有计划测试、收集各种数据,结合生产具体情况(成功、失败事例)定期举行研讨会,教师、学生与工程技术人员共同进行座谈讨论,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3)开展科学小试验。生产实习期间把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生产具有指导作用的试验课题,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小型科学试验,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初步训练。
(4)全面考核学生实习成绩。根据学生在实习全程中的行为表现、口试与实习报告成绩,综合评定总成绩。
(四)效果调查和质量评价制度
建立实习效果调查和质量评价制度,是创新生产实习管理机制的突破点和核心内容。它体现了管理方式由过程型向目标型转变,管理方法由行政化向民主化转变,管理制度由约束型向激励型转变。
(1)实习效果调查。生产实习效果调查内容,包括教学文件与组织物质准备、指导教师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实习场所条件、领导及技术人员对实习工作的支持程度、实际效果。实习后期,每位学生无记名填写调查表,客观评价实习效果,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表5-12 生产实习情况与效果调查表(供参加实习学生调查用)
续表
(2)实习质量评价。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大纲与指导书等教学文件质量,组织与物质准备程度,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及实用性,教学目标实施与完成程度,考试成绩与实习总结报告质量,等等。实行学生、教师自我评价和专家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成立质量评价组,由专家(专业教师)、业务管理人员和院(系)领导组成,于实习后期赴现场,听取指导教师自评报告,组织学生无记名填写效果调查表,分别召开学生座谈研讨会和承担实习单位领导及有关人员座谈会,并考察评价其物资设备等实况。每位成员根据上述综合考察的实际情况,按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逐项打分,综合统计得分值。根据评价结果,对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奖励。
表5-13 生产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质量评价检查组用)
续表
(五)鱼类增养殖学生产实习教学大纲
改革前淡水渔业专业池塘养鱼学和内陆水域鱼类增养殖学生产实习,以及海水养殖专业海水鱼类养殖学生产实习,独立进行。两个专业合并为水产养殖学专业后,上述三门课整合并更名为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主要专业课,通过课堂讲授、实验和生产实习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鱼类增养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分析和解决鱼类增养殖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参加鱼类增养殖学生产实习,掌握主要养殖鱼类主要生产环节的关键技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初步训练,培养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精神,以及失败与挫折的心理承受力,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2.业务要求
了解国内外鱼类增养殖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鱼类增养殖生产方式、设施和过程,掌握鱼类养殖主要生产环节关键技术和实践技能,熟练掌握与鱼类增养殖相关的鱼类学、水化学、水产饵料生物学和组织胚胎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鱼类养殖生产实际问题,初步掌握鱼类养殖科学研究方法,学会撰写实习报告和科研论文。
3.实习内容(www.xing528.com)
(1)养殖鱼类人工繁殖。产黏性卵、漂流性卵、浮性卵、沉性卵和沉黏性卵等多种鱼类,其产卵习性和人工繁殖技术各异。生产实习人工繁殖主要对象是产黏性卵和漂流性卵鱼类。
学生参加亲鱼培育生产实践活动,了解亲鱼种类(品种)、年龄、体重、数量与苗种生产计划,学习亲鱼捕捞、选择和性别鉴定方法,解剖雌、雄鱼生殖腺,肉眼观察和鉴别性腺发育分期,了解亲鱼池面积、深度、水质,学习亲鱼放养、饲养、投喂和管理技术,了解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对亲鱼成熟的影响。
参加鱼类催情产卵生产活动,了解产卵池、孵化设备的种类、规格、结构与功能,学习亲鱼成熟度鉴别方法,催产剂种类、性质及选用原则,以及鱼类脑垂体采集与保存技术;学习配制催情剂及注射方法、鱼巢制作及放置,以及计算效应时间;观察亲鱼发情和产卵行为,学习精、卵成熟度(质量)鉴别技术,以及Ⅳ卵母细胞核极化特征,学习鱼卵收集、质量鉴别及受精卵计数方法,以及人工授精与计数方法;学习黏性卵脱黏试验方法或示范;学习不同产卵类型鱼类繁殖生物学特点及其人工繁殖措施的异同点。
