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身处香港,但李东海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中山人的身份。他认为自己不仅是一个中国人,更是一个中山人。
李东海捐助的李东海理工学校位于中山市南朗镇
他认为香港犹如一件精致的玉器,经过数十载的精雕细琢,才有今日之成就。它未来能否保持繁荣,与祖国大陆密不可分,香港和内地日益加强的合作关系,是惠泽两地的事业。中山毗邻港澳,又处祖国改革开放的“潮头”,有两地合作的“地缘”优势,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不可低估中山的发展。多年来,李东海多次率领香港友好协进会的会员和香港其他知名人士返回家乡参观考察。面对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李东海感到无比自豪:“青年时代的故乡,要行路到左步头搭小船回家,交通非常不便。现在交道四通八达,可乘车直接抵达家门口,变化真大。”
教育一直是李东海最为关注的公益事业,他认为“少年强,则中国强”,一个地区要长足发展,必须倾力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早在1981年,李东海就率先在家乡捐巨资兴建了“李东海小学”和“李东海理工学校”与“李东海幼儿园”,是中山最早捐资兴建学校的香港同胞之一。1995年,他又向家乡捐资250万港元,在南朗李东海理工学校兴建大会堂,并承蒙当时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为学校题名。1999年起,他还在该校设立奖教奖学基金,每年奖励那些成绩优异的师生。1999年10月15日,他从香港回乡,再向南朗李东海理工学校捐赠50万元,兴建图书馆。香港回归祖国不久,李东海专程派员从香港定做了一幅巨幅香港回归图送到该校,还送来一批图书等,倾注了对该校的一片真诚。当他了解到中山市这些年来在教育事业上的建树并提出“教育强市”的口号时,非常高兴,认为这是有远见之举。(www.xing528.com)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直以来,以家乡的教育事业为己任的李东海,在寻找一种对教育事业永久性支持的根本办法。2002年,听了国家领导人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后,李东海向中山市有关部门倡议成立中山市“教育创新奖励基金”,并率先捐资人民币100万元。基金奖励对象包括:对教育创新作出积极探索并有显著成效的教育系统干部、教师、学校;对推动教育创新产生全局性重大影响的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关注和支持教育创新,积极为教育创新出谋献策并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产生重大决策影响的社会团体、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李东海浓浓的故土情,激发了广大海内外乡亲的爱国爱乡情。
作为社会名流,李东海身上有着各式各样耀眼的光环,但在他的心中,他永远是依偎在祖国母亲怀里的孩子。无论社会活动多忙,对于家乡的要求他总是尽心尽力,认为家乡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家乡的要求他定当有求必应。
他常常动情地说:“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家乡,我以自己身为中山人而自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