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贵阳市白云区农业发展与农村民生工作的成果及措施分析

贵阳市白云区农业发展与农村民生工作的成果及措施分析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白云区农业发展依靠科技,因地制宜。晚番茄、破季蔬菜、“双低”油菜、脱毒洋芋等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0801亩,实现规模化种植。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农村民生工作是白云区关注的重点。2004年,白云区在全省率先免征农业税。从2006年起,白云区每年安排500万元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推动社会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城市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

贵阳市白云区农业发展与农村民生工作的成果及措施分析

白云区农业发展依靠科技,因地制宜。围绕西部大开发战略、经济强县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有区域特色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村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生态3个效益的有机统一。全区以经济改革为突破口,通过农村改革的实践推动并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2001年,白云区辖5个乡,56个村,273个村民组,农业人口63365人,农业总产值215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89元。是年,以花卉为重点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出台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和加快花卉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万亩花卉园艺示范园区建设全面启动,引进利丰、东森等37家花卉企业,花卉种植面积2800亩。晚番茄、破季蔬菜、“双低”油菜、脱毒洋芋等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0801亩,实现规模化种植。形成以原野生态养殖基地为代表的10余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005年,围绕“蔬菜、花卉、畜禽、加工、旅游”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白云区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全区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0185亩,蔬菜种植33000亩。是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945元增加到2010年的7385元。

2015年,都市现代农业、高效山地农业、休闲光农业形成。全区以举办贵阳首届农业嘉年华为契机,加快推进以蓬莱仙界贵州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白云园区)为龙头的现代农业建设,建成特色蔬菜、精品果树、苗木花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个特色产业示范带”。是年,全区农业增加值5.6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6元。全区5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上的村有31个,占到全区总村数的55%。非粮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达95.8%,居全省第3位。(www.xing528.com)

至此,白云区农业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三变”改革,农业、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的规模化、集成化的现代都市农业转型;从过去主要以粮食作物种植、传统家庭畜牧业到如今的城郊精品果蔬菜农业种植、休闲旅游观光农业、规模化公司化畜牧业发展。以蓬莱仙界现代农业展示区建设带动农业、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

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农村民生工作是白云区关注的重点。2000年,白云区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六通”(通水、通广播、通公路、通客车、通电话、通有线电视),实现乡乡公路硬化,乡乡通移动电话的基础上,2001年全区完成农村闭路电视入户工程。是年,全区筹集资金557.23万元,完成428户农民茅草房改造,在全省率先基本消灭农村茅草房。村村达到省级小康村目标。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位次实现突破,排名靠前。2004年,白云区在全省率先免征农业税。从2006年起,白云区每年安排500万元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推动社会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城市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深化以“水、电、路、气、房、林、电视、电话”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已建成基础设施的管护,探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多元化、管护市场化路子。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实施“一气五清八改”工程,实现农村面貌整体改观。逐步形成规划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市场流通、劳动就业、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