参加人工孵化受精卵生产活动,了解鱼类胚胎发育生态条件(水质、温度、光照、盐度等)和孵化水质处理方法,以及孵化设施规格、结构、特点和功能;学习产孵设备安装和调试技术、孵化管理、病害防治,以及受精率、孵化率及出苗率计算等系列技术;连续观察主要养殖鱼类胚胎和仔鱼发育活体,掌握胚胎及胚后发育各个时期的形态学特征;了解不同性质鱼卵的孵化装置和孵化方式,以及影响胚胎和仔鱼发育的因素。
(2)鱼苗、鱼种培育。参加室外土池塘培育鱼苗(滤食性和杂食性鱼类)生产实践活动,了解鱼苗池面积、深度、池底淤泥厚度,学习轮虫休眠卵定性和定量方法;学习生石灰清塘方法,包括施生石灰、注水、施肥、搅动底泥和调控水质方法,观察清塘后池水pH变化规律以及饵料生物发生与演化规律,测定水温、溶氧、pH、氨氮、适口饵料生物数量;学习掌握鱼苗适时下塘的形态特征、水质指标和放养密度,以及鱼苗生长检查、注水、施肥、投喂、用药、清除敌害及杂物、防治鱼病等系列饲养管理措施;学习掌握鱼苗拉网锻炼关键技术、注意事项,以及夏花鱼种质量鉴别。
参加室外混凝土池培育鱼苗实践活动,了解鱼池形状、结构、规格,鱼苗放养密度和管理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参加室内工厂化育苗实践活动,了解育苗场的设计要点、鱼苗培育池规格和结构、进排水系统、水质及温度控制系统等;学习掌握鱼苗放养密度、开口摄食时间、适口饵料种类、投喂饵料种类和数量(饵料密度),以及定期换水和排污、调整饵料种类与数量、分级饲养;了解水温、溶氧、pH、氨氮等水质指标变化规律及其与鱼苗生长和存活关系。
参加室外土池塘和混凝土池培育鱼种生产实践活动,了解鱼种培育设施规格与结构、水源与注排水系统、水泵与增氧机等,了解夏花鱼种放养种类、规格、密度和混养比例,以及计划养成规格、产量和效益等;学习掌握巡塘、投喂与驯食、施肥、注水、用药、鱼病防治等饲养管理技术。
参加网箱培育鱼种生产实践活动,了解网箱的结构和规格、制作和设置(排列),以及鱼种放养种类、密度和规格,学习投喂、洗刷网衣、换箱、防风浪和洪水的方法,以及防病等饲养管理技术。
(3)鱼种越冬。在生产实习过程中通过现场访问方式,了解北方地区鱼类冰下安全越冬的池塘条件和综合管理措施,包括越冬池塘的基本条件和清整,鱼类放养规格、密度及有关要求,冰下鱼类安全越冬的有效措施和管理方法。
(4)活鱼运输。参加开放式运输鱼种、食用鱼和亲鱼实践活动,了解活鱼运输设备、容器和工具的结构、功能,熟悉活鱼充氧、麻醉和降温方法,掌握开放式运输活鱼的关键技术。
参加塑料袋充氧封闭式运输“水花”“乌仔头”与“夏花”实践活动,监测塑料袋内溶解氧、CO2、pH、NH3变化情况,了解活鱼运输过程中水质变化规律,分析水质变化对运输成活率的影响,掌握充氧封闭式运输仔、幼鱼关键技术。
(5)土池塘、流水及工厂型和网箱养殖食用鱼。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实施这部分实习内容。例如,学生在生产实习现场,参与部分食用鱼饲养管理工作,观察池塘水色和池鱼吃食情况,参与投喂、水质调控和鱼病防治实践活动,学习食用鱼饲养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在实习场所附近参观、调查,了解流水及工厂型养鱼的放养种类、规格、密度和产量,鱼池基本结构,水量交换及其管理,以及主要生产环节关键技术;调查了解网箱养殖类型,网箱结构规格、材料、设置水域与方式,放养种类、规格、密度和产量,管理内容和关键技术;在有条件的地方,了解游钓与观赏渔业的设施、市场、养殖现状和发展趋势。
通过上述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食用鱼养殖几种类型的设施、结构、材料和基本条件,熟悉养殖模式,学会制订放养方案,比较几种养殖方法的主要不同点。其重点是土池塘高产鱼池的基本条件(面积、深度、底质、水源、水质和水量、注排水条件、配备水泵和增氧机等),鱼池的清整和鱼种放养,养殖模式(放养种类、放养规格、放养密度、养鱼周期、养成规格、产量、效益等),总结一口池塘或一个室内流水养食用鱼网箱的养殖模式和放养方案。
(6)大中型水域鱼类增养殖。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定期对某大型水体渔业资源进行调查(理化状况、水生生物和鱼类状况),根据该水域鱼类放养和捕捞的有关资料和数据分析渔业资源状况,提出合理利用意见;了解某水库鱼类的放养和捕捞情况,对渔获物进行分析(年龄和生长),评价放养效果;了解综合养殖(农、牧、林与水产的结合)和休闲渔业(游钓、餐饮与养殖结合)的现状、问题、技术关键和发展趋势。
通过上述实践活动,学习渔业资源调查和分析渔业状况的方法,以及合理利用大中型水域渔业资源和鱼类放养效果评估的方法。
(7)稻田养鱼和综合养鱼。采用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了解稻田养鱼和综合养鱼的基本内容及其关键技术,包括基本设施,养殖种类、规格、密度和产量,养鱼现状、存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学习养殖生产技术与管理方法。
(8)现场实验教学。利用生产实习现场的有利条件,开展养殖鱼类生物学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包括基础实验、综合性应用实验和研究(设计)型实验。
①基础实验。脑垂体采集与鱼类性腺(卵细胞)发育观察,养殖鱼类精子活力观察和人工授精,鱼类胚胎发育(活体)连续观察,养殖鱼类仔、幼鱼和成鱼摄食器官解剖与观察。
②综合性应用实验。轮虫休眠卵采集、种类鉴定、数量测定,以及轮虫的敞池培养;模拟活鱼运输环境和条件,进行活鱼运输效率和成活率比较试验;池塘施肥比较试验,以及浮游植物生产量测定。
