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教学实习是实验教学和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的中间环节,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学生修完与水产养殖生态环境有关的动物学、水产饵料生物学、水化学、鱼类学和贝类学专业基础课,在教师指导下按照教学实习工作计划和各门课教学大纲及指导书,科学地结合与协作,分别有序地对某一养殖水域渔业资源进行单项调查,然后根据养殖水域渔业资源合理利用的综合要求,评价其特点和渔业资源类型,提出水产养殖综合开发利用意见,使学生既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验方法,又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参观典型海、淡水养殖场,使学生尽早接触和了解水产养殖设施和经营方式,初步建立水产养殖业的总体概念。
(一)教学目标
通过讲授和现场实际操作,复习和巩固已学过的水化学、生物学(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鱼类、甲壳动物、贝类等)基本知识和实验方法,学习掌握渔业资源调查所需的水化学、动物学、水产饵料生物学、鱼类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初步掌握大型养殖水域渔业资源调查、利用和评价的基本方法,熟悉水产养殖主要生产环节及其技术设施,建立水产养殖业的总体概念,为深入学习专业课奠定基础。
(二)教学方式与日程安排
学生以班(组)为单位,分别参加动物学、水产饵料生物学、水化学、鱼类学和贝类学实习,然后有序地进行轮流。每轮实习5~6d,第一天进行实习准备工作和出海测定及采集水样(样品),然后在实验室中进行详细的分析测定工作。
实习时间总计30 d,前2d集中进行实习动员,讲解实习任务、内容和要求,讲授养殖水域渔业资源调查与利用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然后分组轮流进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实习(约20 d),参观典型海水养殖场和淡水养殖场综合设施和典型生产环节,最后进行课程实习总结交流,系统讲授撰写养殖水域渔业资源调查和合理利用的总结报告内容、格式以及有关要求和注意事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综合整理实习数据、撰写报告提纲、借阅与收集有关资料,在实习结束后两周内完成综合教学实习报告。
(三)课程教学实习目标、业务要求和基本内容
1.水化学
(1)教学目标。复习和巩固已学过的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渔业水质调查方法,加深理解水质在水产养殖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通过小型应用性实验,初步培养科研素质和创新意识;培养综合分析解决水产养殖生产中常见水质问题的能力,为研究(设计)型实验奠定基础。
(2)业务要求。掌握水样采集、保存和预处理方法及测点、测次与测序安排;熟练配制基准试剂和一般试剂的方法;熟练掌握一种型号分光光度计、酸度计、分析天平和真空抽滤泵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常用水质指标的常规分析方法;初步掌握应用性实验的选题、设计、实施、资料整理、数据处理和结果审查,运用实测数据及有关数据,综合分析水体中化学因子变化动态,评价水化学类型、水质优劣及与渔业资源利用的关系,写出书面报告;掌握水化学调查基本知识和方法,初步掌握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及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3)基本内容。现场测定与水样采集:用pH计和测氧仪现场测定各测点pH、DO、水温(水深>10m测垂直变化),每人固定一个测点的DO水样;用瓶式采水器采集各测站水样(水样量要考虑到3个组用),水深不超过10 m的测点要采表、中、底3层水样;用圆样式采泥器采集5个有代表性测点底泥(取表层5 cm泥),测定底泥耗氧率,并定性定量测定底泥中的底栖动物。
室内测定:每人对一个测点水样或3个人对一个断面3个水样按次序测定pH、DO、、、ALK、1/2 Ca2+、1/2 Mg2+、、、、、COD、Na+(K+)、TP、总铁、TH、Cl%、S%、总含盐量。
