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人生》论文专题总结集锦

《教育人生》论文专题总结集锦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本农林省水产厅和福山市市长接见了考察团全体成员,并赠送了纪念品。在日本考察期间先后接触近百名教授、专家和管理人员,收集到大批水产高等教育和科研管理资料,以及水产鱼类方面的图书和有关科研论文。教师的选定、聘任和晋升由教授会研究决定。

《教育人生》论文专题总结集锦

大连水产学院日本考察工作总结报告

(1987年12月)

应日本下关水产大学校的邀请,由大连水产学院刘焕亮、吴进才、何志辉和史为良4人组成的水产高等教育和水产养殖考察团,于1987年8月24日至9月13日赴日本进行为期21天的考察。由于青山恒雄校长对考察内容及具体行程做了科学筹划,考察工作进展顺利,效率较高。我们先后考察、参观访问长崎大学水产学部、下关水产大学校、广岛大学生物生产学部、京都大学农学部水产学科、东京大学农学部水产学科、东京水产大学和北海道大学水产学部等7所水产高等学校,农林省水产厅水产养殖研究所、北海道水产研究所和长崎县水产试验场养殖研究所等3个研究所,山口县外海栽培渔业中心和爱知县栽培渔业中心等2个省级渔业栽培中心,山口县外海水产试验场、滋贺县水产试验场和茨城县内水面水产试验场等3个水产试验场,仙崎渔业协同组合柴津浦养殖场、丰桥养鳗场和北海道娃娃鱼孵化放流场等3个养鱼孵化放流场,以及琵琶湖和霞浦湖2个大湖的增养殖设施,共计20个单位,还参观了下关水族馆、东京鱼市场和御本木珍珠岛。日方的接待是友好热情的,所到之处都洋溢着友好气氛,所到单位的校长、学部长、所长、场长等领导和有关人员热情接待并设便宴欢迎。日本农林省水产厅和福山市市长接见了考察团全体成员,并赠送了纪念品。在日本考察期间先后接触近百名教授、专家和管理人员,收集到大批水产高等教育和科研管理资料,以及水产鱼类方面的图书和有关科研论文。总之,我们按期顺利完成了考察计划,达到了预期目的,收获是很大的。

一、主要收获

(一)日本水产高等教育现状

通过对日本7所水产大学的实际参观访问,基本上了解了日本水产高校目前的办学条件、教学机构设置和管理现状及其水平。

1.简况、办学层次和规模

日本水产教育历史悠久,自1910年东京大学农学部设水产学科以来,高等水产教育已有近80年的历史。目前,日本设有水产学科的高等学校约18所,其中东京水产大学和下关水产大学校是2所单科水产高校,北海道大学、长崎大学、三重大学、鹿儿岛大学和北里大学等5所综合性大学设水产学部,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广岛大学等11所综合性大学农学部设水产学科。

日本水产高等教育的层次基本上和世界其他国家相似,除本专科生外,还有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与我国高校不同的是还有专攻科。本科毕业生为了进一步加深掌握某门技术,进入专攻科学习1年,毕业后可以独立承担某项专业技术工作,例如航海、船舶驾驶等专攻科。本科学制一般4年,医科5年,硕士研究生2年,博士3年。我们考察的7所学校,办学层次不同,其中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和广岛大学水产学科以及东京水产大学、北海道大学水产学部的办学层次高,都有博士学位授予权,长崎大学水产学部有硕士授予权,下关水产大学校目前仅招收本科生和专攻科。

日本水产高校的规模不大。其中单科性水产大学在校生708~1 240人,水产学部为231~449人,水产学科仅几十人;但研究生的比例较大,如东京大学水产学科的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为1∶1.33。

2.教职工定编和结构

7所水产高校的教职工定编和结构,与我国普通高等农业院校相比,编制少,各类人员比例差异很大,具有下列几个特点:

第一,教师占教职工总数和高级职称占教师总数的比例高,分别为46.6%和67.8%(教授34.9%,副教授32.9%),不仅比我国高得多(43.6%和15%~35%),而且比美国4年制大学的教授(25%~37%)和副教授(25.9%~27.5%)的比例还高一些。本科生和研究生总数与教师总数的比值为(4.8∶1~9.5∶1),除长崎大学水产学部为4.8∶1而低于我国(1987年)定额比例(6∶1)外,其他6所院校都超过6∶1,即1名教师教6名学生。

日本高校教师职称层次分类和世界各国相似,即分为教授、副教授(助教授)、讲师和助教(助手),但通常讲师编制很少或缺额,约占教师总数7.7%。教师的选定、聘任和晋升由教授会研究决定。教师退休年龄一般为60岁,少数学校教授的退休年龄延长到63岁或65岁。

他们的教师业务能力较强,学术水平较高。每位教师承担几门课的教学任务,同时开展科研活动,助教也参加科研活动,有的独立承担科研任务。教师的科研方向较明确且稳定,加上设备条件妤等综合因素,所以科研成果多,水平也较高。

第二,干部编制少,占教职工总数24.1%(20.2%~30.9%),比我国(39.3.%)低,各级各类干部的业务素质好,能力较强,办事效率高。

第三,工人仅占教职工总数3.45%(1.8%~6.9%),低于我国的规定(16.3%)。后勤工人绝大多数是临时工,不占编制。

第四,校内实习船员(教官和普通船员)多,占教职工总数的25.8%(17.6%~33.5%),其中教授、副教授和助教、职务船员等各类人员结构合理,可以独立完成实践教学和科研、调查等项工作任务。

3.教学机构设置和特点

7所高校本科生的系和专业设置比我国少,而研究生的学科比我国多。综合性大学设的水产学部和水产学专业以及单科水产大学设的系和专业基本上是根据渔业生产和管理部门的分工而设置的,即海洋渔业学、水产增养殖学、水产食品学、资源管理学、轮机学等5~6个专业。而我国水产高校则设有渔业生产、管理和与渔业生产有关的2种类型专业,多达13个专业。日本水产高校研究生的学科包括渔业学、水产增殖学、水产食品学、水产化学、资源管理学、水产生物、水产微生物、水产物理学等8个学科。我国水产类研究生仅有水产养殖、海洋捕捞和水产品加工等3个学科。

日本高校普遍设有讲座,相当于我国的教研室,是按学科划分的。每个专业必须要有4个以上讲座,每个讲座开设相近的3~13门课程(平均6门左右)。讲座的设置是相对稳定的,每个讲座的人员编制也是固定的,每个教师有明确的职责和任务。

4.办学基本条件

办学基本条件除师资队伍外,包括占地和建筑面积、经费、实验室、图书馆、校办教学基地、实习船、体育生活设施等。

(1)校园面积、建筑面积和经费。

东京水产大学等4所水产高校平均每生的占地面积(68 m2)和建筑面积(38 m2)超过我国普通高校标准,每生每年平均经费高达2.86万~6.64万人民币,为我国水产高校(0.16万~0.18万元)的18~41.5倍。

(2)实验室。

7所水产大学的实验室种类齐全,设备完善、先进,能够很好地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每所大学都有一批公共大型中心实验室,例如,电子计算机中心实验室、电子显微镜、同位素、动和静水槽、水族环境调节设施(养鱼生态设施)、废水处理设施等大型实验设备。另外,各专业都设有专用实验室。

(3)校内实习场(厂)和实习船。

每所大学根据各专业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需要,都设有各种类型的实习场(厂)和实习船,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满足本科生、研究生和专攻生的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论文或设计)和某些调查及科研工作的需要。例如,各校的水产增养殖专业都设有临海和临湖实验场多处,每个实验场都设有各种养殖对象(鱼、虾、贝、藻等)的苗种繁殖和饲养设施以及师生生活设施和实验室。各种设备基本上达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先进水平。

各校都有2~4艘实习船,吨位分别为1 000~2000t、600~900t、30~200t等3~4种规格,以适应海洋渔业专业远洋实习、资源调查和近海教学实习以及其他专业的各科调查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实习船的导航、探测、捕捞和生物学、化学、水文学测试设备都很先进,并配备教授等各种职称的教学和各种实践工作人员。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实习都可以在校内自行解决。

(4)图书资料。

图书资料是办大学的重要条件之一。几所水产大学的图书馆藏书册数和杂志种类多,内容组成合理,充分体现出水产教育和研究中心的特色。东京水产大学图书馆藏书21万余册,杂志达4 485种之多;北海道大学水产学部藏书10.7万册,杂志2 822种。特别是与水产学科有关的国内外期刊种类多而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开展科学研究工作都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水产院校的图书资料条件远不如日本水产高校好,大连水产学院图书馆现行期刊仅556种,其中外文期刊151种,而东京水产大学和北海道大学水产学部的外文杂志分别达1 630种和941种。

