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贵阳市白云区志:2001-2015年的民族事务

贵阳市白云区志:2001-2015年的民族事务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民族乡的干部任用上,凡政策规定须由少数民族干部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自建乡以来,一律配备的是少数民族干部。大山洞社区服务中心、都拉布依族乡上水村、都拉布依族乡黑石头小学、白云区委统战部、武警贵州省总队第二支队二大队四中队、贵州广电网络白云区分公司获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称号。为保住两个民族乡的绿水青山,区委区政

贵阳市白云区志:2001-2015年的民族事务

白云区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行政区,各民族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历届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工作,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都给予极大的关注。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2个民族乡,为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的文化素质、缩小少数民族地区与区内较发达地区的差距,推动少数民族地区从单一的农耕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等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培养

白云区委始终把培养选拔使用优秀少数民族干部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工作来抓。在民族乡的干部任用上,凡政策规定须由少数民族干部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自建乡以来,一律配备的是少数民族干部。无论是区民宗委还是区民宗局,其主要负责人均由少数民族干部担任。在全区各级各部门,历届区委都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的有关要求,认真做好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工作,制定“关于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制度”,形成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良好政治生态,使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能脱颖而出。

至2015年,全区科级干部总数558人,其中少数民族科级干部143人(含非领导职务),占同级干部总数的26%(正科46人,副科97人)。

第六届白云区党代会(2003年2月26日—2003年3月2日)有245名正式代表出席,其中少数民族代表55名;第七届白云区党代会(2006年9月25日—2006年9月29日)有255名正式代表出席,其中少数民族代表74名;第八届白云区党代会(2011年10月29日—2011年11月1日)有255名正式代表出席,其中少数民族代表69名。

区八届人大(2003年3月11日—2006年2月19日)代表155人中有少数民族代表40人,占总代表的25.8%;区九届人大(2006年2月20日—2012年1月3日)代表157人中有少数民族代表41人,占总代表的26.1%。

区七届政协(2003年3月—2006年11月)中有少数民族委员35名,占委员总数156名的22.44%;区八届政协(2006年11月—2012年1月)中有少数民族委员34名,占委员总数167名的20.36%。

(二)民族团结工作

2013年,白云区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军营等“六进”创建活动,红云社区服务中心、牛场布依族乡蓬莱村、白云区民族中学武警贵州省总队第二支队二大队四中队、贵州广电网络白云区分公司获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称号。大山洞社区服务中心、都拉布依族乡上水村、都拉布依族乡黑石头小学、白云区委统战部、武警贵州省总队第二支队二大队四中队、贵州广电网络白云区分公司获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称号。

2015年,白云区成功创建为“贵州省第四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同时,艳山红社区服务中心、牛场布依族乡石龙村、白云区职业技术学校、中黔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成功创建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都新社区服务中心、牛场布依族乡瓦窑村、牛场布依族乡中心小学、区委宣传部、区公安分局红山派出所、泛德制药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成功创建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www.xing528.com)

(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白云区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正确把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基本状况和发展方向,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的特殊困难。改革开放后,白云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历史地理、观念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少数民族乡经济总体水平不高。尤其是1992年,白云区成立“白云经济开发区”后,重点开发艳山红、麦架、沙文3个镇,而牛场、都拉两个民族乡由于地理环境及硬件基础设施薄弱等原因,引进企业的数量和质量都非常有限,从而出现了经济发展上与这3个镇的差距逐渐拉大的情况。2000年贵阳建设北郊水库后,牛场、都拉2个民族乡基本上都划为水源保护区,原引进的企业被先后关停,包括已建成的有一定规模的餐饮企业、农家乐等,使2个乡的人均GDP、人均工业产值、人均消费、人均收入等指标都低于全区水平。针对这一情况,中共白云区委、区人民政府当年即从经费投入、政策倾斜等方面加大力度,因地制宜地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改善发展条件,满足少数民族发展经济的特殊需求,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及文化事业创造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新局面。2000—2015年仅区民宗部门安排到民族乡、民族村寨的资金有4000余万元,年均260余万元。其他涉农部门文旅、教育、卫生、建设、民政等部门也安排资金超亿元,投入的项目主要为:民族乡、民族村寨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技推广、回民殡仪馆建设、装修、建民族民俗博物馆、改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少数民族技术人才培训、村民服务中心建设、远程教育设备购置、山塘水库沟渠建设、村寨环境整治和文化广场建设、添置民族表演队乐器服饰和体育器材、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卫生院室建设、茅草房危房改造、民族文化进校园社区等,使民族乡和民族聚居村寨村村通油路,组组通水泥路、串户路全部硬化。

2013年全区少数民族乡、村在全省率先实现小康,民族地区与全区同步进入小康。

是年,白云区在牛场布依族乡规划66平方公里土地建设白云现代农业示范园。园区核心区位于贵阳市白云区牛场乡阿所村和蓬莱村,主要由贵州省现代农业展示区和贵州省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组成,面积约1万亩。辐射区主要辐射带动周边区县邻近区域。成立当年,白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被列为全省32个重点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之一。

白云区整合财政项目资金1.8亿元,完善园区内基础设施。制定《白云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投资入园标准及优惠政策》,建立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库,引进13家企业入驻园区核心区,发展专业合作社10个,经营主体完成投资5.3亿元。2015年,区委、政府根据两乡生态环境优越的实际,投巨资规划建设以“蓬莱仙界”为中心枢纽的“九大篇章”旅游产业,让少数民族群众从一产跳到三产,搞现代服务业。投巨资打通了从都拉布依族乡到牛场布依族乡沿线7公里长的产业大道,使沿线的自然、人文资源得到了提升与利用,成为国家4A级景区,每年接待游客在500万人(次)以上。

为保住两个民族乡的绿水青山,区委区政府出台政策,每年由区财政给予一定数额的财政资金补贴。凡中央、省、市下达给民族地区的项目建设,牛场布依族乡不需匹配资金,都拉布依族乡只匹配25%,不足部分全由区财政承担。

(四)少数民族社会事务

白云区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卫生事业。20世纪80年代时,两个民族乡就实现村村有小学,所有学校都是砖混结构的现代化教学楼。做到读小学不出村,读中学不出乡。严格执行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和巩固率都走在全省前列。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面实施,农村小孩的出生率开始下降,两个民族乡每年的出生人数均在100人左右,致使许多教育资源闲置。2000年后,白云区开始对农村小学进行整合,将学生集中到相对居中的学校就读,对居住较远的学生实行寄宿制。政府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的投入,从教学设备、师资配备、生活设施等都保证及时到位,使民族地区的儿童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对民族乡在校学生全部实行“两免一补”,对考上大中专的少数民族学生实行加分和困难补助,极大地减轻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经济负担。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条件和教师待遇,经过整合后,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室、教学设备、操场、体育设施等与城区学校没有什么差别,有的还优于城区学校,教师享受边远补贴,还定期派教师到条件好的地区进修,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2001—2015年,在牛场布依族乡还增设职业技术学校(区教育局直管的落刀职校),对未能继续高中学业的学生实行“3+2”继续教育,培养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人才。区农业部门、区科协等部门在民族乡加大科普宣传和农技培训,使农户基本能掌握一至二门专业技术,结合本地优势,加快致富速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