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林东:扶贫济世,慈善报国

林东:扶贫济世,慈善报国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身体上的康复与精神上的信仰让林东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决心要像中国传统故事中的济公一样,济世为怀,引人向善。在他们的帮助下,林东创办了慈善会,生活也逐渐安乐。林东得知后,二话不说,承诺要兴建“一座现代化的好学校”。与此同时,中山港口镇中心小学的图书馆也以林东善苗之星命名,河源市莆田镇久社中心学校“善苗之星”教学楼也于2009年底正式揭幕。林东对慈善事业一掷千金,但他的起居饮食却十分朴素。

林东:扶贫济世,慈善报国

在中山坦洲,有一位著名的“平民慈善家”,他的名片一面印着快乐亲切的“活佛”济公,另一面印着剃发、身披袈裟、双手合十的老人,两者脸部神情相似,笑容中都带着快乐与善意。他叫林东。无论在繁华的港澳地区,还是在大洋彼岸的加拿大、新加坡等地,他的慈善故事一一流传,被尊称为“慈善活济公”。

林东(黎旭升摄)

为了给世界各地需要帮助的人送去爱心与关怀,他总是行走在第一线。为了能把善款捐给学校、医院、养老院、慈善组织,他带领着追随者们攀山涉水,足迹遍布世界。

慈善是林东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词。他认为人生因感恩而存在,人生因慈善而有意义。年近九十岁的他,衣着朴素,精神抖擞,说起话来铿锵有力。

林东,原名林垣,1930年出生于中山大涌镇安堂村的一个富裕之家,后被过继到亲戚家。童年时经历过日军侵华及灾荒,颠沛流离,成年后又相继遭受断手和中风瘫痪之灾。在连续遭遇几场大祸后,幸运之神终于敲开了林东的门。身体上的康复与精神上的信仰让林东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决心要像中国传统故事中的济公一样,济世为怀,引人向善。

林东时常到当地的孤寡老人家里,陪他们闲聊,帮他们洗衣打水做家务。遇到生活拮据的老人,林东便把身上所剩无几的钱给他们,自己和妻儿只吃开水咸菜泡饭

有一次,林东一家省吃俭用,买了台电视机打算捐给当地的敬老院——在当时,林家还只能听听“话匣子(收音机)”。买了电视机,林东直接就送到敬老院去了。刚好当天敬老院换了新来的值班人员,看他衣着破旧,还背着崭新的电视机,竟把他当做小偷拦了下来。事后,值班人员跟林东道了歉,林东也不恼,反而赞他有责任心。

很快,林东乐善好施的名声便传开了,不少人慕名而来,与他结成志同道合的好友。在他们的帮助下,林东创办了慈善会,生活也逐渐安乐。但他极为节俭,总是希望能把节省下来的钱投入到公益事业中。

1999年,林东的发妻谭群好因病在坦洲辞世。悲痛之余,林东把所得的24.6万元吊唁金全数捐给坦洲当地的养老院,这让他的四个子女大为不解——当时林家财政上周转不灵,急需几万元现金解燃眉之急,难道父亲就不该先解决自家的难题再去考虑别人吗?林东虽然目不识丁,却有着自己独一套的道理:“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给社会增加负担的,我们要努力为他人造福,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子女们明白了父亲对慈善事业的用心。不久后,林家也解决了自己的债务危机。

林东一直相信,人都是有爱心的,但世间熙熙攘攘,许多人为生计整日奔波,无暇去关心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但只要给他们一个激发点,他们就能迸发出惊人的力量。一个人做善事,改变的可能只有一点点,那如果大家一起做善事呢?

1994年,谢冠豪、林东捐资1500万元兴建的坦洲镇林东小学

从家乡中山坦洲镇一路走到香港,林东帮助的人越来越多,想法也越来越多。如何激发大众的爱心,聚集大众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成为了他日思夜想的难题。

他决定成立一个专门做慈善的组织,把那些愿意做慈善的人组织起来,以此为榜样,号召大众做慈善。

1997年,在众人的帮助下,林东本着“以国为主,以民为本,慈善报国”的宗旨,在香港创立了东井圆佛会,并制定了社会公益服务的三个方向:兴学育才、赠医扶幼、资助需要帮助的侨胞。比起一般的以僧侣为主体的佛会,东井圆佛会更像一个现代化的慈善组织,大家因慈善而相逢。

“留有余之地以还国家,留有余之财以还造化,留有余之禄以还社会,留有余之福以遗子孙”,这是林东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名言”。作为神威东井圆佛会的会长,他立下走遍中国重点扶贫区,尽己之力扶危济困的宏愿。他身体力行,不顾高龄,足迹踏遍神州大地,并以其崇高声望,通过各种途径在港澳、海外筹集资金,赴内地建校兴学、援助公益团体。几十年来,林东的足迹遍布各省区的穷乡僻壤,他个人捐资兴办教育及社会福利事业的资金超过一千万元,发动亲友、热心人士捐款超过四千万元。

“我不是有钱人,我也有自己的事业,但把金钱和精力投在慈善事业是值得的。”(www.xing528.com)

