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都江州,陈友谅率众起义

建都江州,陈友谅率众起义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父亲名陈普才,有五子,友谅排行老三。然而,杀了倪文俊,受了封赏的陈友谅并没有满足。经过一番思索,陈友谅率一批渔民投奔蕲水徐寿辉的起义军。经过倪文俊事件,陈友谅更加谨慎地谋划如何取代徐寿辉。之所以是取代,是陈友谅深知必须以事实让众人信服自己,而非单纯地除掉徐寿辉。在反元和与朱元璋的战争中,都起了重要作用,资历也更是在陈友谅之上,所以一直被陈友谅视为心腹大患。

建都江州,陈友谅率众起义

陈友谅,湖北沔阳人。本姓谢,因为祖父谢千一入赘了一户陈姓人家,因此改姓为陈。父亲名陈普才,有五子,友谅排行老三。幼读私塾不及三年而辍学操前业。在其父指点下,练就一身超群武艺。陈友谅曾任县小吏,元至正十五年(1355)正月,参加徐寿辉、邹普胜、倪文俊等人领导的天完红巾军,以功升元帅。

元至正十七年(1357),徐寿辉看着迅速壮大的红巾军,士气日盛,心中得意扬扬,准备干一番大事业。然而徐寿辉却不知道,他的属下倪文俊正在谋划着如何杀了他。倪文俊是较早跟随徐寿辉的将领,为天完国出了很多力,迁都汉阳后,他被封为太尉,掌握军政大权,位阶甚高。但是倪文俊并不满意这种身份,在他心中,他的功劳和能力都不输太师邹普胜,并且他一直都不服徐寿辉。在他看来,徐寿辉能力平平,也谈不上什么才干,此前因是天完国处在艰难时期,倪文俊和众人一样都直盼望着早日击败围攻的元军,重振天完威风。如今一旦取得了胜利,每个人心中的想法都暴露出来。

最早行动的就是倪文俊。倪文俊深知谋杀徐寿辉并没那么容易,自古以来谋杀帝王都是最危险的事情,虽然天完国还只是一个不大的国,皇帝也不是什么英明之人。但是,总得找个帮手才行。倪文俊当然也知道找帮手的利弊,成了你永远欠那个人一笔债,或者他中途变卦一下把密谋捅出去,那就还未行动身先死了。倪文俊把身边的人一个个思考比较了一番,最后决定选择陈友谅。在倪文俊看来,陈友谅是他的老部下,是自己一手提拔的,倪文俊一直都很信任他。陈友谅很能干,有野心,有胆识,凭倪文俊对他的了解,知道他是一个不满足于现状的人。

可是,陈友谅虽然不满于现状,但他知道自己现在时机未到,并无谋逆之心。于是,他决定让倪文俊作为他进一步行动的工具。他在表面上答应帮助倪文俊刺杀徐寿辉,实则是想找机会在徐寿辉面前杀掉这个逆贼,立功请赏。

果然,机会来了。倪文俊刺杀徐皇帝失败后,带着自己的将士逃往黄州求救。因为黄州是陈友谅的势力范围,此时他虽不敢有十足的把握相信陈友谅会救自己,但已无路可逃。

倪文俊到黄州的消息,很快传到徐寿辉那里,徐寿辉自然不会放过这个逆贼。陈友谅清楚地知道,虽然现在还未接到追杀倪文俊的旨令,但倪文俊在他这里,是万万不可的,而他又不能赶倪文俊走,这样不符合人情。

倪文俊看到陈友谅并无不欢迎的神色,颇为安心地住在黄州,还信誓旦旦地要陈友谅相信他一定会杀了徐寿辉的,到时共享荣华富贵。

听此言,陈友谅决心行动了,否则他自己将陷入泥潭中,一方面是徐寿辉的压力,一方面是反叛的危险。虽然陈友谅有野心,但他还没有准备和这只困兽一起再斗下去。他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先杀了倪文俊向徐寿辉邀功。

然而,杀了倪文俊,受了封赏的陈友谅并没有满足。倪文俊的失败和下场并没有吓倒他,反而振奋了他。陈友谅是渔家子,小的时候因穷困和身份低下受到歧视,后刻苦读书,在州衙中做文书,算是有了份像样的工作。而这份工作并不好做,也不称心。不久,自尊心极强的陈友谅就辞职了,辞职后回家做了渔民。做渔民并非他的理想,他在观察情形,在官府的经历使他了解到元朝的衰落和腐朽,而起义军的声望吸引了他。陈友谅深知,像他这样出身卑微的人,要改变命运,只有靠自己,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手段和智慧,才能赢得受到敬重的筹码,取得想要的权力和地位。经过一番思索,陈友谅率一批渔民投奔蕲水徐寿辉的起义军。陈友谅用尽策略向上攀爬,在征战中表现出色,提升得很快。

