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诚,泰州白驹场(今江苏泰州市大丰)人,生于1321年,字确卿,幼名九四,出身盐民家庭。为了养家糊口,张士诚从10岁开始就跟乡亲们一起,在白驹场的官盐船上“操舟运盐”,依靠卖苦力赚来的微薄收入补贴家用。
至正十三年(1353)正月,正是各地起义军事业最为红火、元朝统治更为艰难之际,张士诚抓住了这一大好时机,也决定造反。这以前,张士诚贩盐与富豪和官吏做生意、打交道时,一再受到他们欺诲。有的蔑视他,有的甚至拿货不给钱。张士诚早就不满此地盐官,这些蛮横的盐官利用职权欺压盐工,不仅克扣工资,还常虐待他们,并且想方设法剥夺盐商的钱财。张士诚和三个弟弟因常被官府盘剥愤愤不平,在家中常痛骂官府,早就听闻方国珍反元起事,刘福通带领红巾军大获胜利,徐寿辉称了皇帝,濠州也被起义军占领……这些都刺激着张士诚的心,也诱惑着他,张士诚早就想成就一番事业,不仅是扩大生意的经营,更重要的是拥有权力。在张士诚看来,元朝政府已经腐朽到极致,如今天下大乱,各地称王的人也不少,正是成就事业的好机会。所谓乱世出英雄,此时不起义,更待何时!
于是,张士诚便向三个弟弟透露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他们居然非常支持。有了家人做后盾,张士诚开始策划如何扩大自己的实力,以具备起事的能力。
张士诚让二弟张士义去找李伯升,让三弟近日多和盐场的盐夫交往,让四弟准备物资武器。张士诚明白,刘福通他们靠的是白莲教,郭子兴那帮人也虚虚假假打着红巾军的旗号,如今他只有靠自己的魅力和能力做事,这个地区也不流行这个教那个会的。因为,此地年轻力壮的人大多都到盐场做盐夫了。作为盐商,张士诚非常清楚盐夫的心理,盐夫最痛恨的就是盐官,如今想要充实人力,必须拉拢盐夫。
这天傍晚,李伯升随张士义到了张家。张士诚很看重李伯升,虽然他只是运盐船上的小管事,平时张士诚待他不薄,李伯升倒也是个经过历练的人,做事很稳妥,并且他自16岁开始就跟随运盐的船只四处行走,见识较多。张士诚心里的算盘打得很响,能让李伯升跟着自己起义,无疑多了一个重要的帮手,并且他这个人非常具有亲和力,能和底层人打成一片,利用他拉拢那些乡村的民夫、盐夫应是非常容易的事。
张士诚把起事的意图透露给李伯升,李伯升当即表示愿意全力以赴。张士诚心中大喜,随即从家中取出许多银两,让李伯升散给盐场中的盐工,并让李伯升自己留些回家孝敬父母。张士诚有钱,也知道怎样用钱,更重要的是他不吝惜钱,所以很多人愿意跟随他,为他效力。
李伯升刚走,三弟张士德回来了。一看他兴奋的神色,就知道近日行动很顺利。
张士德十分有把握地说:“大哥,盐工那边你不用担心,聚集起来也有几百人,其中有几个能干的你也都认识,就是常跟你一起练武切磋武艺的,听说要反抗盐官,个个都满心乐意。”
张士诚的第一个目标不是攻城,是杀人,杀盐场的盐官。平时这些人仗着自己有一官半职,苛待盐工,贪污腐化,深为附近盐工痛恨。杀了盐官,附近盐场的盐工不难拉拢过来,人多了才能图谋更远的发展。
张士诚喊来二弟张士义,说要先杀了丘义这几个狗官,以此宣传造势,吸引民众,张士义也认为这是大快人心的事。张士义遂被派去打探这几个官员的行踪。(www.xing528.com)
同时,张士诚又请李伯升来议此事,他的目的是让这个人帮忙宣传,而非真的议事,虽然张士诚平时很看重李伯升,但是他明白重要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主,不能依靠他人。说是议事,不过是通知李伯升罢了,并且给李伯升派了一个任务,要他在附近的村庄、盐场散布盐官近日要向盐工征收管理费的信息,同时要注意鼓动人心。
由于张士诚事先已做好了充分准备,事情进行得出奇顺利。张士诚与其弟士义、士德、士信及李伯升等18人率盐丁杀了盐官,宣布起义,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张士诚为首领。
第二天,连周围的村庄都知道了张士诚带领盐工杀了盐官的消息,人们心里都感到非常痛快,也很敬佩张士诚,终于杀了那些可恶的盐官,因此有更多的人前来投奔张士诚。