(5)体育和生活设施。

几所水产大学的体育和生活设施也很好,标准都较高,一般都有标准型400 m跑道运动场、网球场和风雨操场及室内外游泳池等设施。同时,也设有学生宿舍和食堂。这些条件保证了师生文体和日常生活需要。

5.教学计划特点

每所水产大学和学部都有一套完整的教学和管理方面的规定,学生入学后人手一册。教学计划相对稳定,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活动都有章可循。

日本水产高校普遍采用限制性学分制,即将每个专业的课程分若干类,在每类课程中确定少数几门课为必修课,多数课程由学生选修,并明确规定在每类课中选修的学分和在校期间必须完成总学分。这种学分制既给学生在选课上有较大的主动权,又防止学生根据爱好过多随意选修与本专业关系不大的课程,造成知识结构不合理,而影响培养规格。

日本大学本科生在1~2年级期间不分专业,学习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外语、体育和数理、生物等公共课和基础课,3年级按专业进行教学。各校各专业的必修总分为131~166,平均146学分。每个专业选修课门数多达70~154门,必修课占总学分比例较低(21.4%~35.0%,东京水产大学)。外语课比重和我国水产院校相似,占总学分7.2%~10.6%。人文和社科课程学分占总学分10.4%~30.3%,普遍高于我国水产高校。基础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22.1%~32.9%,与我国水产高校相似,而专业课比重普遍比我国水产高校高。

日本水产高校实验课单独设课,分量较我国水产高校大,占总学分7%~12%。实习时间较长,如海洋渔业方面的专业实习学分占总学分15%~16.2%。毕业论文的时间也较长,一般为1学年(4年级),而我国水产高校通常为半学年(12~16周)。

6.学生的能力培养

日本水产高校重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采取一系列措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因此,毕业生都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主要采取下列几项措施:

(1)重视实验室、实验场(厂)和实习船等实践性教学基本条件的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培养工作,为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2)学习方法灵活,着眼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讲课没有固定的教材,通常指定1~2本参考书,授课前提出参考文献目录,让学生按照一定范围和方向大量阅读资料,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定期进行专题讨论,要求学生写发言提纲和学习报告,教师针对需要加深理解的问题向学生提问,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写作能力

(3)实验内容独立设课,实验室对学生开放。高年级学生参加低年级实验准备工作并承担部分内容的指导工作,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4)毕业论文时间较长,一般为1个学年,教师只做原则性指导,学生自己制订计划、方案,进行实验测试和撰写论文,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索创新能力。

7.研究生培养概况

日本设有水产硕士学位和水产博士学位(我国无水产学位)。硕士学制2年,不得超过4年;博士3年,不得超过6年。

硕士生的入学资格是本科毕业生,通过严格考试,考试科目通常为1门数学,2门外语,2~3门专业基础课。硕士课程分2部分,第一年主要选修30学分的课程(包括实习和实验),第二年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和撰写硕士论文。

硕士论文题目通常是导师科研方向的组成部分,论文约100页,硕士论文并不要求公开发表,但要由专家审阅写出评语,然后,在学科教授会上进行审查(或答辩),并进行最终考试和表决。

博士生入学资格为硕士学位者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习方法和培养方法与硕士生不同,多数学校无特定的学习课程。博士生全部精力集中进行创造性科学研究,撰写博士论文。博士论文的工作量相当于硕士论文的3~4倍。在内容上要比硕士论文深得多,必须具有独创的见解和理论。博士论文答辩前要求博士生公开发表1~3篇有水平的论文。一些重点大学还要求在国外刊物上发表论文,以听取学术界的评价。

(二)日本水产科学研究概况

1.水产科研机构

日本的水产科研机构由水产厅的直属研究所、试验场(国立),都、道、府、县的水产试验场、研究所(公立),民间企业的实验研究部门(民营),以及大学的研究部门所组成。国立的水产研究机构面向全国,进行应用基础理论和技术开发研究;都道府县的水产研究机构根据地方特点,开展应用技术的实验研究,同时也承担国家下达的技术开发应用理论研究;民间的研究侧重于技术革新及推广应用;大学则负有提高水产学科基础理论的任务。他们之间既有分工,又有互相配合,形成了完整的水产科技网。

水产厅领导的9个水产研究所,按海区和专业划分如下:①北海道区水产研究所,②东北海区水产研究所,③东海区水产研究所,④南西海区水产研究所,⑤西海区水产研究所,⑥日本海区水产研究所,⑦海洋水产研究所,⑧养殖研究所,⑨水产工学研究所。

各研究所除设行政和后勤部门外,均按专业设部(相当于我国的研究室)。7个海区所一般均设有资源部、海洋部和增殖部。南西海区水产研究所将资源部分为内海资源部和外海资源部,另设赤潮学部。西海区和日本海区所将增殖部改称浅海开发部。东海区水产研究所未设增殖部,但另设有数理统计部、陆水部、利用部、保藏部、生物化学部、水质部和放射能部。远洋水产研究所将资源部分为北洋资源部、浮鱼资源部和底鱼资源部。

养殖研究所设有遗传育种部、繁殖生理部、营养代谢部、环境管理部和病理部,水产工学研究所设有水产土木工学部、渔船工学部和渔业生产工学部。

每个部设有若干个研究室,各海区所均有1艘或几艘调查船。此外,还设有分所。

我们重点访问的养殖研究所,主要从事鱼类增养殖方面的应用理论研究工作,学术水平较高,能够代表日本水产应用理论研究方面的水平。该所目前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淡水主要增养殖鱼类的选种、杂交、细胞工程技术和方法,以培养优良鱼类品种;②鱼、虾、贝类的性成熟、产卵、发生以及苗种培育技术,包括生殖生理和内分泌机制,仔鱼和稚鱼的生理变化等;③增养殖鱼类的营养生理、对各种营养的要求、饵料的配方和制造,以及代谢生理等;④淡水增养殖水域的水质、水文、底质、饵料生物状况等以及对环境的管理和控制;⑤鱼虾类病理、药理和疾病防治技术,以及免疫学研究。

9个国家所的定员人数在62~173人,以东海区水产研究所最多,日本海区所和水产工学研究所较少,仅62人。各所直接从事科技工作的人员为32~101人,占定员数的40%~77%,行政和后勤人员9~36人,仅占定员数10%~25%。

各所的实验手段都很现代化,各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完善,设有自动监测记录和分析仪器,并设有各种实验水槽,一般都可自动供水、调温和充气。可模拟观察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态活动。

日本各都道府县的地方级水产试验场有80余个,它们除侧重完成本身的实验研究外,都负有提供地方水产养殖使用的优良苗种,指导群众开展养鱼生产和鱼病防治等工作。例如,滋贺县水产试验场是以研究琵琶湖的香鱼增殖、淡水育珠、小湖资源开发为重点;茨城县内水面水产试验场主要研究霞浦湖的渔业资源和增殖以及网箱养鲤;长野县水产试验场以研究流水养鱼和池沼公鱼的增殖为重点。地方水产试验场人员较少,一般为20~30人,科技人员占80%~90%。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研究人员都承担2个以上的实验项目。例如,茨城县内水面水产试验场定员22人,下设4个部:总务部3人,养殖部10人,资源部4人,环境部4人。总务部3人承担业务管理、人事、后勤,生活服务财务等全部行政事务工作。

总之,日本水产研究机构有下列几个特点:①人员精悍,工作效率高;②科研面向生产,为生产服务;③设备等实验手段先进,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高。因此,科研成果和社会效益特别显著。

2.日本水产高校的科研简况

各水产院校都附设研究机构,包括研究所、试验场、实验所、实习场等。例如,东京大学设海洋研究所,其中16个研究室中有6个研究室与水产学科有关;北海道大学水产学部附设1个研究所和2个实验所;东京水产大学设有4个实验场。此外,许多综合性大学理学部也常开展水产基础理论研究。

日本水产高校十分重视科学研究,他们考核教学质量主要看教学内容能否反映本学科发展的前沿。教师广泛开展科研工作,及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用于教学。因此,他们的科研和教学是完全统一的。教师水平高低完全以论文和著作衡量。讲师没有论文和科技成果就评不上副教授,教授几年内无论文发表就要被解聘。

水产高校研究课题以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为主。例如,京都大学农学部附属水产实验所的研究课题包括鱼类的形态、机能和分类,产卵场和仔稚鱼栖息场所的生态学研究,海洋浮游性鱼卵和仔鱼的空间分布,等等。

3.科研人员和研究方向

日本专业研究所和水产高校科技人员的学历较高,许多人有博士学位,出国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较多,但是,科技人员竞争激烈,有利于促进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科技人员的英语水平较高,可以进行学术交流;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以及创造能力都较好,都能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科研周期短,成果多。