个人完成上述项目测定后,每大组还要完成下列项目中的2项:养殖生物不同养殖密度对水质影响实验,奈氏法测定的回测率试验,EDTA容量法测的回测率试验,不同显色对测定灵敏度的比较,pH对测定的影响,鱼类耗氧率的测定,水呼吸耗氧率的测定,等等。
每5个人测一个试验点底泥耗氧率,晴天测定水体初级生产力。以小组(2~3人)为单位完成的试验内容,每生写出具体的实验步骤经教师审阅和批准后进行实验。实验准备由负责该项目的同学共同完成。实习总结在全体同学交流会上报告。
2.水产饵料生物学
(1)教学目标。复习和巩固已学过的水生生物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习养殖水域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等调查方法及基本技能;综合分析水生生物数据及有关养殖水域生态结构数据,加深理解水生生物在养殖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与养殖水域类型及生产力的关系。
(2)业务要求。鉴定出养殖水域常见50~60种饵料生物,了解其与水产养殖的关系;掌握不同类型养殖水域生态调查样站选择、常见水生生物标本采集、固定整理和保存技术;掌握养殖水域浮游生物种类组成和数量的调查方法;掌握轮虫等重要饵料动物休眠卵定性定量方法;了解叶绿素a含量测定方法和水生维管植物调查方法;初步掌握看水养鱼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大型养殖水域鱼产力的基本知识和调查方法。
(3)基本内容。调查海区或水库浮游生物,内容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采集、固定与处理,鉴定种类组成,计数生物量;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水域叶绿素a含量,分析初级生产力;采集水生维管束植物,制作标本,鉴别种类并进行定量分析;综合分析养殖水域水生维管束植物对其生产力的影响;用采泥器采集底栖生物,学习掌握养殖水域底栖生物采样点的选择、采样、固定、种类鉴定和定量等一系列技术。
3.动物学
(1)教学目标。复习、巩固、深化和提高课堂所学动物学基本理论与技能;认识动物与环境及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动物对水产养殖业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明确课堂讲授与教学实习的关系,以及教学实习与养殖生产实践的关系;初步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和科学研究能力。
(2)业务要求。了解潮汐活动产生的原因,掌握大潮和小潮的规律、半日潮类型及潮汐的计算方法;了解潮间带不同的典型环境,如岩岸环境、沙岸、泥沙岸、泥滩和沙滩环境;识别不同生态环境下动物的主要代表种类、分类地位,掌握各大动物类群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上述各大动物类群的生活条件,在近岸水域的水平分布、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特征(特别是污损动物附着的季节变化),动物体与环境的关系及它们与水产养殖业的关系;学习正确观察和研究动物的方法,初步掌握动物的采集、培养、麻醉、固定、保存、标本制作等一系列的基本操作方法;初步了解群落多样性的概念,能够根据水域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素,运用调查的数据,做出初步的综合评价,写出实习报告。
(3)基本内容。海岸环境特点和潮汐活动规律,如海洋环境的划分,海水温度、盐度和营养物质,潮汐的概念及产生原因,大潮、小潮和潮间带的划分;沿海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如岩岸常见动物、沙岸及泥沙岸营埋栖常见动物、沿岸营浮游生活的水母类及头足类的主要种类和近岸海域污损动物等的形态特征,描述习见种类的形态结构、分类地位、生活习性、经济价值和分布地点;沿海无脊椎动物标本采集、处理方法和资料整理的基本方法,以及对调查资料进行评价。
4.鱼类学
(1)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实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鱼类学基本理论;熟悉并掌握鱼类标本的采集、固定、保存、测量、种类鉴定方法;掌握鱼类年龄、生长、食性、繁殖的研究方法及在渔业生产中的应用。(www.xing528.com)
(2)业务要求。掌握野外采集鱼类标本的固定、保存方法;熟悉沿海或大型养殖水域中常见鱼类的种类和鉴定、分类方法;掌握鱼类形态学性状测定方法,了解鱼类年龄、生长、食性、繁殖等研究方法;通过鱼类学教学实习数据并参考有关资料,分析渔业资源的变动规律,提出合理利用意见。
