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招贤才李善长-元末明初大变局

招贤才李善长-元末明初大变局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待朱元璋问完,那人就有些惊讶地说:“你是朱元璋?鄙人定远李善长。”果然,过了两日,朱元璋抽空亲自去李善长的住所求见。李善长原本冰冷的脸色稍稍有了缓和,示意朱元璋在院中的石凳就座。朱元璋激动地对李善长再次行礼道。李善长在危难面前随机应变,悄悄设下埋伏,打败了敌军进犯,朱元璋闻报大喜。

招贤才李善长-元末明初大变局

李善长(1314~1390年),字百室,凤阳定远人。他年轻的时候没读过太多书,略通文墨,但为人有智计,喜欢法家学说,“策事多中”,里中推为祭酒。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刘福通在颍州起义,李善长由于不满于元朝的统治,“欲从雄,未果”,便在东山躲避纷乱。至正十三年(1353),朱元璋方任郭子兴麾下大将,运用计策把横涧山兵二万收降后,南下攻打滁阳(今安徽滁州)。

在朱元璋攻下定远的时候,他已经积蓄了初步的军事力量,算是有了自己的小部队。正在要离开定远进攻滁州的时候,一日傍晚,朱元璋带着几个兵士从城外要入城,在城门口遇到一个骑驴的读书人。兵士都是骑马,见到骑驴的布衣,不禁失笑,向来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那骑驴的读书人敏锐地看了看朱元璋,遂鞭驴绕道。

朱元璋素来就善于识人于微,就在这极短的时间,他迅速观察了一下那个读书人,觉得此人目光敏锐,相貌儒雅,颇有好感,遂问道:“先生且慢,可否请问先生尊姓大名?”

那读书人也不作答,哼了一声说:“请问你又是谁?”

身旁的将士看不惯读书人的傲慢,就说道:“放肆,定远城中谁不知朱公子!”

朱元璋喝道:“不得无礼,在下朱元璋,请问……”

不待朱元璋问完,那人就有些惊讶地说:“你是朱元璋?鄙人定远李善长。”说完策驴而走。

朱元璋听说是李善长,忙派兵士跟随去请。

朱元璋在淮西一带当游僧的时候,就已耳闻李善长的才气,知道此人有智谋,懂得兵法,又有料事如神的美名。如今是他事业起步的时候,他多么渴望能得到这样的人才相助。

过了许久,士兵回来禀报,说李善长拒绝来见朱元璋,跟随一路,软话硬话说了不少,他就是不来。原来李善长这些日子也听闻义军领队朱元璋的一些事迹,对他也非常欣赏,今日一见,果然气宇不凡,眉宇间透露着英勇之气,又能对读书人以礼相待。但李善长想知道这个朱元璋到底以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目的来找自己,故意不来相见。他知道若朱元璋懂得吸纳人才,必会再来请求。

果然,过了两日,朱元璋抽空亲自去李善长的住所求见。

李善长见朱元璋亲自来,依然没做声,他还想再观察观察朱元璋。

只见朱元璋诚恳地说:“前日兵士无礼,惊扰先生,朱元璋特来赔罪。”

李善长道:“赔罪且不用,若是为赔罪,公子可回了。”

朱元璋慌忙道:“当然不是,元璋是个粗人,读书不多,如有得罪,请先生宽恕。早就知道先生的才学,元璋很钦佩,今日特来请教。”

李善长原本冰冷的脸色稍稍有了缓和,示意朱元璋在院中的石凳就座。

朱元璋则先请李善长入座,自己方才坐下。见李善长面色稍缓,说道:“元璋参军不久,定远是我们攻下的第一座城,可是我们心里很担忧。”

李善长眉头一皱问道:“公子担心何事?”

朱元璋抬头望望天空,长叹一声,遂面带忧色地问李善长:“如今四方兵起,天下大乱,敢问先生何时才能太平?”

李善长说:“公子应该知道汉高祖刘邦吧?”(www.xing528.com)

朱元璋面带歉意地笑笑说:“知道是知道,但我读书少,读史更少,还请先生明说。”

李善长说道:“汉高祖也是平民出身,却能平定天下,原因在于高祖心中有大志,看得长远,知人善用。而军队纪律严明,得地克城,从不乱杀无辜,爱戴百姓,也受到百姓的拥护。高祖起兵不过五年,天下大势即见分明,成就帝业。”

朱元璋听此一番话,不禁点头称赞,仿佛受益不少。见朱元璋是明理之将,李善长心中喜悦,接着说:“如今元朝已如朽木,朝政不纲,民不聊生,已经到了土崩瓦解的时候。高祖沛县人,距濠州不远,可算是公子同乡,你若能学习汉高祖刘邦的优点,天下太平也就快了。”

