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在《教育人生》书中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在《教育人生》书中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水产养殖学专业属于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当是以养殖生产技术人才为主,兼顾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人才和行业管理人才。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在《教育人生》书中

(一)改革背景及其针对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根本转变、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水产养殖业的持续飞跃式发展与养殖技术的现代化,社会及行业对本科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

然而,在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大众化转型,以及招生及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加和本科专业点迅速增多(水产养殖学专业点由6个猛增为40余个)的新形势下,再加上教育投资以及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又未能及时得到相应的增加和改善,致使教学质量有所下降,特别是成本高和难度大的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被削弱,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明显下降,并且出现就业难和就业单位多元化及就业层次基层化的局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下简称《高等教育法》)规定的高等教育的任务及本科的学业标准和教高〔2005〕1号、教高〔2007〕1号、教高〔2007〕2号文件精神,以及水产养殖学专业应用性强和水产养殖业工作艰苦的实际情况,针对本科毕业生就业难和大连水产学院水产养殖学专业教育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深入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提高了育人质量。

(二)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

模式是指在教育、企业等社会事业实践活动中发现、分析、总结出来的带有规律性、科学性且稳定的成功的工作思路,并把其总结归纳到一定理论高度,有效指导完成某项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在实施人才培养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规范性规程。包括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培养目标及学业标准,课程结构体系、教学内容体系等理论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计划方案及其教学环节安排,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各教学环节的素质教育内容与有效措施,以及教育教学管理和评估制度及其管理机制。

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我国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对本科专门人才的要求精神,以及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及本科人才培养规律、本科应用型专业的固有性质和水产养殖学专业特点,对大连水产学院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综合改革。

1.培养目标及业务规格

(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水产养殖应用性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岗位应用型人才),既不同于研究型大学本科培养的“学术型或研究型人才”“学术领军人物”“拔尖创新人物”,又不同于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操作应用型人才”或“技能应用型人才”。

(2)规格标准。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水产养殖专门人才,特别是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以及事业心、责任感和吃苦精神。

这既符合教育部规范的本科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高等教育法》规定的高等教育的任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本科学业标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又适应了就业单位多元化(硕士研究生、生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及就业层次基层化的客观形势。

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定位为教学研究型单位。根据中央关于人才的分类(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水产养殖学专业重点培养水产行业所需要的3类人才,即生技术人才、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人才和行业管理人才。

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界有人主张本科实行“通才教育”,也有“淡化专业”的说法。这些观点和说法不符合《高等教育法》规定的高等教育的任务和本科学业标准,即“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科学业标准“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都是按照专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世界上没有不分专业的大学教育,更不可能存在所谓“通才教育”。“淡化专业”的观点也是错误的。这直接弱化了专业教育,其结果必然导致降低专门人才质量;这也是造成行业类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至今仍有过于强调“通识教育”的倾向,不分高校类型和专业特点一律在本科教育前期普遍增加“通识教育”课程的比例,大幅度减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这实属是降低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质量的下策。

“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基础,研究型大学、综合性大学和师范类院校非应用性专业,适当增加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课程以扩大学生的文理知识面,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但是,水产养殖学专业属于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当是以养殖生产技术人才为主,兼顾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人才和行业管理人才。

2.理论教学体系

按照加强基础理论、优化课程结构、拓宽知识口径和适当增加“通识教育”内容的原则,建立水产养殖理论教学体系以及优化课程内容结构。从实际出发,抓住优势,突出特色,重点发展水生生物学、水化学池塘养鱼学等优势课程,以优势培植特色,以特色强化优势。

(1)建立与完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模块课、专业相关课,以及人文、社科、经管等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必修):政治理论课、大学生修养、法律基础、第一外语(英语日语俄语)、计算机、高等数学(含线性代数)与概率统计、物理学原理及生物应用、体育等16门课程,计1 058学时,62学分,占理论教学总学分32.96%。

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必修):16门,1 016学时,65.5学分,占36.64%。其中,化学类课程有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和水化学等5门课程,计296学时,18.5学分;生物学类课程有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动物生理学、鱼类学、水生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生物组织切片技术和养殖水域生态学等11门课程,计720学时,45学分。

专业方向模块课程(选修、*为必选),占理论教学总学分13.44%,分为4种系列:

水产增养殖专业方向模块课程:*鱼类增养殖学、*贝类增养殖学、甲壳类增养殖学、藻类栽培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水产动植物疾病学、水产育种学、生物饵料培养、观赏鱼类养殖、游钓渔业、特种水产动物养殖、棘皮动物增养殖12门课程,计488学时(必选256),30.5学分(必选16)。

