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贵阳市白云区志:艳山红镇经济发展概述及重点项目

贵阳市白云区志:艳山红镇经济发展概述及重点项目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艳山红镇是全区流动人口聚集的重点地段。其中农业人口12834人,非农业人口1852人,少数民族人口2363人,占全镇总人口的16.09%。程控电话网络覆盖全镇,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8%。是年10月3日,恒大城房开项目开盘,是年12月贵州赛诺管业公司、贵阳远隆风机厂、贵阳新光电器先后开工建设。表1-5-3艳山红镇2001—2015年经济发展一览表续表

贵阳市白云区志:艳山红镇经济发展概述及重点项目

沙文镇位于白云区中北部,全镇总面积76平方公里,东抵牛场布依族乡,东南邻都拉布依族乡,西南接艳山红镇,西邻麦架镇,北接修文县扎佐镇,镇政府驻沙子哨街上,距白云区行政中心12公里,距贵阳市政府18公里。公路四通八达,贵遵(贵阳至遵义)高等级公路、贵毕(贵阳至毕节)高等级公路与贵阳绕城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210国道贯穿境域。沙子哨为全镇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有“旱码头”之称。

沙文镇地貌以平缓丘陵和平地为主,行政区域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06°43′46″、北纬26°48′27″,东西宽度12.07千米,南北长度12.02千米,土地总面积7111.08公顷(106676.5亩),其中包括省管沙子哨果树园艺农场面积685.3公顷(10279.3亩)。平均海拔1320千米左右,主要河流金甲河穿境而过,境内有小型水库3座(沙田水库、王金冲水库、戈底淮水库),有山塘18口,灌溉沟渠81.9千米。沙文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3.9℃,最低-3℃,无霜期260天左右,平均年降雨量1147~1191.5毫米,日照时数为1350小时,相对湿度大于77%,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2001年,全镇人口6051户,23231人。2015年,辖16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和1个居委会,有16407户,3203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128人。全镇居住着汉族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人口2843人,占总人口数8.9%,主要以布依族居多。基层党支部20个,党总支3个,党员总数为776名。全镇总耕地面积8536亩,其中水田面积285亩,人均占有耕地0.25亩。

2001年以来,沙文镇抓住西部大开发、金阳建新区、白云大发展和建设贵阳国家高新区沙文生态园区的机遇,推进经济社会建设,至2015年,农业、工业与第三产业比重从2001年的2∶1∶3调整为2∶3∶1。(www.xing528.com)

2001年至2005年,沙文乡的经济发展出现很大的困难,根据有关规定,位于沙文的很多企业和矿山均已关停,特别是白云铁厂、沙文铁厂,涉及下岗职工上千人,社会保险养老保险无法保障,社会不稳定因素一触即发。针对现实,镇党委、政府及时采取措施,大力招商引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许多高科技企业入驻沙文,给沙文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效益。规模工业产值从2001年的18936万元增加至2005年的32584万元,年均增长272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从2001年的678万元增加至2005年972万元,年均增长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的2936元增加至2005年4054元,年均增长223.6元。

2003年,完成区10万吨水厂供水至沙文的项目建设集镇及银都工业园区管网改造。2005年,新建110kv变电站以及园区1号道路建设,网络宽带接入等基础设施建设。当年引进世界500强之一企业拉法基完成对银都耐火材料厂收购,引进项目20个,到位资金3.536亿元,其中外资135万美元。

2006~2010年,沙文镇再次迎来快速发展。镇党委、镇政府提出服从大局、服务大局,举全镇之力推动贵阳国家高新区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区建设迅猛发展的思路。2007年,贵阳国家级高新区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白云铝工业园区建设进驻沙文,镇党委、政府树立“工业为先,园区为重,项目为主”的发展理念,以一流的服务态度为园区各项建设作贡献,完成工业园区征地4394.09亩,拆迁总户数487户,坟墓迁移466座,使金苏大道、麦沙大道三四标段、云环东路、金干南路、干田路、麦苏路、中航集团、贵州省科学院、振华集团、南车集团、住投公司公租房等23个重点项目成功落地和顺利推进,全镇初步形成耐火材料制造、磨料磨具制造、钢材生产、建材制造、饲料生产、电力和自来水供应、铝土矿和砂石开采等10多个行业。五年来,全镇规模工业产值由32584万元增加至12.798亿元,年均增长2.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972万元增加至1207万元,年均增长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054元增加至8826元,年均增长954元。

2010~2015年,沙文镇经济实力显著提升、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基础设施极大改善、社会发展环境优化提升。镇党委、镇政府以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园区项目建设、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为抓手,服务高新,为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示范区甘当孺子牛,围绕“服务高新区,建设新沙文”的工作思路,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奔小康,千方百计推项目,全镇实现经济指标高速快速发展。5年来,全镇规模工业产值由12.798亿元增加至63亿元,年均增长1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1207万元增加至2713万元,年均增长30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8826元增加至16818元,年均增长1600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