③研究(设计)型实验。鱼类人工繁殖生理、生态和育种研究:新引进鱼类繁殖生物学(产卵类型、产卵条件、卵的性质、产卵量等)研究;养殖鱼类性腺发育形态学和生态学(光照、水温、盐度等的影响)研究;不同药物催产效果比较研究,提高鱼类孵化效率试验或不同孵化方法比较研究。
鱼苗培育生物学与技术研究:仔鱼、稚鱼摄食器官发育和功能及其对环境条件(温度、溶氧、盐度等)适应性研究;不同药物清塘效果及其水质变化规律比较研究;提高鱼苗、鱼种成活率和培育效率试验;影响鱼苗生长和成活率因子试验;提高饵料生物培养、强化和利用效率技术。
鱼类营养、饲料及投喂技术研究:仔鱼、稚鱼和幼鱼对各种营养物质需要量;饲料新添加剂(酶、生物制剂、中草药等)研究;养殖鱼类优化饲料配方(主要原料、蛋白源和加工工艺等)研究;日投饵量、次数和投饵时间对鱼类生长与成活影响比较研究。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主要养殖鱼类性腺发育分期的外观特征、胚胎发育形态变化与水质的关系、摄食器官基本结构及其发育与饵料生物演替的关系,熟悉鱼类饲养实验关键技术。
4.实习方式
以班级(15~30人)为单位,在教师指导下去校内外教学基地集中进行实习,严格贯彻执行教学目标和业务要求。按照生产实习工作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充分做好教学文件、仪器、药品等物质准备以及组织准备工作,召开实习动员会。
根据鱼类养殖生产任务和教学要求,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跟班参加生产劳动,并定期轮换,使学生掌握各个生产环节的关键技术;根据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和收集有关的数据以及科学试验情况,定期召开研讨会。实习期间提倡吃苦耐劳和克服困难精神,虚心学习、相互协作、顾全大局、积极主动、遵守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
有计划地开展实验教学。基础实验每个学生都要参加,以掌握鱼类养殖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加深对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综合性应用实验以小组为单位(6~9人),结合生产实习情况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深入养鱼生产实际,重点培养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设计)型实验,把生产中的问题和对生产有指导作用的内容作为研究课题,临近实习前一个学期公布研究课题指南,学生(3~5人一组)自由选择题目,根据指南或生产中实际问题细化具体研究课题,查阅文献资料,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设计、实施试验,撰写科学试验报告。
5.实习报告
实习结束后,每生独立完成一篇实习报告,培养分析问题、综合归纳数据、撰写工作总结和科学试验报告的能力。实习报告内容包括生产实习总结和科学试验报告两大部分,6 000~9 000字。
生产实习总结报告内容。概况:实习时间、地点、组织方式、主要内容(含参观访问)、实习计划和大纲完成的情况等。主要成绩或收获:用文字、数据和图表概括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活鱼运输、食用鱼养殖等各生产环节关键技术,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理论依据和效果)等,苗种胚后发育形态性状与数量性状的变化规律、摄食与生长规律以及对水环境条件适应等科学实(试)验。几点体会:对生产实习重要性、理论与实践关系等的认识,生产实习对综合能力与素质培养的作用,对全面提高生产实习效益方面的认识与体会,等等。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意见:对本次生产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措施提出具体意见。
科学试验报告内容。根据小型科学试验结果及其取得的数据,按科技论文格式撰写科学试验报告,包括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测试数据列成表或图并阐明结果)、讨论、参考文献、摘要(中、外文)。
6.成绩考核
根据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考试成绩和实习报告,综合评定每生实习成绩,三者权重分别为0.3、0.3、0.4(实验和论文0.2)。实习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记入个人档案。实习不合格者不安排单独补实习。
行为表现。包括劳动与工作态度、艰苦奋斗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试验研究与治学态度、团结协作精神及组织纪律性等综合内容。
考试。一般为口试或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口试采用抽题签的方式,一人一套题,内容以生产实践为主。
实习报告成绩。依据报告内容的全面性与深度(创新),表述的逻辑性与清晰度,以及收获体会与建议内容,进行综合评定。
7.时间安排
生产实习时间共10周,可根据实习地点、气候条件、鱼类繁殖季节等因素决定起止的具体时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