(3)基本内容。鱼类标本的采集、固定、包装、保存等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观测鱼类外部形态学性状,测定和计数各种可量和可数性状;鉴定沿海或湖泊、水库中习见鱼类的种类,熟悉鉴定方法和检索表的编制、使用;鉴定鱼类年龄,计算生长速度;分析鱼类食性,观测摄食强度;观测鱼类性腺发育分期,计算其繁殖力;详细分析一种鱼的生物学特征,并提出合理利用其资源的意见。
5.贝类学和贝类增养殖学
(1)教学目标。巩固贝类学已学的基本知识,深入掌握扇贝的形态学特征;了解贝类养殖设施、生产环节与管理技术;了解养殖贝类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2)业务要求。观察海带、裙带菜以及海湾扇贝筏式养殖区的构造和规模,海流、环境特点及潮汐活动规律,筏式的设置及方向,海湾扇贝养殖笼的层数、结构和每层养殖扇贝的数量等;采集养殖海区海湾扇贝(栉孔扇贝),测量壳长、壳高、壳宽,称重(包括软体部、闭壳肌)并计算出柱率、出肉率;解剖软体部胃含物,进行食性分析和饵料种类鉴定;根据本此实习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并绘制出不同的图表,同时写出本此实习的体会、感受以及建议等。
(3)基本内容。熟悉海区养殖设施,海带、裙带菜及扇贝等养殖区划分、养殖筏设置、结构,养殖笼的结构与排列方式;观察扇贝外部形态,测定海湾扇贝的壳长、壳高、壳宽并计算平均值,称重(用天平)并计算个体平均值,测定出柱率和出肉率;利用甲醛浸泡固定的海湾扇贝,解剖软体部,横切消化腺,在显微镜下观察其胃含物,进行属种定性分析并计算出各类所占百分比;对笼养扇贝进行生长测定,并比较分析其生长效果。
6.养殖水域渔业资源调查与利用
(1)教学目标。通过各门课程的教学实习和渔业资源调查与利用的讲授,初步掌握其调查方法,整理资料和撰写总结报告。
(2)业务要求。根据水化学、动物学、水产饵料生物学和鱼类学教学实习,分别对水域渔业资源本底情况调查、测定与收集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综合归纳分析,提出对其渔业利用的具体方案;初步掌握水域渔业资源调查和利用的程序、方法与基本内容,使学生的养殖水域渔业资源调查与利用综合能力得到训练。
(3)基本内容。对某养殖水域的基本情况与环境、气象条件、水文、水化、饵料生物(浮游、底栖)、鱼类、养殖与捕捞情况进行较全面的本底调查(具体内容见水化学、动物学、水产饵料生物学和鱼类学的实习内容),根据本底调查资料与数据,制定渔业资源合理利用方案。其主要内容包括捕捞工具、方法、强度,水产品种类与规格、年龄组成,养殖方式与方法,放养种类、规格、数量,增殖方法、种类、数量等,水产品产量、产值、利润等综合效益。
(四)实习报告、成绩考核及其效果调查
1.实习报告
每生独立撰写课程教学实习报告和综合实习报告。课程教学实习报告应简要总结各门课程教学实习概况、数据及主要问题。综合实习报告是养殖水域渔业资源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实习概况,水域基本情况(水域形态、水文与气象、物理状况),水化学组成和类型及特点,饵料生物和敌害生物(浮游生物、水生维管束植物、底栖动物、附着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特点,鱼类区系组成、鱼类资源和主要鱼类生物学,渔业资源利用概况(开发利用、养殖状况、放流情况、存在问题),渔业资源合理利用的初步意见或建议,以及参加综合教学实习的体会和对实习工作的改进意见。
2.实习成绩考核
根据学生在综合教学实习中的全程表现以及课程教学实习报告和综合教学实习报告,综合评定每生的综合教学实习总成绩,其中5门课程的权重为0.75,综合报告为0.25。
3.实习效果调查
为了改进和完善综合教学实习工作,不断提高实习质量,及时掌握实习情况及其效果,由院(系)领导及有关人员组成实习工作调查组,在实习即将结束时,召开实习质量评议会,学生以无记名方式填写《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综合教学实习效果调查表》(表5-10)和《各门课程实习质量调查表》(表5-11),客观评价综合教学实习和各门课程实习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以文字形式公布于众。
表5-10 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综合教学实习效果调查表(在相应评价等级标准栏中画“√”)
续表
表5-11 各门课程实习质量调查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