朱元璋听了这一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受用不少,感慨他的军队甚至濠州所缺少的就是这样能博古通今、出谋献策的文才

朱元璋即行拜礼道:“多谢先生指点,元璋恳请先生和我们一起为天下百姓共谋太平之日。”

李善长大笑道:“公子勿言谢,善长一介布衣,不敢受礼。如公子能答应一事,善长可以考虑跟随之事。”

朱元璋忙说:“先生请讲。”

李善长说:“公子攻克定远的时候,得到官粮数千石,善长恳请公子用粮仓中的一半粮食救济地方百姓。”

朱元璋一时不知如何回答,神色犹豫,吞吞吐吐道:“先生要我拿出一半官粮给百姓,这是不是太多了点?这些粮食是我们招兵买马,发展实力的基础啊。散了粮食,没了物质保障,如何能平定天下呢?”

李善长听此,笑道:“就凭你这样的想法如何能平定天下,虽说把粮食、物资散给百姓会让将士们的日子苦些,但这样却可以帮助你收拢人心。自古得民心者,方能得天下啊!”

朱元璋觉得李善长说得有理,就同意了。

李善长听此心中喜悦,笑道:“公子果然是聪明人,善长愿意为公子效绵薄之力。”

“好,太好了!有先生相助,元璋不胜感激!”朱元璋激动地对李善长再次行礼道。

于是,朱元璋把他留在幕府做掌书记。不过,朱元璋还嘱咐李善长:“如今群雄四起,天下糜烂,仗要打得好,最要紧的是要有好的参谋人员,我看群雄中管文书的和做参谋的幕僚,因为总说身边将士的坏话而导致文武不团结,将士无法施展才能,当然无法成功。将士垮了,主帅势孤力单,接着也就灭亡了。你应该吸取这个教训,协调诸将,不要效尤幕府。”

从这时候起,李善长便一心一意地追随朱元璋,随他“下滁阳,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很受朱元璋信任。随着势力日渐扩大,来自四面八方投效的将士也越来越多,李善长考查他们的才能,建议提拔奖励有功的、能力好的,处分不积极的将吏,使部下能人尽其才,安心做事,武将中有不和的,李善长就“委曲调护”,使之不发生矛盾。

至正十四年(1354),郭子兴南下,率万人至滁州,统领朱元璋的军队,并想把李善长拉拢到他身边自用,李善长不愿意。朱元璋说:“主帅是我义父,怎么能不去呢?”但由于李善长极力推托便一直都没有去,时间长了,郭子兴也就不再勉强他,而朱元璋却对他更加信任了。不久,郭子兴病死,朱元璋便取代了他的位置,镇守和阳。朱元璋有一次亲袭鸡笼山寨,派很少兵力帮助李善长留下驻守,临走还嘱咐道:“敌人一旦来犯,千万不要出击!”当时元朝王子秃坚、枢密副使绊住马、“民兵”元帅陈也先在新塘、青山等处屯兵,闻和阳城虚,急来偷袭。李善长在危难面前随机应变,悄悄设下埋伏,打败了敌军进犯,朱元璋闻报大喜。

后来一起谋划渡江的事,李善长说:“我兵众粮少,舟楫不备,请稍候。”碰巧巢湖水帅俞通海、廖永安等带了万余水兵来投降,李善长大喜,说:“真是天助我也!”便决定渡江,打败了蛮子海牙,拔牛渚,下采石,乘胜取太平。在军队进城前,朱元璋叫李善长先写好禁约:“禁止掠夺百姓财物,违犯者按军法论处。”等到一攻下太平城,就到处贴上禁约,军士们看了,“肃然无敢犯”。严明的军纪使朱元璋在民众中留下良好的印象,便设立了太平兴国翼元帅府,朱元璋任元帅,李善长做帅府都事。这一年,朱元璋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以李善长为参议,当时宋思颜、李梦庚、郭景祥、陶安等都是省僚,而军机进退,赏罚章程,则由李善长控制。

自此,朱元璋的心中以汉高祖刘邦作为自己的榜样,为人处世、打仗领兵、对待百姓,处处向他学习,而朱元璋的军队也受到民众的拥戴。朱元璋还曾笑言道:“李善长之于我,正如萧何之于刘邦。”可见,对他的重视。李善长在朱元璋的军事和政治生涯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这个角色的才华能得以施展,也正是因为朱元璋对人才的重用和善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