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在广东,冤假错案被平反,党的华侨政策得到落实。中山县侨务办公室的干部亲自到香港拜会小榄籍的旅港乡亲,邀请他们回家乡走访探亲。当旅港乡亲回到阔别多年的小榄时,亲情、乡情让游子们唏嘘不已。约七万原籍小榄的旅港乡亲萌发了回乡发展的念头。
与此同时,小榄人从自己的经历中体悟到无工不富的现实,认为如果再局限于农业经济,小榄难以真正发展。正当小榄人寻求致富道路时,旅港小榄乡亲为他们的同乡上了一堂启蒙课。
1982年,小榄人、旅港乡亲李立先生办起小榄第二家外资也是第一家港资企业――添利线路板厂。就是这家小工厂开启了港商港资汇聚小榄的洪流。紧接着,由旅港乡亲李民森先生投资兴办的菊城酒店也在一片期望中诞生。当时酒店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这间酒店成为小榄招商引资、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举措。一花引来满眼春,在先行者的带领下,独资、合资、合作、“三来一补”等各类形式的港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小榄大地生根开花。
旅港乡亲李立(夏升权摄)
至1997年,在小榄的350家涉外企业中,港资企业就占了235间。小榄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港资占了1.9亿美元,约三分之二的份额。1996年三资企业创汇1.53亿美元,交纳加工费900万美元,港资企业占其中的七成左右。港资企业是小榄外资企业兵团中一支扛鼎的主力部队,抢占了当年小榄五金业的半壁江山。
悠悠故乡情,绵绵赤子心。投资故乡,为家乡的发展出资出力,是香港同胞的―种心愿,也是一种乡情。在小榄,人们不仅知道李立、李民森、张锦等知名的小榄旅港乡亲,还知道在投资小榄的港资企业中,原籍小榄的旅港乡亲占了投资者的大部分。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而对于旅港乡亲的桑梓情,故乡的人民和政府则回馈更热情周到的服务及政策措施的巨大支持。(www.xing528.com)
家乡巨大的发展机会和潜力也给予小榄的港资企业以拓展的动力,投资小榄的港资企业在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速了自身的发展。由李立先生创办的添利线路板厂,创办之初仅有200名工人,年产值不超过3000万港元。经过15年发展,到1997年,它已经发展为一间拥有3000多工人,年产值达10亿港元的现代化新型企业。
李民森先生在合资创办菊城酒店获得成功后,还先后在小榄开办了制衣、化工、印染等七间工厂。
港资带头投资的五金制品成为小榄的特色产业,也让当地人看到了工业致富的道路。各乡镇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纷纷加入,很快形成了以锁具、燃气具为龙头,上下游产品及各种配件齐全的产业群。1986年,小榄被誉为“中国南方锁城”。与此同时,一些发展迅速的港资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当地政府也意识到要加强乡镇集体企业的竞争力。进入20世纪90年代前期,当地政府为了推行集体企业大型化、集团化战略,开始积极实施企业合并,以名优产品为龙头组建集团公司,一批超大型集体五金制品企业由此诞生,如华帝燃气具、固力制锁等。这些大型企业集团的形成有力地推动了小榄五金产业集群内部专业化纵向分工体系的形成和延伸。到1995年左右,小榄已基本形成了以五金塑料、电子音响产业为龙头,包括食品饮料、化工胶粘、制衣服装和印刷包装在内的完整的工业部门体系。1999年,所有企业数为3000家左右,其中五金企业共有1585户,约占52%。
港资企业不仅促进了小榄的工业发展,来自香江的企业家亦不忘回报小榄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公益事业。据统计,至1997年,在小榄港资企业工作的工人达四万人左右,在依照有关规定交纳了数目不菲的税费之余,港资企业主总是不遗余力地捐款捐物,支持小榄的社会公益事业。据当年统计,改革开放18年间,到香港回归前夕,来自海外、港澳的多种无偿捐助就达一亿多港元,其中相当部分来自投资小榄的港资企业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