水产动植物病害防治专业方向模块课程:除水产动植物疾病学外,尚设有*药理学与毒理学基础、*水产动物病理学、水产动物免疫学、水产病原微生物4门课程,计160学时(必选80),10学分(必选5)。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方向模块课:除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外,尚设有*饲料添加剂、*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饲料质量分析检验、饲料工业管理与市场营销4门课程,计144学时(必选80),9学分(必选5)。

渔业水质专业方向模块课程:除水化学外,尚设有*环境化学原理、*仪器分析、养殖水环境管理学、生物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与微生物等6门课程,计296学时(必选112),18.5学分(必选7)。

4个专业方向模块课程计26门,1 088学时(必选336),68学分(必选21)。

专业相关课程(选修):藻类学、贝类学、植藻生理学、光学显微镜、电镜技术、专业英语、水产养殖土木工程、水产捕捞学、水产学概论9门课程,计560学时(必选96),35学分(必选6)。

人文、社科、经管等综合类课程(选修):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公共关系、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现代科技与社会、大学语文、科技写作;现代管理学概论、市场经济概论、水产养殖企业经营管理、渔业技术经济学管理心理学健康教育;文献检索、数学建模、第二外语、统计电算化、计算机绘图。17门课程,必选128学时,8学分。

(2)改革与优化课程内容结构体系。按照“学时要少,内容要新,水平要高,效果要好”的原则,构建各门课程教学内容结构体系。每门课程都应当精简内容,引进科技新成果。系列相关课程间要科学解决教学内容重复、交叉渗透和内容更新问题,并明确重复内容的课程定位问题。

动物学、组织胚胎学、水化学、水生生物学、鱼类生理学等主要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在保持本学科系统性的同时,力求反映专业特色;在“三基本”上尽量加强基本技能训练的力度,为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以及开展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在教学安排和教学方法上,积极开展实验教学与教学实习改革,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参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逐步解决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教学方向和科研方向,建立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池塘养鱼学等主要专业课,在注重加强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训练的同时,加强理论的系统性及其深度与广度。

(3)编写出版优势特色教材。主编出版发行水产养殖学专业实验实习系列特色教材《综合教学实习与生产实习》《化学实验》《水产动物机能学实验》《鱼类学实验》《水生生物学实验》《动物学实验》和《水化学实验》7部(150余万字),“十五”国家规划教材《水生生物学》《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养殖水环境化学》《水产动物育种学》4部,以及“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贝类增养殖学》《水生观赏动物养殖学》4部。

3.实践教学体系

实施与完善实验教学、综合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创新体系(具体内容略),增加实践教学学分(59学分),占总学分29.79%,其中实验课占10.3%,实习和毕业论文占17.39%。实验教学单独设课。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一技之长(“看家本事”),增强竞争能力。

按照水产养殖学专业培养目标,针对应用型专业特点,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能力培养规律,把毕业学生应具备的实验技能、分析问题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初步的科研能力和科学作风,以及应当具备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吃苦耐劳及艰苦奋斗精神,等等,分别科学地定位于实验教学、综合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四大实践教学环节中,构建水产养殖学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严格过程管理,规范实践教学方式,明确各自的教学目标、内容结构、教学方式、成绩考核及管理机制;规范实验和实习等实践教学文件(工作计划、教学大纲、指导书),撰写出版实验、实习特色教材;按照实践教学所要求的物质保障条件,科学选择综合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场地及合作办学基地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开展科学素质、治学作风、创业魄力,拼搏奉献、艰苦奋斗和团结协作精神,以及事业心、责任感和劳动观点、群众观点等综合素质教育。

4.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科学制订水产养殖学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内容包括培养目标、业务培养规格、专业特点与服务面向、学制、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毕业规定、教学计划进程表、实践教学进程表、学分学时统计表

附:水产养殖学专业2010级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具备水产动植物增养殖、病害防治、营养与饲料、渔业水环境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性复合型水产养殖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培养规格

1.综合素质基本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愿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事业心、责任感和艰苦奋斗精神;具有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修养

(2)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求真务实,勇于创新,拼搏奉献,艰苦创业,团结协作,诚实守信;确立终身学习观念,具有知识更新能力。(www.xing528.com)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体育锻炼、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对矛盾、困难、挫折、突发事件具有一定的承受力和处理能力;具有较高的人文修养和道德修养。

2.专业基本要求

本专业的毕业生应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生物的形态与分类、生理、生态、生化、遗传育种等现代生物学基本理论及基本实验技能。