水产厅直属9个研究所共有科研人员415人,其中从事资源学占31%,增殖26.5%,海洋13%,加工8%,环保5%,水产土木4%,渔船工程3.5%,渔业生产2%,其他(包括所长)7%。也就是说从事资源、增殖和海洋方面的人员占70%以上,各地方级试验场中从事资源、环境、增养殖方面的科研人员也占很大比例。可见,这三方面是日本水产科研的重点。

(三)日本鱼类养殖业概况

日本是世界上渔业最发达的国家,1984年水产品产量达1 279.3万吨,居世界第一,渔业产值为农业总产值30%,渔业在日本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日本人民生活需要的动物蛋白来源,水产品占50%以上。

日本是一个群岛国家,北海道是世界著名的三大渔场之一。所以,日本渔业以海洋渔业为主,产量约占总产量的98.4%,淡水渔业虽占总产量的1.6%左右,但产值占6%左右。1984年淡水渔业产量为20.6万吨,其中养殖产量为9.9万吨。

日本海淡水鱼类的增养殖条件优越,海岸线长而多弯曲,适合港湾和网箱养鱼。年降雨量大,平均1 000~1 700 mm,淡水充沛,河流多达100多条,100 km以上有37条,最长的河流信浓川全长367 km。因河流直接通海,洄游性鱼类多,特别是鲑鳟鱼经过人工放流鱼种后,产量极为可观。日本有淡水湖泊34个,计39万亩,其中琵琶湖最大,达101万亩,霞浦湖25.8万亩,诹访湖近2万亩,是发展增养殖渔业的良好场所。已建成水库383座,93.6万亩,可采用增养殖资源和流水养鱼,发展淡水养鱼事业。流水养鱼和网箱养鱼是当今日本鱼类养殖业的核心,占主导地位。流水半流水养鱼池塘达1万余亩,产量占淡水养殖总产70%。网箱养鱼发展迅速,海水网箱养鱼规模很大,主要养殖鰤鱼、真鲷、牙鲆等鱼类。淡水网箱养殖500多亩,主要集中在霞浦湖、琵琶湖和诹访湖。北海道洞爷湖等也开展网箱养鱼,产量很高。另外,日本的鲑鳟鱼放流事业发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高。日本目前主要淡水养殖对象是鲤、鲑鳟、鳗、香鱼、尼罗罗非鱼、鲫和泥鳅等,其中鳗占9.7%,鲤26.7%,鲑鳟21.3%,香鱼8.25%,尼罗罗非鱼3.2%。以上5种鱼占淡水养殖产量的98.8%。

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已从我国引入鲢、鳙、草鱼,最近引入团头鲂。由于日本人不喜欢吃这几种鱼,市场价格低,故这类养殖业一直没有发展起来。随着农业排水、网箱养鱼引起水域富营养化,水质过度肥沃,养殖鲢、鳙等滤食鱼类可以净化水质,近年来水产科技界也有人提出重新评定鲢、鳙的养殖问题。

1.日本的鱼类放流事业

(1)鲑鳟放流增殖。日本鲑鳟鱼放流事业主要在北海道地区,占全日本的70%左右。目前,日本全国放流鲑鳟数已达15亿尾,孵化场225个放流的鲑鱼以大麻哈鱼为主,驼背大麻哈鱼也占较大比重,重点发展的是味美的红大麻哈鱼和马苏大麻哈鱼。回归率一般达0.3%,高者可达10%。1985年总回归数为4 838.7万尾(16.5万吨),其中北海道回归数是3 101.2万尾,回归率为2.9‰,本州北部回归1 737.2万尾,回归率2.4‰。

(2)香鱼的放流。日本通海河流多产香鱼,琵琶湖还产陆封香鱼。香鱼一年生,体不大,但肉味美,日本人很喜欢吃,因此价格较高(比鲤高1倍以上)。最近几年不仅琵琶湖可以大量人工繁殖香鱼苗种,而且本州、九州等多处实验研究机构人工繁殖香鱼苗已成功,因此,人工放流香鱼苗种达几亿尾,取得可观的社会效益。

2.鱼类苗种生产现状

除河鳗和鰤等人工养殖的苗种还依靠天然采苗外,已有93种养殖对象可以人工繁殖鱼种。其中生产较多的是大麻哈鱼、真鲷、牙鲆、香鱼等。另外,日本还从国外引进苏联产欧洲鳇、小鳞鲟、裸腹鲟,美国产匙吻白鲟、几种白鲑、胭脂鱼、大口黑鲈、蓝鳃太阳鱼、西鲱,我国产鲢、鳙、草鱼、团头鲂,美洲产的沟鲇,非洲尼罗罗非鱼,等等。

人工繁殖鱼苗和鱼种培育设施先进,技术水平较高,繁殖效率和成活率都较高。目前,还广泛开展遗传育种工作,取得明显效果。例如罗非鱼、泥鳅、牙鲆等单性育种,尼罗罗非鱼、虹鳟、牙鲆和香鱼三倍体育种,鲤、鲫和泥鳅雌核发育育种等都取得成功,有的已开始应用于生产。

3.网箱养鱼概况

日本淡水网箱养鱼始于1951年,1964年水产厅把网箱养鱼作为发展内陆养鱼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日本90%的县已从事网箱养鲤业,其中发展较快的是霞浦湖,1982年达8 640 t。后来,由于产量过剩,鱼价下跌(350~400日元/千克),1983年霞浦湖网箱养鲤的个体户减少24%。由于网箱养鲤对水质污染严重,政府采取限制产量(每箱产量为5t)和投喂低蛋白质饵料等措施,致使网箱养鲤业发展缓慢,目前年产量约1万吨。

二、体会和建议

(一)体会

认真做好出国考察前的准备工作是顺利开展考察工作、提高考察工作效率、顺利完成考察任务的前提条件。

出国考察前的准备工作内容包括:①收集了解日本水产高等教育和水产鱼类养殖资料,了解有关方面的现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研究确定出国考察的主要地区、单位和内容,明确考察目的任务;②研究确定对方邀请单位,并将出国考察计划函告对方,详细介绍考察团成员的具体情况,反复联系修改考察计划,包括考察单位、日期和主要内容等;③详细了解被考察单位的特点、优势和主要科研技术人员的特长、科研及教学工作情况,写好考察提纲;④准备好赠送对方的各种资料、论文和礼物等。

我们这次赴日本考察前的准备工作比较充分,半年前与下关水产大学校联系,并以通信形式往返4次商讨研究修改考察计划。因此,这次赴日考察工作进展顺利,时间安排较紧凑,提高了参观访问效率,圆满完成考察任务,达到预期目的。

(二)几点建议

1.适当增加我国水产高校办学经费,以加快办学基础条件的建设

中共十三大报告指出:“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强智力开发。”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水产高等教育事业与其他高校一样都有很大发展,教育经费逐年有所增加。实验仪器设备等办学基本条件逐渐完善。但是,由于我国水产高校与其他高校相比,底子薄,办学基本条件差,与日本水产高校(如上所述)相比距离就更大一些。因此,经费不足、设备条件短缺是影响水产高校毕业生质量的重要因素。以大连水产学院为例,除个别专业外,多数专业缺少必要的实验室及其设备。海洋渔业专业无实习船,水产养殖专业的实习场长期无力修建,图书馆仅1 200 m2,缺少标准运动场等必要的办学基本条件。建议上级领导给予研究,争取尽快增加教育事业费和基建费,加速办学条件的建设速度。

赴日考察使我们感触很深的是,日本每所水产院校都有多种规格的实习船。船上配有各类技术人员,船员编制占学校总人数高达25.8%,可以满足海渔专业生产实习和有关专业的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我国水产高校应有1 000 t和200 t 2种吨位实习船,船上应配备教授、副教授等多种规格的技术人员,普通船员编制也应有明确规定。

2.适当调整水产类专业和增加硕士研究生学科(专业)数目

日本水产高校的本科专业较少,一般不超过6个,其主体专业是海洋渔业、水产增殖和水产食品等。最近几年,各校多次进行专业调整,例如,东京水产大学1987年将渔业生产学、渔业生产工学和海洋环境工学等3个专业合并为海洋生产学专业,资源增殖学和水产养殖学专业合并为资源育成学专业,食品生产化学和食品工学专业合并为食品生产学专业,增设资源管理学专业,即由过去的7个专业调整为4个专业。专业改革的方向是拓宽专业面和突出资源管理,以适应社会对水产人才的需要。