起初,元朝的地方官员以为张士诚领导的盐民义军不过是乌合之众,因此并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然而,张士诚义军的声势不断壮大,攻城陷地,先在丁溪消灭了大土豪刘子仁领导的地方武装,三月底又攻陷了淮东重镇泰州城,这使得元朝统治者不得不重新重视起这支新兴力量,采取武装镇压和招抚并行的措施。在武力镇压起义军失败后,元朝当局采取怀柔政策,企图以高官厚禄收买起义军领袖。泰州失陷后,元淮南行省迫于无奈,派出高邮知府李齐前往泰州招降张士诚。张士诚严词拒绝了元朝廷的招降,并扣押了李齐。朝廷见招降不成,再次派遣地方军队继续围剿起义军。五月,张士诚的义军先后攻占了兴化和高邮两座城池。元朝统治者慌了手脚,二次派遣淮南行省照磨盛昭为特使前往高邮城二度招降,赦免其造反的重罪,并许诺只要张士诚肯投降,就赐予他“水军万户”的官爵。面对高官厚禄,张士诚丝毫不为所动,毅然拒绝了元朝廷的诱降,并扣押了前来招降的使者。此后,元朝廷又多次派兵围剿张士诚,均是伤兵损将,无功而返。
至正十四年(1354)正月,张士诚在高邮建立临时政权,国号大周,改元“天佑”,张士诚自称“诚王”。高邮政权初立,元朝廷又派重兵讨伐张士诚,妄图把新兴政权扼杀在襁褓之中。当年二月,元朝廷任命湖广行省平章政事苟儿为淮南行省平章政事,率兵攻高邮;同年六月,派遣达识帖睦迩攻张士诚;随后又命令江浙行省参知政事佛家闾会同达识贴睦迩攻张士诚。张士诚率领起义军民奋起反抗,元朝廷的地方讨伐军以失败告终。张士诚乘胜追击,扩大了盐民义军在江苏地区的疆土,并牢牢控制了运河,扼断了元朝粮食和赋税北运大都的通道。
至正十四年(1354)九月,元顺帝钦命右丞相脱脱亲自挂帅征讨张士诚。脱脱接到元顺帝的任命后,召集全国各行省的主力军队,并从西域调来大批军队,共计四十万人马,号称“百万”,浩浩荡荡杀奔高邮,一路上“旌旗累千里,金鼓震野,出师之盛,未有过之者”。面对元朝正规军的疯狂进攻,张士诚的起义军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几次出兵阻击全部失败,只得退守高邮城,脱脱的元军趁机把高邮团团围住。为了防止附近的起义军救援高邮,脱脱又派兵攻占了六合、盐城和兴化等地,高邮城内的张士诚顿时陷入孤军作战的境地。城外,脱脱指挥大军夜以继日攻打高邮;城内,张士诚和盐民义军带领高邮百姓拼死抵抗,双方展开了拉锯大战。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高邮城中盐民义军只剩下几千人,粮食越来越少,弓箭等守城的器械使用殆尽。旷日持久的战事使起义军内部出现了分歧,一些将领主张投降元军或许还会获得一线生机。对于投降的提议,张士诚表示坚决反对,他知道,这个时候投降无疑是自掘坟墓。就在起义军生死存亡之际,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元军的后院“起火”了。
至正十五年(1355)初,脱脱的朝中政敌哈麻唆使监察御史弹劾脱脱,说他“出师三月,略无寸功,倾国家之财以为己用,半朝廷之官以为自随”。耳软心活的元顺帝听信了佞臣的谗言,下诏书斥责脱脱“坐视寇玩,日减精锐,虚费国家之钱粮,诳诱朝廷之名爵”,并削去了脱脱的兵权。继而,元顺帝任命河南行省左丞相太不花、中书平章政事月阔察儿和知枢密院事雪雪为前线指挥,率军继续攻打高邮城。临阵易帅向来是兵家大忌,脱脱的去职直接造成各省军队群龙无首,调度不灵,元朝军队立时阵脚大乱,作鸟兽散。高邮城中的张士诚见元军不战而溃,立刻率领城中仅剩的几千名盐民义军杀出城来,大败元军。
高邮大战之后,元朝又先后两次派使者招降义军,均被张士诚拒之城外。高邮大捷,张士诚率领的盐民义军孤军奋战,以少胜多,致使元军主力伤亡过半,成为元末农民起义的一个转折点。
和陈友谅比较起来,张士诚略高一等:他既未害友,亦未弑君。他也从未存“复宋”之心。张士诚的崛起,可以说是加快了元朝灭亡的速度,为解救百姓早日逃出水深火热的悲苦生活做出了一大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