也许是幼时想读书却没条件的心酸在林东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总是特别注重在教育方面的投入,立志不让自己当年对教育求而不得的遗憾和悲剧在今日的孩子身上重演。为此,他始终怀着一颗慈悲博爱的心,不辞劳苦,以年迈之躯,天南地北地奔波,筹资兴建学校,广设教育资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改变许多孩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并成功地让成千上万的失学儿童重新拥有了读书的机会。

中山市坦洲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具有70多年历史的老学校,但面临着资金不足、校舍老化的问题。到1994年,学校有一千多名学生,校园占地面积却只有五亩,建筑面积不到两千平方米,校园内没有教学配套用室,教学楼甚至被列为一级危楼。

林东得知后,二话不说,承诺要兴建“一座现代化的好学校”。

林东首先捐出自己34.42万元的全部积蓄作为教育基金,再去发动港澳地区的热心人士捐助。如今,一座汇集社会各方捐助的省级规范化学校——中山市坦洲林东小学已经屹立在坦洲镇中心地段。2009年,在林东的带领和众多善心人士的热心支持下,东井圆善苗之星助学基金在坦洲林东小学成立。与此同时,中山港口镇中心小学的图书馆也以林东善苗之星命名,河源市莆田镇久社中心学校“善苗之星”教学楼也于2009年底正式揭幕。“善苗之心”项目的逐一落实,体现了林东扶幼育苗的一番苦心。

“一个人没有文化,就如同没有心脏一样。我没有念过书,但希望贫困的孩子拥有读书的机会。”林东把大部分精力花在对贫困地区的校舍建设上,他积极支持中国华侨联合会的“侨心工程”,在国内多地捐建了希望小学,帮助众多失学儿童圆了上学梦。除此之外,他还将善款捐给幼儿园、敬老院、伤残人士组织、慈善机构等。“有桥才有路”,林东希望未来侨联能引进更多海外中华民族的力量,让更多有需要的人得到帮助。

林东对慈善事业一掷千金,但他的起居饮食却十分朴素。除非出席重大场合,他平时绝不会给自己置办名贵衣物。一件白汗衫洗得泛黄了还会继续穿;上衣下摆有了破洞,他就把它掖进裤子里;脚上一双旧皮鞋早已“服役”多年,他擦擦灰尘又继续穿着走上漫漫征途。他的衣柜里放的全都是别人送的衣服,有时候收到特别好的,他就送给其他更有需要的人。

“孩子们很心疼我,有时候过年送给我一件新衣、红包,我知道他们是敬重我,但我还是全部捐出来给老人和孩子。他们给我的钱,我也捐出来给老人,将他们的名字都写上去。越来越多的人跟随着我,越来越多的人都加入到了慈善公益事业中,这才是我最欣慰的地方。而我们帮助的地方是海内外都有,哪里有困难的地方,知道的都要去。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帮。”

林东每次到内地考察,食宿、交通等一切费用都自己付款,从不麻烦当地单位。他还有一个习惯——无论在哪里吃饭,吃不完的饭菜一律“打包”,带到下一顿继续吃,从不浪费。旁人笑他明明不缺钱还这么“抠”,但他却总有自己的一套道理:“如果那些在大酒店里吃饭的人少浪费一个菜,用巨款养宠物的人省下一份宠物用品,大家一起用实际行动来帮助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和为吃饭发愁的弱势群体,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的价值。有一份博爱之心就会赢得千百份的尊重。”

林东(中)与坦洲林东小学的孩子们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林东的济世精神和高尚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在他无私奉献的善举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纷纷加入他的慈善组织。

2007年,为了关注内地留守儿童的生活实况,林东配合《中山商报》的活动,带领20多位亲朋好友前往山区实地考察。在得知山区留守儿童生活艰苦仍奋发学习的情况后,随团一位9岁的小朋友拿出自己15000元的奖学金和压岁钱,捐助给山区的小朋友。这一善举触动了同行的大人,大家纷纷慷慨解囊,即日就筹得了超过七万元的善款。

林东有许多闪光的金句。他说,“努力靠自己,帮人就是帮自己”,“勤有功,戏无益,懒惰会走向灭亡”,“要爱护国家,爱护家庭”,“要团结,有国才有家”,“态度改变命运,和谐是不用钱买的”,“做事点点用心,乐在其中”。

林东(右二)和留守儿童聊家常。(吴飞雄摄)

在“2005慈善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评比中,林东荣获“最无私奉献奖”。翌年又获授予“2006爱国报国事业先进人物”荣衔。2007年和2008年,他又连续两年被民政部等机构评为“中国十大慈善家”之一。2009年在建国六十周年国庆节前夕,他获选为“影响中华公益的60位慈善家”之一。2010年获聘为中国侨联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副会长。2011年获中华慈善总会颁发的中华慈善爱心人士称号。2011年获中山市政府颁发逸仙奖金奖。2011年获中山市委中山市人民政府对口支援汶川县漩口镇恢复重建工作突出贡献奖。同时获“ATV2011感动香港年度人物”,2014年获中国慈善事业特别贡献奖、2014年最具影响力中国人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