根据日本水产高校专业改革内容和趋势以及研究生学科的设置情况,我国本科专业从适应社会对综合人才的要求来看,应适当合并现有相近专业,如海、淡水养殖专业合并为水产增养殖专业,海洋捕捞和水产资源专业合并为海洋生产学专业。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的二级学科只有海洋捕捞、水产养殖和水产品加工等3个学科,学科范围划分过宽。综合日本水产高校研究生学科设置情况,建议将水产界硕士研究生专业目录修订为鱼类增养殖、藻类增养殖、水产无脊椎动物增养殖、渔业资源与管理、海洋渔业和水产食品生产学等6个学科。

3.提高水产高校教师队伍高级职称比例,以压缩编制,提高教学质量

如上所述,日本水产高校的教师队伍,副教授以上占68.7%,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都较高,教师编制少,但工作效率高。我国水产高校师资队伍由于历史等多种因素导致其年龄、知识和职称结构很不合理,学历偏低。特别是高级职称比例过低,通常为20%左右,今后应注意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坚持从研究生中选留教师,缩小编制,严格坚持标准晋升职称,有计划提高高级职称比例,逐渐达到40%~50%,严格执行教师职务规范。只有这样坚持下去,才能迅速提高师资素质,也才能谈到既缩小编制,又提高教学质量。

4.积极稳妥开展鲑鳟鱼人工放流工作

日本大量开展鲑鳟鱼人工放流工作,在北海道和本州北部地区回归率较高,经济效益极显著,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我国东北和华北沿海地区具有鲑鳟鱼溯河产卵的条件,并且开展了人工放流工作。

但是,我国的天然条件(海洋和内陆河流)与日本相比,有一定差异,为了有效开展鲑鳟人工增殖工作,应该对日本有关工作和自然条件进行系统深入考察研究,以便有比较分析,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目前,关键问题是提高科学性,减少盲目性。

5.有针对性地加快发展我国海水鱼类养殖事业

日本已广泛进行海水鱼类增养殖事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目前,在全国普遍推广真鲷、黑鲷、牙鲆、梭子蟹、车虾等优良海水鱼类和虾、蟹类的人工繁殖及其人工放流工作,从生物学技术到各种成套设施都很成形,生产效率很高。我国近几年已开展了有关方面的实验研究工作,但速度慢,成效也不大。建议按地区有针对性地派人去日本深入系统学习其先进技术,必要时应引进些先进设备,尽快把几种优良海水鱼(鲷、鲆等)养起来。

6.进一步发挥水产高校的科研优势,更好为渔业现代化建设服务

日本未设国家科学院,重大的基础理论研究都由高等院校承担,调动了高校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高校人才和设备等方面的优势。这样既培养了高校的师资和技术人员,又提高了教学质量。我国近几年来,国家逐渐重视了高等院校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作用,提倡学校面向生产建设开展科技活动。水产院校承担国家级和部(省)级科研项目也有所增加,不仅出了一批好成果,而且加速了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速度,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我国水产高校与其他类型高校一样,学校内部的学科多而全,科技人才的层次也多而全,科研力量雄厚,不仅有宏大的师资队伍,而且每年都有一批本科毕业生以及一定数量的研究生,他们是科研工作的生力军。同时,高校的实验设备与科研单位相比,还要全一些,有的也先进一些。因此,水产高校可以独立承担一些较大型的科研项目,特别是可以多承担一些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科研项目。这样就可以比较好地发挥高校庞大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师资力量,为渔业经济建设服务,促使水产高校多出人才,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附件:1.日本水产高校办学条件、教学机构和管理概况及其分析(略)

2.日本水产科学研究概况(略)

3.日本鱼类增养殖亚概况(略)

渔业科技扶贫,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为渔农脱贫致富做贡献

(1992年4月)

根据国家教委关于“农业院校都应帮助农村发展经济,引入技术,培养人才”和农业部关于部属院校要开展科技扶贫工作的指示精神,我院自1986年8月派出由院领导和正副教授组成的考察团,赴山西省代县、沁县和武乡县等6个贫困县进行了考察,选定沁县为我院渔业科技扶贫重点县,1987~1989年正式对该县淡水渔业开展科技扶贫工作。1989年10月8~9日有关专家赴现场进行了验收鉴定,验收鉴定委员会认为:大连水产学院和省、市、县水利水产部门,通过合作,以扶贫为宗旨,以科技为手段,以水养鱼,靠鱼致富,短短3年,靠渔业科技扶贫,走出了一条稳定脱贫的道路;5个扶贫项目在渔业开发的大生产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改变了沁县渔业生产长期低产徘徊、经济效益不高的落后面貌;在资金运行、人才培养、服务体系建设和教育、科研、生产相结合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经验。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和端正科技扶贫的指导思想

我院在刚接受科技扶贫工作任务以及在贯彻执行初期,有些同志曾产生一定的为难情绪和不同想法,认为水产院校与农业高校不同,专业面窄,人数少,学科较单一,能够形成的科技扶贫力量弱,通过渔业科技扶贫难于使渔农脱贫致富。有的教师认为,渔业科技扶贫难度大,难于取得重大成果,影响职称晋升。也有的同志认为,贫困地区气候条件和生活条件差,工作艰苦,怕身体吃不消。针对上述情况,院领导组织有关同志学习农业部关于部属高校开展科技扶贫的讲话精神,学习河北农业大学综合开发太行山区的经验,针对上述三方面的认识问题进行广泛讨论,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干部、教师统一了思想。大家认为,山西省太行山区沁县是八路军老根据地,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我们通过渔业科技扶贫手段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是水产高校义不容辞的一项政治任务,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教育面向生产实际,是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好途径。

二、落实组织,多学科协作,选好突破口,实行教学、科研和生产三结合

1.建立科技扶贫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

为了有效地开展渔业科技扶贫工作,由大连水产学院、山西省水利厅、长治市水利局和沁县联合成立了扶贫领导小组、技术指导组和项目实施组。领导小组负责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的组织领导工作,技术指导组负责科技扶贫的技术指导工作,实施组由县领导牵头负责项目实施中的行政领导、物资保证和协调工作。

2.发挥各单位优势,采取多学科联合攻关

大连水产学院养殖系池塘养鱼学、淡水化学、淡水生物学教师和淡水渔业专业应届毕业生,以及山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养殖研究室的科技人员,根据扶贫项目的要求联合组成5个课题组,采取多学科协同作战、联合攻关,充分发挥各单位的技术人员优势,提高了渔业科技开发试验效益。技术指导组,由我院池塘养鱼学和淡水化学教师负责育种技术培育和水质测试工作。

3.深入调查研究,选好渔业科技扶贫突破口

根据沁县发展淡水渔业的需要,组织专家对渔业资源状况和渔业生产现状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研究,从合理有效开发渔业资源、提高池塘养鱼产量以及淡水渔业持续发展出发,确定5项内容为3年科技扶贫的主要课题与突破口:①沁县城关百亩连片池塘养鱼高产示范试验;②沁县中小型水库渔业资源调查;③中小型水库化肥养鱼半精养试验;④建立水产技术推广站和化验室;⑤小型水库水草移植试验。这些项目的特点是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群众乐意接受。

4.立足于增强他们的自身发展能力,把培养人才作为重点

沁县渔业发展慢,资源未充分利用,产量低,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科技人员少,技术水平低,特别是水库职工和养鱼单干户缺乏科学养鱼知识。因此,在扶贫过程中,把普及科学养鱼知识和培养提高水产技术人员(干部、工人、农民等)科学技术水平作为科技扶贫重点,以增强自身的渔业发展能力。

几年来,我们坚持智力开发与资源开发相结合,采取校内外相结合,集中和分散相结合,长短期相结合方式,以短期技术培训为主要形式,举办了池塘养鱼高产技术和水化生物学等3期技术培训班,175人参加学习,收到积极效果。

3年来,我们根据科技扶贫工作的实际需要,把淡水渔业专业的部分毕业论文工作安排在扶贫的科学实验点中进行,使教学与扶贫工作的部分科学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科技扶贫工作技术人员不足和科学数据不完整等问题,并拓宽了毕业论文工作的内容。