(2)掌握主要养殖鱼类、贝类、甲壳类、棘皮动物及藻类人工育苗、苗种培育及成体养殖等(2~3类)的生物学原理与主要养殖生产环节的关键技术。

(3)掌握水产动植物病害防治、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养殖水域环境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4)掌握养殖水域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合理利用和规划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5)初步掌握现代化水产养殖的主要设施和设计要求、水产品捕捞与加工等基本技能和渔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

(6)具有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应用与开发能力。

(7)能利用一门外语阅读专业文献并撰写论文摘要。

(8)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生命科学、水环境科学和增养殖学的学科前沿、发展趋势及新技术。

(9)熟悉水产资源保护、环境保护、水产养殖、捕捞、渔政及水产品贸易等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10)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观察测定、数据归纳整理、结果分析、撰写论文的科学研究和组织管理等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专业特点与服务面向

本专业属典型应用型专业,着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业魄力和综合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多年来,本专业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在国内处领先地位,培养的毕业生具有实践能力强、协作精神好、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战的突出特点。毕业生具有鲜明的北方特色和明显的实践能力优势。

本专业毕业生具备水产动植物增养殖、病害防治、营养与饲料、渔业水环境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能在水产养殖生产、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门从事科研、教学、水产养殖开发、管理等项工作。

四、学制与学位

学制:基本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

生物学、化学、水产学。

六、主要课程

鱼类养殖学、虾蟹类增养殖学、贝类增养殖学、水产动物疾病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海藻栽培学、遗传育种学、水生生物学、养殖水环境化学、养殖水域生态学。

七、毕业规定

学生毕业最低应取得196学分。其中必修课119学分,选修课27学分,集中实践环节35学分,课外教学15学分。

八、指导性教学计划进程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注:课程名称后加“*”号者,为双语教学课程;考核方式“S”为考试,“C”为考查

九、集中实践环节数教学进程表

十、学分学时统计表

5.开展校企合作教育

合作教育基地(企业),具有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业魄力、管理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优越条件,是与高校携手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教育资源。

多年来,大连水产学院先后与北京市中国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灯塔市忠信淡水渔业有限公司、盘锦光合水产有限公司、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太平洋海珍品有限公司、辽宁省淡水水产良种场、大连市碧流河水库养殖场、大连海洋渔业集团公司、庄河市金砣水产品有限公司等14个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教育基地。

在合作教育实践中,认真贯彻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和“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原则,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得更多、更好的技成果,为创建水产养殖教学实践园、科学试验园和高新技术示范园奠定了重要基础。(1)校企合作育人环节及教学目标。

第一,开展生产实习工作。使学生初步掌握典型产品的基本设施和主要设备的结构与性能,掌握典型生产环节的关键技术,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初步训练,了解企业经营管理运作程序和基本方法,培养事业心、责任感和艰苦奋斗精神,以及一定的心理承受力。

第二,进行毕业论文工作,使学生掌握搜集与处理资料方法,学会制订实验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进行科学实验,测定及归纳分析数据,撰写一篇创造性论文,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以及严谨治学的科学作风。

(2)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方式。专业教师兼任企业技术顾问。专业教师分别兼任相应企业的技术顾问,与有关人员共同负责企业的技术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专业教师在企业的工作时间,一般为4~6个月。

本科生产实习。学生自愿选择生产实习内容,在合作教育领导小组以及带队教师指导下,结合养殖场的具体生产环节,严密安排现场教学,跟班参加典型生产环节劳动并收集与测定有关数据,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结合生产和教学的需要,适当开展科学实验研究工作。

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论文。学生自愿选择论文题目,在教师指导下提出论文设计方案,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论证和修改方案,全部或部分内容在企业中进行实验及其测试工作,并邀请技术人员进行指导。论文的撰写工作,原则上在学校进行,但成文后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帮助修改、评阅,并参加论文答辩

合作开展科研工作。项目类型有2种,一种是企业设立的重大技术课题,邀请学校牵头,双方合作开展研究;另一种是学校承担的上级部门下达的应用型课题,合作企业提供实验条件及一定的技术力量,双方合作进行研究。

(3)合作办学效果。提高了育人质量。大多数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及吃苦耐劳与拼搏奉献精神,部分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创业魄力,少数毕业生善于经营管理,敢于独自创业,有的回到家乡后在亲人的热情支持下,租用养鱼池和承包水产良种场、养殖场,独立开展鱼类等水产动物繁育生产及科研开发工作,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有的还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专家。

带动了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产学研合作办学,推动了企业的新技术引进工作,提高了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益,促进了职工队伍建设,全面加速了企业的建设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