元朝钱币的铸行

此时,离倪文俊计败身亡不久,身为平章政事的陈友谅还是天完国的马都元帅。他掌握的兵力约有四十万,另外两位握有军权的分别是明玉珍和徐寿辉的堂弟徐寿武,他们各自的兵力不过十万左右,陈友谅成为天完国军力最强的元帅。这时,陈友谅可以算得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他拥有如此强大的兵力,且有着重要的政治身份。然而人的欲望常常是难以满足的,并且会一直膨胀,陈友谅对权势的欲望,随着权力的增强而更加强烈。

军事上的顺利进展,提高了陈友谅的声望,助长了他的政治野心。他一方面继续向西北的荆襄地区扩展势力,一方面与朱元璋争夺长江中下游地区,同时加紧了篡夺天完最高领导权的活动。(www.xing528.com)

在陈友谅的心中,天完国的大片土地都是自己率兵打下的,想想这两年的成就,实在是很惊人:安庆池州、龙兴(今江西南昌)、瑞州(今江西高安)、邵武、吉安、抚州、赣州、信州(今江西上饶)、襄阳等这一大串地名在陈友谅的脑海中飘过。如此大的成就,已经让他征服了天完国的不少臣子,甚至连皇帝徐寿辉都礼让他三分。与此同时,陈友谅也很注意拉拢元朝的官员投靠起义军。像元兵部尚书黄昭和进士解观等人,都是陈友谅竭力拉拢过来的,对他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经过倪文俊事件,陈友谅更加谨慎地谋划如何取代徐寿辉。之所以是取代,是陈友谅深知必须以事实让众人信服自己,而非单纯地除掉徐寿辉。所以,陈友谅的这个计划战线很长,范围也很广。他第一步要做的是再扩大自己的威望,现在武将们个个都很服他,文臣们都有些清高,不太愿意跟他往来,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收拢文臣的心,让那些人乖乖地为自己服务。陈友谅的第二个计划是除掉徐寿辉的心腹,把徐寿辉手中的那二十万兵力拉到自己旗下,这样徐寿辉就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帝了,想取代他称帝就自然不难。

其实,陈友谅自杀死倪文俊起,实际上就掌握了天完政权的领导权,徐寿辉在远离前线的汉阳,对陈友谅的行动已无力控制。但天完军安庆守将赵普胜是他夺取政权的一大障碍,因此陈友谅的夺权活动的重要一步就是铲除赵普胜。

赵普胜,别号双刀赵,是天完最早的将领之一。当天完红巾军反元活动陷入低潮之际,结寨巢湖,坚持斗争,曾与朱元璋共事。在天完再起的时候,重新回到徐寿辉身边。他堪称骁将,却勇而寡谋。在反元和与朱元璋的战争中,都起了重要作用,资历也更是在陈友谅之上,所以一直被陈友谅视为心腹大患。虽然陈友谅可以找借口直接杀掉赵普胜,但为以后的发展考虑,陈友谅决定设计陷害他。

在起义军中,最恨的就是叛变。陈友谅就用了这一招。他让自己的亲信冒名赵普胜写信给朱元璋,言辞恳切地陈述天完国如何纷乱,已无立足之地,请求朱元璋收留,言下之意就是要投靠朱元璋。朱元璋收到此信,也不管真假,他早已耳闻天完国内部分裂严重。此时也管不了那么多,对他来说周围的势力越分散,越弱越好,所以他立即派人到汉阳,准备让天完国的势力更为分散。而陈友谅则在暗中打探观察,还派人秘密联络朱元璋派来的人。原来朱元璋让人来收买赵普胜的门客,且在城中散布赵普胜要投降朱元璋的消息,这个消息陈友谅的人比朱元璋的密探传播得还要凶。

而徐寿辉在人证物证都在的情况下,含恨杀了赵普胜。

就这样,陈友谅以“光明正大”的理由杀掉了赵普胜,赵普胜手下的兵力逐渐被陈友谅收纳。面对赵普胜被杀的情形,一些人感受到天完国内权力斗争的惨烈,心中恐慌,像丁普朗和傅友德两位,深知跟陈友谅不是一路的,就直接投靠朱元璋去了。而陈友谅也不在乎,如今的局面,越分散对他越有利。

杀了赵普胜之后,徐寿辉心中也恐慌起来,因为有人真的去投靠朱元璋了,他也看到陈友谅现在越来越厉害。所以,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迁都,只有这样才能重整朝政。徐寿辉下令,强行迁都龙兴。这一举动,无疑加快了他的灭亡。

至正十九年(1359)十二月,陈友谅借机杀掉徐寿辉的左右侍臣,挟持徐寿辉,自称汉王。至正二十年(1360),陈友谅在采石矶杀徐寿辉,自立为帝。建国号大汉,改元大义,以恢复汉族王朝的统治为号召。仍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张定边为太尉。

从此,天完政权被大汉所取代,它反抗元朝统治的宗旨也为陈友谅建立割据一方的封建政权的政治目标所取代。此后,汉政权一方面继续从事反元斗争,一方面与朱元璋争夺长江中下游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