三、渔业科技扶贫既是渔农致富之路,又是培养师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途效径

1.渔业科技扶贫是农村养鱼落后地区的致富之路

3年来,我们以扶贫为宗旨,以科技武装渔农为手段,把荒芜的潭河滩变成了“小江南”,以水养鱼,靠鱼致富,走出一条稳定脱贫的道路。通过渔业科技扶贫,为沁县建立了一支130多人的养鱼技术队伍,使119个养鱼户全部富了,有13个专业户成了万元户,全县渔业总产量达27.5万千克,比扶贫前的1986年增长了11.5万千克,单产由151 kg增加到302 kg,其中40亩达到亩产492千克。水库化肥养鱼由亩产4.2 kg达到25.7 kg。全县渔业总收入达150万元,比1986年增加70多万元。渔业科技扶贫验收鉴定组一致认为:沁县渔业科学开发利用是贫困地区人民靠科技进步,因地制宜为发展养鱼事业致富之路,花钱少、见效快,家家户户都能学、都能干、都能富的路,而且长期扎下了富根,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3年渔业科技扶贫工作取得3项科研成果,并建立了水产服务体系。“城关百亩连片池塘养鱼高产技术研究”总结了沁县池塘水温变化规律和池塘水质的基本特点,提出缩短池塘养鱼周期的有效措施和适合沁县池塘养鱼的放养模式,以及提高池塘养鱼单产的可能性,为今后大面积池塘养鱼高产稳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规范。“沁县中小型水库渔业资源调查”总结了沁县9座中小型水库水文、水化和生物学特点,以及可能鱼产力,提出合理开发水库渔业资源的有效措施,为提高水库鱼产量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措施。“中小型水库主施化肥养鱼高产技术研究”基本摸清了中小型水库养鱼施化肥的科学方法和鱼类放养模式,为水库养鱼高产开辟了新途径。水产技术推广站和化验室等服务体系的建立,为沁县人民大力发展科学养鱼事业创造了有利条件。验收鉴定组认为,这些成果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沁县渔业生产长期低产徘徊、经济效益不高的落后面貌,科技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可作为科技扶贫成果上报。

2.渔业科技扶贫加速了教师成长,提高了实践能力和思想素质

通过渔业科技扶贫实践活动,推广教师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并把发展养鱼生产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实验研究课题,使教师获得较丰富的生产和科研第一手资料,掌握生产关键技术和科研技术路线,提高了学术水平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充实和丰富了教学内容。池塘养鱼学和大水面鱼类增养殖学等4门课程教师把扶贫科学实验资料整理成论文并充实了教学内容。

科技扶贫加速了青年教师的成长。青年教师通过参加养鱼生产和科学实验等扶贫实践活动,与生产实践和工农群众相结合,实际工作能力、思想政治素质以及科学技术水平都提高很快。青年教师杨志平连续2年在沁县城关郊区蹲点进行池塘养鱼高产试验示范工作,并负责扶贫项目的日常组织、联系工作,与养鱼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边组织发动群众搞养鱼,一边亲自参加养鱼劳动和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吃的是小米和糊糊饭,生活相当艰苦,工作任劳任怨,深受群众欢迎,受到国家教委、农业部和林业部表彰。

3.渔业科技扶贫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综合素质

通过渔业科技扶贫实践,青年学生在接触工农群众和参加养鱼生产及资源调查工作过程中,培养了群众观点、劳动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了为祖国“四化”建设的责任感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学会全面正确认识自己,因而较全面地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淡水渔业专业1983和1984级部分应届毕业生先后参加沁县池塘养殖、水库渔业资源调查和水库化肥养鱼等扶贫工作,长期在野外开展实践活动,工作和生活条件都极其艰苦,经常吃不好,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很好地完成了扶贫工作任务,受到当地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好评。

通过科技扶贫活动,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独立从事生产、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开展科学实验能力,培养了严谨治学作风。部分应届毕业生,把扶贫养鱼和渔业资源开发实验项目作为毕业论文内容,边参加养鱼等劳动,边进行实验研究的观测工作,不仅配合蹲点教师完成扶贫工作任务,而且掌握了生产技能和科学实验方法,培养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2位安徽籍学员通过渔业科技扶贫工作,深有体会地说:“我们带着扶贫任务去外地学习网箱养鱼技术,又通过扶贫实践不仅为沁县人民发展养鱼做出一定贡献,而且使我们得到锻炼,掌握了养鱼生产本领和从事科学实验技能。”

四、几点体会

3年来的渔业科技扶贫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搞好科技扶贫工作必须注意和做到下列五点。

(1)有计划、有步骤开展科技扶贫工作,是高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的一项政治任务,而不是技术转让和有偿服务。

(2)科技扶贫工作不是单纯的科技推广工作,它牵涉到地方党政领导,物力、财力以及科技人员的多方联合、协作和调配等问题。因此,为了顺利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必须建立由院校、省、市和县等有关部门和同志联合组成的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

(3)高校具有多专业、多学科的优势,为了适应一个贫困地区综合经济脱贫致富的需要,应该尽量做到组织多学科、多个专业的力量对贫困地区进行综合科技扶贫工作,其效益会更大一些。

(4)在进行科技扶贫工作过程中,应把注意力集中到培养当地技术人员上,以增强其自身能力为重点,以保证科技扶贫的持续性。

(5)扶贫工作的经费来源,以及科技人员扶贫期间的经济待遇、工作量计算和职称晋升等方面,应当有一个统一的政策。

大连水产学院综合改革总体方案

(1992年6月)

以邓小平同志南行讲话、江泽民同志十四大报告精神为指针,根据《国家教委关于对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进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请示的批复》和农业部直属高校书记、院长会议关于部属高校应积极开展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学习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农业工程大学等校的试点经验,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提出校内综合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www.xing528.com)

(1)在院党委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面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针,坚持校内综合改革必须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办学效益。

(2)校内综合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内容广泛,既要加大改革力度和加快改革步伐,又不能急于求成,要考虑我院各项改革工作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分步进行,在开展教学改革的同时,首先重点进行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并要注意各项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坚持学校基础建设工作和综合改革的综合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即坚持办学条件建设、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制度建设和校风、学风、教风、管风建设等基础建设工作与综合改革相互协调的原则,保证我院教育事业发展“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的奋斗目标胜利实现。

(4)根据高校知识分子集中的特点,在制定管理体制改革的各项政策时要充分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精神,并应体现出教学、科研、后勤、管理和校办产业等各方面工作的不同特点。

(二)主要目标

(1)根据农业部下达的我院总编制数和国家教委关于高校教职工各类人员与学生比例,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在全院进行定编、定岗、定任务和实行聘任制,增强全院人员对“三定一聘”的意识,搞好人才流动,提高工作效率和办学效益。

(2)进一步贯彻执行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国家工资与校内津贴(岗位津贴、专项津贴和奖励津贴)相结合的工资发放形式,坚决打破平均主义,充分体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突出贡献与一般贡献不一样”,使全院人员的生活待遇逐步得到明显改善。

(3)坚持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并举,以科技产业为主的原则,实行科技产业与教学、科研相结合,促进教学和科研工作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和多出科研成果,同时取得经济效益,改善办学条件和教职工的生活条件。集中力量抓重点项目,1995年争取净利润达300万元。

(4)加强专业和学科建设,在“八五”期间增加2~3个本科专业和2~3个硕士学位点,争取在10年内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通过拓宽专业面、调整教学计划、改革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课程建设,大力提高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力争在10年内把我院办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多层次的、居国内先进水平的社会主义水产大学。

(5)深化公费医疗制度改革和加强管理工作,提高医疗费的使用效率;堵塞漏洞,减少浪费,压缩公费医疗开支,合理解决医疗费超支问题。

(6)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逐步提高离退休教职工生活待遇。

(7)通过校内综合改革和机构改革,全面调动全院人员积极性,促进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制度建设和校风、学风、教风、管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效益和办学效益。

二、基本内容

(一)人事制度改革

在调整确定专业和机构设置的基础上,严格实行以“三定一聘”为中心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

1.定编

根据上级部门有关高校定编原则,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我院的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服务岗位等各类人员进行全面定编。以各单位的岗位职责和工作量(制)为定编的依据。本着压缩二线、保证一线,向重点学科和校办产业倾斜的精神,实行事业编制与企业编制(校办产业)相结合、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在学研究生、进修教师、返聘人员、临时工等)相结合的定编模式。

2.定岗、定任务

根据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党政管理、科技产业、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任务和特点,设置岗位职务定额(教师的高级职务按学科结构设置岗位定额),建立岗位职责,逐步实现目标管理。

3.聘任

坚持德才兼备、以聘为主的原则,实行聘任制与合同制相结合的聘任方式。对工作量饱满、质量符合要求的实行聘任,工作量不满、质量不符合要求的缓聘。

4.评估考核

依单位类别建立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实行学期、学年考核制度。年末或年初办理续聘手续,根据考核的实际情况分别决定续聘(完成工作任务)、奖励(优秀)和解聘(不胜任工作或未完成工作任务)。

5.统筹规划,扬长分流

鼓励有奉献精神和业务专长的同志从事校办产业、科技开发、成人教育等工作。对不服从工作安排的人员,参照工改后退职人员的标准发放工资;对不符合师德要求的,坚决不做教师聘任,另行安排。

