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反抗英帝国主义者的侵略从不间断。中山渡头村的抗英事迹,谱写了一曲中山人的英雄颂歌。
香港回归前夕,《中山日报》记者来到渡头村,再一次聆听鸦片战争时期这里的村民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动人故事。时年五十岁的村治保会成员雷西来被誉为渡头村的活档案,谈起先辈抗英史料,他如数家珍。
1841年,即鸦片战争的第二年,清政府昏庸无能,林则徐苦心经营多年、有一定防御能力的南中国海防设施被卖国贼琦善拆除,水勇被解散,水师制兵也仅留下1/3,炮台也被禁止放炮,英国侵略者得以在珠江口长驱直入。2月13日,英军一艘火船从神湾磨刀门闯入香山县内河,他们先袭击湖州炮台,继而又从岐江渡头登岸,侵袭渡头村沙涌炮台。英军进村后到处烧杀抢劫,连村口神庙的神像头也被砍去。英军侵袭渡头村时,许多村民正在田间劳作,看到英国侵略者的强盗行径,义愤填膺。村民在雷兆成的率领下,抄起锄头扁担奋起反击。村民勇猛冲向英军,英军用火枪远距离射击,结果雷兆成、雷刘氏等14人壮烈牺牲。在越来越多村民的顽强抵抗下,英军逃窜。雷天规等五人身负重伤,仍奋勇追击,最后气力不支。据传英军船只进入岐江河后,因慌不择路在张溪口搁浅,后遇潮水上涨才得以走脱。渡头村民奋勇抗英的事迹发生在1841年5月三元里抗英和同年10月黑水党抗英之前,可以说是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人民自发抗英的第一次壮举。
岐江河畔渡头村最早的渡口早已湮没了往日的踪迹,穿过村头几条小巷,在两栋青砖瓦房相隔的狭小空间,记者拍下了当年沙涌炮台留下的唯一一处遗址——一段由成排巨石砌成的墙角。在村里的一段开阔处,雷西来还与记者一起辨认当年侵略者入侵时经过的那座小石桥,以及小石桥后村口神庙的遗址。(www.xing528.com)
置身渡头村,除了能读到近代史上悲壮的一页,更能目睹改革开放之后,村民用勤劳和智慧书写的辉煌篇章。在今天渡头村的领导班子中,还有一位当年英烈雷氏的后代,即现任渡头管理区主任雷文日。
面对先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渡头村人倍加珍惜,1993年3月村党支部请来中山市一中的历史教师蔡致华为全村师生讲述先辈的光荣历史。近几年,学校老师们也一直把讲述这段历史作为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重要一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