(二)校内分配制度改革

实行国家工资和校内津贴相结合的分配形式。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建立校内分配制度。校内津贴分岗位、专项和奖励3项。

1.岗位(任务)津贴

建立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和工人3类岗位津贴,每类岗位津贴按职务、工作量和质量确定等级。岗位津贴以津贴分为单位,津贴分值与校产收入挂钩。注意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岗位津贴相应关系。工人的岗位津贴分承包和非承包单位2种类型:承包单位的工作实际收入与技术等级、经济效益挂钩,非承包单位工人根据技术等级、劳动定额、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确定岗位津贴等级。

2.专项津贴

享受专项津贴的人员包括重点科研项目、科技开发项目的主持人和成员,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实职党政干部,特殊工种工人。

3.奖励津贴

享受该项津贴的范围包括获校级以上先进工作等奖励者和科技成果奖者,在国内外一级刊物发表论文者。

(三)校办产业的发展和管理改革

(1)重点抓好科技产业,集中力量抓住重点项目,建立相应的研究所并直接兴办企业实体,如海水养殖、淡水养殖、电子工程、机械工程、海洋渔业工程、水产土木工程、水产食品等实体。多渠道筹资修建鲍鱼苗种楼,并开展成鲍养殖。

(2)大力抓好校办第三产业。筹备修建招待所、黑石礁度假村、龙王塘水产科技开发公司、摩洛哥水产养殖和加工基地,经营房地产等。

(3)加强校办产业领导力量,充实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实行企业化管理,改革院系两级管理和分配制度,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四)教育改革

(1)根据国民经济建设需要,改造现有某些专业,完善海洋捕捞专业定向招生、分配试点,拓宽专业面,增加专业适应能力和办学活力,逐年增加招生数量。积极筹办贸易经济、给排水工程、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制冷与空调等新专业。

(2)实行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等项制度,建立相应条例。

(3)继续开展教学计划、重点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普遍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电算能力、外语水平和专业技术的动手能力。

(4)按本科专业基本要求,加强工业与民用建筑、船舶工程和水产品加工与贮藏等专业建设,在拓宽专业面的前提下加强专业深度,明确服务方向。

(5)按硕士研究生二级学科基本要求,积极开展海洋捕捞学、水产土木工程和水产机械等学科建设,力争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6)积极准备招生、分配制度方面的改革,以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为导向,提出不同规格和要求。

(7)积极做好因材施教、加快人才培养等项改革准备工作,实行分层淘汰制、中期考核制和优异生奖励制。

(8)根据综合改革要求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适当对教学管理机构进行调整。

(五)后勤改革

(1)根据国家教委有关文件精神和我院当前后勤部门的实际情况,应以服务于学校的主体工作为主,推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模式。

(2)总务处实行经费、任务、责任承包,财务实行二级管理,充分发挥人、财、物的综合效益,提高工作效率、管理和服务水平。

(3)后勤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三服务”“两育人”的思想,使有限的经费在后勤服务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后勤工作上层次、上水平,总务服务工作逐步走向社会化。

(六)医疗制度改革

建立健全医疗管理制度、基金来源制度和经费合理承担制度。

(1)严格执行医疗各项管理制度。

(2)建立公费医疗基金。基金来源于国家下拨定额资金、学校集体福利费和校办产业收入的补助费。按不同情况,个人适当负担一定比例。

(七)进一步发挥离退人员积极作用,建立离退休基金

(1)学校适当增设回聘岗位,吸收部分能胜任工作的退休人员参加工作。离退休人员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开展科技咨询与服务,横向开发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增加收入。

(2)建立离退休养老基金,保障教职工退休后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不致因物价上涨而下降过多。发扬团结互助精神,提高退休养老保险意识,以减轻国家和学校的负担。退休养老基金由学校、职工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建立。学校和职工单位从福利基金提取,长期存入银行作为退休教职工生活福利上的补贴。退休养老基金自愿参加,谁参加谁享受。

三、时间安排和实施步骤

深化校内综合改革,涉及学校全面工作和全体教职工的切身利益,而且是政策性很强的一件大事。因此,要有组织、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

(1)于7月末组织专人制订出综合改革总体方案,通过党委讨论修改后下发各单位,进行学习讨论。

(2)10月末前,由人事处、组织部、教务处、总务处、财务处分别起草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教育改革、医疗制度改革、离退休制度和校办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和细则,党委讨论修改后组织全院人员讨论修改。

(3)11月末前定稿,1993年1月初在全院教代会上讨论审议,3月贯彻执行。

“池塘养鱼高产理论和综合技术”高级研修班总结报告

(1992年9月)

一、概况

受农业部和人事部委托,大连水产学院、大连市人事局和大连市水产局根据农业部〔1992〕农(教宣)成字第57号文件精神,于1992年7月27日到8月13日在大连水产学院举办了为期18天的“池塘养鱼高产理论和综合技术”(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甲类二等奖)高级研修班。参加研修班的学员共19人,平均年龄46岁,分别来自华南、华东、华中、华北和东北五大地区的北京、黑龙江、山东、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和广东等9省市,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2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5人,获国家和省部级奖9人。担任高研班讲座的教师计8人,其中教授和研究员4人,副教授4人。高研班安排12次讲座,其中学员反映较好的10次。学员在高研班交流论文7篇,在研修期间撰写论文5篇,研讨班结束时撰写总结18份。高研班活动方式既正规又灵活,正式举行开学和结业典礼,在典礼会上承办单位领导到场并讲了话。在办班中,坚持讲座、自学、研讨多种形式相结合,一般是上午讲座,下午自学或师生共同研讨。为了帮助学员开阔视野、拓宽水产知识面,还组织参观了大连海水养殖公司海带、鲍鱼养殖现场和我院海水养殖场的裙带菜和真鲷养殖生产现场。

二、基本内容与收获

研讨班通过讲座、交流和座谈等方式,系统而深入地研讨了池塘高产基础理论和综合技术。其主要内容包括池塘养殖方式、池塘养殖食用鱼放养模式、池塘养鱼水质管理、配合饲料和活饵料、北方冰下鱼类越冬和撰写科技论文等六大部分。讲座内容也可从学科上命名为主要养殖鱼类摄食和消化器官发育生物学、养殖鱼类组织学和生理学、池塘养殖生态学、鱼类营养和饲料学和鱼类养殖生物学。

研修班结束,学员们认为有以下几点收获。

第一,较系统地更新了池塘养鱼科学知识。许多毕业多年长期从事科研和生产技术工作的学员深有体会地说,参加研修班学习了池塘主要养殖鱼类摄食器官发育生物学、鱼类营养及研制人工配合饲料基本理论、鱼池施肥理论、养鱼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转化等系统理论知识,对今后开展池塘养鱼生产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第二,开阔了眼界,拓宽了知识面,扩大了思路。长期从事水产行政管理和科技开发工作的学员认为,过去接触和熟悉的有关知识都是池塘养殖生产技术和经验,工作思路窄,很难打开新局面。通过学习鱼类发育生物学、组织学和生理学,以及养鱼池塘生态学和水化学等最新科研成果,扩大了工作思路,有利于指导本地区和本单位池塘养鱼工作。

第三,学习和掌握了池塘养鱼新技术。研修班学员一致认为,参加这次研修班的重要收获就是学习了池塘养食用鱼和大鱼种培养新技术、池塘轮虫增殖和利用新技术。绍兴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鞠文高级工程师在研修班后期制订了绍兴市池塘养鱼放养鱼种的新方案;广州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周兵工程师听了“池塘轮虫冬卵的萌发规律”之后,制订了利用池塘淤泥中轮虫卵孵化轮虫培育大口黑鲈鱼苗技术方案。

第四,交流了全国各地区池塘养鱼新动态和新经验。在办班期间学员广泛交流了本地区、本单位的养鱼新技术、新经验。哈尔滨渔业公司总工程师向全体学员系统介绍了利用发电厂余热水、流水高密度培育主要养殖鱼类苗种新技术,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刘世芳高级工程师介绍了流水池塘养鱼高产技术和经验,广州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周兵工程师介绍了草鱼高产技术和养鳗、鳜、加州鲈、罗氏沼虾、白鲳、叉尾鮰等新技术,杭州市水产局邹良成工程师等许多学员系统介绍了本地区、本单位池塘养鱼最新动态和先进经验。

三、几点体会

在农业部、人事部的领导、指导和支持下,通过大连市人事局和水产局的密切合作,顺利地完成了“池塘养鱼高产理论和综合技术”高研班任务,基本上达到了办班目标,几点粗浅体会归纳如下。

1.选准讲座题目,是办好研修班的前提条件

我院原上报举办高研班的题目“池塘养鱼基础理论”,经农业部水产司等有关领导同志修改为“池塘养鱼高产新技术”,后来我们根据自己的科研成果的具体情况,修定为“池塘养鱼高产理论和综合技术”。这样一来,安排的内容既有基础理论又有新技术,既有养鱼等新技术,又有冰下越冬新技术。

办班实践证明,这些研修班的题目太大,内容太广。学员来自天南海北,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差异很大,要求研讨的内容千差万别,很难在短期内达到各自的要求。因此,研修班的题目不应太大,针对性应该强一些,应以当前池塘养鱼高产新技术为主题,分别举行南、北方池塘养鱼研修班。

2.选定高水平的教师,是保证研修班质量的关键

担任该期研修班讲座的教师,除我院养殖系淡水渔业专业各学科学术带头人(何志辉和刘焕亮教授)和骨干教师(雷衍之、李永函和桂远明教授)之外,尚特邀上海水产大学池塘养鱼学谭玉钧教授和中国水产科学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魏立贤研究员。他们讲授的效果好,深受广大学员的称赞和欢迎。这是因为担任讲座的各位专家,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而且都从事池塘养鱼方面的基础理论和高产新技术研究工作,并取得优异科技成果,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科研工作经验。因此,承担高研班的教师,应当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科研经验。这是办好高研班的关健。

3.教材人手一部,是保证办班质量的重要条件

为了举办这次高级研修班,我们于1991年着手准备业务资料,特别是于1992年3月以来,通过准备“池塘养鱼高产技术应用基础理论研究”鉴定材料,系统编写了专题讲座论文资料。对外请的2位教授也都提前3个月通知本人,要求撰写讲座资料。因此,在高研班开学就发给学员每人一套资料。12个专题,其中10个专题在讲座前,就拿到了印好的教材,仅2个专题的文字材料未来得及印刷,之后补发。全部讲座的讲授速度较快,但学员都能当堂理解消化,保证了教学质量。实践证明,课前发给学员人手一部文字资料,是办好研修班的重要条件。

4.学员的工作岗位、文化基础和业务素质的差异不要太大,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条件

这次参加研修班的学员年龄(27~55岁)、学历(中学~大学)、经历(5~32年)、工作性质(行政管理、生产技术、科研、教学)、职称(高级、中级、初级)等差异较大。他们在听课及研修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对问题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差异很大,对讲授的内容要求也各异,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办班效益。今后办高级研修班,不仅要严格执行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对学员的基本要求,而且应明确参加研修班人员的工作性质。

5.举办与承办单位通力密切协作,是办好研修班的保证

承办该班的大连市人事局和大连市水产局领导及有关同志,对农业部和人事部批准在大连市举办全国性池塘养鱼高研班都很重视,多次询问并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工作。大连市水产局孙多喜副局长出席开学典礼和结业典礼,并讲了话,对学员鼓励很大。大连水产学院院长刘焕亮教授亲自参加制订研修班计划,遴选讲座教师和资料编写,亲自讲课,参加师生研讨座谈,出席开学和结业典礼并讲话,深入学员中进行调查研究。大连水产学院副院长雷衍之副教授亲自过问高研班工作,参加编写教材并亲自讲课,与学员一起研讨。总而言之,这次研修班能够顺利圆满完成任务,不仅与上级领导部门的领导、指导和支持分不开,而且与承办单位的领导及有关同志的重视和积极参与有关。

抓住和珍惜机遇,深化综合改革加快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在农业部直属高校校(院)长座谈会上的汇报提纲

(1994年6月15日)

我院自1992年5月农业部直属高校领导会议以来,认真贯彻执行这次会议和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全国普通高等农林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中央关于“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保证”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抓住、珍惜和用好机遇,积极开展综合改革,促进和加快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现将我院近两年来综合改革、建设和发展的概况综合汇报如下。

一、深化综合改革

根据高校综合改革“体制改革是关键,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是突破口,教育教学改革是核心”的原则,我院积极开展了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后勤管理制度改革,取得可喜效果。

(一)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初见成效

1992年5月部属高校领导工作会议后着手制定了《综合改革总体方案》《人事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以及有关12项具体实施细则,1993年全面贯彻落实2个方案和有关细则。

人事制度改革。处级机构由原来的23个精简为20个,科级机构由原来的42个调整为35个,并重点加强了科级教学管理机构。严格实行了定编、定岗、定任务和聘任工作制度。全院共聘任人员610人,其中教师240人、实验技术与图书资料人员72人、政工人员35人、行政管理人员92人、工勤人员72人;缓聘人员88人(含实习船队船员、国外留学人员);未聘人员14人。通过“三定一聘”工作,适当精简了机构和压缩了编制,调整和优化了结构,调动了各类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事业心和责任感,许多同志主动要求多承担工作,同时,促进了各项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了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分配制度改革。在“三定一聘”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将平均发放的奖金和其他工资外收入改为校内津贴,即岗位津贴(依各类人员的职称、职务和工作表现确定等级和分数)、专项津贴(课时津贴、主干课津贴、科研课题津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津贴、青年教师和硕士导师津贴、“双肩挑”干部津贴等)、奖励津贴(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科技成果、优秀教学成果、优秀教材等)、业绩津贴、离退休生活补贴。岗位津贴和部分专项津贴每月发放一次(机关、图书馆、基础部、马列主义教学部的岗位津贴全额由学校承担;各教学系的岗位津贴,学校和系分别承担50%),专项津贴和奖励津贴每学期或每年发放一次。通过校内分配制度改革,充分“体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突出贡献与一般贡献不一样”;同时,每人津贴额明显比过去的平均奖金金额高,因此,进一步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教育教学改革迈出新步伐

根据我国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规模有较大发展,结构更加合理,质量上一个台阶,效益有明显提高”的原则精神,1993年在持续贯彻执行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把综合改革的重心逐步转向教育教学改革。

1.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

根据“坚持数量、质量、结构和效益统一的全面发展观”“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坚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在20世纪90年代,本科院校规模提高到校均3 500人左右”等精神,我院的办学规模近3年年增幅为200~300名,1992年、1993年和1994年在校生数分别为1 132人、1 434人和1 750人,争取最终规模为3000~3500人。经大连市人民政府批准,校园占地面积已扩大2万平方米,达12万平方米(含住宅用地),拟以填海造地和开山填沟等方式扩大校园用地约7.0万平方米,已向大连市提出申请报告。

2.改造传统专业,增设相关专业,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建立综合性专业结构体系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和农村、渔业改革发展需要,以及“立足长远,兼顾当前,改造传统专业,发展短线专业”“稳步发展本科教育,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按需发展专科教育”“拓宽学校服务面向和学科专业领域,逐步改变农林高校服务面窄、学科专业结构单一的状况”等原则精神,停办了社会需求量少和适应面窄的专业(轮机管理、水产品贮藏与加工),增设3个本科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建筑工程、船舶工程)和6个专科专业(给排水工程、计算机应用、制冷与空调、海洋船舶驾驶、贸易经济、外贸英语)等社会急需的短线专业,同时,对水产传统专业(淡水渔业、海水养殖、海洋渔业等)进行了改造和调整,逐步建立起以水产学科(专业)和具有水产特色的工程学科为主,水产、工程和经济管理等综合性专业结构体系的框架。拟计划三大学科类的在校生规模各占1/3。

3.调整和优化系级教学机构,加强教育教学改革

在增设、调整和优化专业的基础上,适时地调整和优化了系级教学机构,增加经济管理系(设财务会计、渔业经济、贸易经济、外贸英语4个专业)和电子工程系(设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2个专业),以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办学层次

根据高校综合改革“学科建设是主旋律”和“学科建设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层次关键问题”等精神,近几年来,把学科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以学科建设推动教育改革、优化师资队伍、发展研究生教育和提高学术水平。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重点,带动和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制定了院级《重点学科的评选和建设暂行规定》和《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试行办法》,评选出3个院级重点学科(捕捞学、船舶工程学、港口及航道工程学)和一批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对获国家级奖励者给予一定年限延聘,对发表高质量论文(在一级学报上发表的论文)给予报销版面费和科研基金;建立论文(公开发表)表彰制度,自1989年起持续召开5次论文表彰会。1993年我院水产养殖学科被评为农业部重点学科,捕捞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点。

5.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基本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在深入开展专业、学科改革和建设的同时,全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建设工作。

(1)全面修订专业教学计划。

根据“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和全国普通高等农林教育会议精神,按照培养复合型、外向型和应用型人才的方向,以及提高毕业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全面修订了20个本专科专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培养目标及业务规格,充分体现了该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科研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外语水平。课程设置主次分明并适当拓宽范围。注意处理好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关系,以及政治理论教学与业务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比例,强调了保证实践教学时间。

(2)建立各专业教学体系。

根据“着力建立起一个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者密切相联系、相辅相成的完整教学体系,以利于学生构建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精神,我院淡水渔业专业认真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建立起来具有特色的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多学科协作优势,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淡水渔业教学体系),并在全院各本科专业中广泛宣传推广,促进了全院各专业教学体系的建设。该教学成果于1993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3)深化课程改革,加速课程建设。

通过课程改革和建设,带动学风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促进教育思想的转变,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不同类型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分别提出明确的方向,要求建立各门课程的教学体系。几年来,在普遍进行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重点课程建设,制定了《评选和建设重点课程的暂行规定》,建设一批重点课程,包括数学、计算机、外语等基础课和各专业主干课程,大幅度提高了课程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

(4)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在深化教学改革的同时,加强了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已建立健全研究生和本专科生教学管理制度22个,最近又制定执行了《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本科生修读辅修专业试行办法》《学生相对淘汰试行办法》《期末考试卷密封及考核成绩统一公布的规定》等规章制度,使教学全程管理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同时,强调严格管理,坚持学期初教学运转检查、期中教学检查和经常性的教学纪律检查,坚持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教学事故通报制度、及时发布教学简报制度。这些措施较好地发挥了管理职能,稳定了教学秩序,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5)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我院的绝大多数专业都属于应用技术和管理类型的专业,长期以来,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各类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论文)等主要教学环节中均注意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研究加强获得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实验和科研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综合能力的一系列有效措施。最近两年来,进一步研究落实提高计算机运用、数学演算、外语会话和写作、专业实际操作以及中文写作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措施,效果特别明显。几年来,我院本科高等数学统考成绩在东北地区农业院校中多次名列前茅,1992年和1993年参加大连市高校本科数学竞赛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和个人冠军,英语全国四级考试及格率上升为41%。

(6)加强学风、教风、管风和校风等“四风”建设,大力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

多年来,在庆祝教师节期间,通过宣传栏、广播、院报和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和表彰在教书育人、人才培养、教学建设、科技工作和教材建设诸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级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各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各级科技进步成果奖、优秀教材奖以及优秀教学奖的获得者。近两年,又通过庆祝建校40周年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机会,认真总结和宣传为大连水产学院的创建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老一代教育工作者及其业绩,弘扬他们勤奋、严谨、奋进的治学作风,进一步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自1991年以来,集中精力抓了学风、教风、管风和校风等“四风”建设,把“四风”具体内容提炼概括为鲜明的口号(学风:刻苦、严谨、奋进;教风:务实创新,教书育人;管风:勤政、廉洁、服务、开拓;校风:团结、勤奋、文明、求实)树立在校园中,以激励教职员工勤奋学习和认真开拓工作。

与此同时,招生分配改革和建设、教材建设、基地建设、教研室建设也都取得一定成绩,为提高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供了条件。

(三)开展后勤管理制度改革,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

我院后勤管理制度改革于1988年已开始起步,但实行1年就中断,自1993年又持续进行任务、经费责任承包制(以1992年经费额的90%作为1993年的经费承包基数)。采取思想教育、行政手段、经济杠杆、民主管理相结合等措施,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物价上涨幅度大、经费严重不足等困难,坚持“三服务”“两育人”方向,较好地完成后勤保障任务,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都取得一定成绩。

二、师资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自1991年以来,按照建立一支数量适当,政治、业务素质较高,群体结构合理、优化精干、充满活力,能够适应教学、科研和技术产业发展需要,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师资队伍的规划目标,采取有计划选留、引进、调整、培养、考核等系列措施(重点培养中青年教师),取得可喜成绩。在政治思想方面,组织他们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和社会调查、技术咨询、科技扶贫、担任兼职辅导员、参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工作,引导他们走与工农相结合和与社会实际相结合道路,通过参加业余党校等形式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在业务方面,通过导师制、助教进修班、定向硕士生、定向博士生、在职读第二学位、硕士和博士学位、出国和去重点大学进修等形式,培养和提高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和综合能力。同时,在教学、科研、论文发表、津贴分配、学术骨干和职称评聘、住房分配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政策,鼓励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师资队伍现状(结构)。现有教师269人,职称结构:教授5.5%(15人)、副教授31.2%(84人)、讲师55.3%(149人)、助教7.4%(20人)。学历结构:博士1.1%(3人)、硕士17.8%(48人)、本科68.8%(183人)、专科12.6%(34人)。年龄结构:30岁以下22.3%(60人)、31~40岁26.4%(71人)、41~50岁17.1%(46人)、51~60岁32%(86人)、61岁以上2.2%(6人)。

存在的主要问题。除教师队伍不稳定外,我院师资队伍尚存在下列主要问题:①年龄和学术水平“双断层”,没有形成完整的学术梯队。36~45岁年龄组的数量少,仅占14.9%,41~45岁仅占4.8%。高级职称年龄老化(52.7~61.3岁),中青年成长速度缓慢。②高学历人数偏低,硕士和博士学位人数仅51人,占19%。③中级职称人数偏多(55.3%),初级职称人数不足(7.4%)。④引进高层次急需人才难。

三、校办产业已具雏形,综合效益尚不明显

近年来,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兴办产业的有关原则和政策精神,我院成立了科技产业处(科技开发总公司)和校产咨询委员会,兴办了院、系两级科技产业近10个,其中校办产业3个(海水养殖场、海珍品苗种基地和房地产开发公司),系办产业6个(海产经济动植物育苗场、机械厂、土木工程勘察设计室、印刷厂、石化仪器设备开发公司、淡水养殖场)。由于起步较晚,资金不足,缺乏经营管理人员和管理经验,多数产业虽正在兴建或已具雏形,但实践教学、科技开发和经济收益等综合效益尚不明显。通过农业部贷款和自筹资金兴建的海珍品苗种场当年竣工可部分投产,预计年收益约150余万元,加上其他校办产业的收益,自1995年起估计年经济效益约300万元,搞得好其利润尚可大幅度增加。

四、自筹经费,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抓住机遇,适当扩大招生规模,尽快改善办学条件。近两年自筹经费350万元兴建和扩建学生宿舍3 400 m2,扩建教室1 000 m2,购置学生宿舍自习用桌凳400余套、上课用排椅600余套、400个床位,翻修运动场,加强教室、实验室、图书资料室、食堂、浴池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办学实力,加强了学风建设,提高了办学效益。

五、几点体会

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取得下列几点粗浅体会。

(1)弹好“钢琴”,处理好基础建设、深化改革和正常管理的关系。

高校的基本任务是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办学条件、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等基础性建设工作,是提高“三个水平”的前提,也是深化改革的基础。

根据我院办学基本条件较差,基础性建设工作根底不深,改革工作起步较晚的实际情况,我们在认真抓好教学等正常管理工作的同时,持续抓好基础性建设工作和综合改革工作,取得较好效果,进展较大。

(2)深化综合改革,是促进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动力。

改革综合、“三定一聘”和实行校内岗位津贴,进一步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事业心和责任感,促进了我院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适时转向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总结工作、交流经验、表彰先进、研讨改革思路和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正常教学工作,提高了教育质量。

(3)坚持高校自身规律办学,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自觉抵制市场活动的消极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育,给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市场经济活动也给广大学生、教师和干部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如“读书无用”以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对部分教职员工的影响较大,学习热情下降,给多少钱干多少活,伸手要官要待遇,少数人热衷于各类经商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工作秩序。对这些不良倾向必须采取果断措施,以稳定正常教学和工作秩序。

为了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自觉抵制市场活动对教职员工的消极影响,必须严格遵循高校自身的办学规律,持续抓好基础性建设工作和正常性管理工作。坚持“教学工作是中心,人才培养是重点,科技工作是制高点,后勤工作是保证,校办产业是后盾”的工作原则。

(4)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根据自己学科特点和现有基础,在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层次上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我院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本科生、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教育互相协调发展的多科性水产高校。多年来,我们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力戒形式主义,不贪求高层次,实事求是分析自己学科特点和现有基础,在自己的层次上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我院的优势学科和具有特色的学科是数学、水产养殖、捕捞学,以及具有水产特色的土木工程学、船舶工程学、海洋船舶驾驶。多年来,这些学科的教学水平、学术水平不断提高,1993年又有新的突破性成绩。我院学生参加大连市本科生数学竞赛获团体总分和个人成绩第一名,水产养殖学科荣获农业部重点学科,捕捞学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淡水渔业专业教学体系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5)转变观念,自筹资金,完善办学条件,扩大招生规模,促进学风建设,提高办学效益。

在办学经费上,转变等、靠、要的观念,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有计划、分步骤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详见本文第四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