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公平理论相比,效率理论的指向相对统一。它是与劳动生产率有关的资源配置范畴,属于生产力的范畴。在管理学中效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组织的各种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关系,而在经济学中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效率反映的是资源的有效配置,更明确地讲,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或资源利用的有效程度。[13]综合来说,效率是基于管理主义、经济性要求衍生出的原则,是强调一定条件包括资源、时间、制度、机制条件下人财物等所产生的功能与作用具有较强功利属性的概念。公平与效率是一对相对的范畴,但是不存在永恒的公平或永恒的效率,亦即不存在绝对公平和绝对效率。[14]
从高考制度的功能定位来看,它是一项评价制度,既需要以公平原则为核心的价值准则维护其公信度,同时,更需要效率为衡量标准的运行规则保障其选择性功能的实现。在高考制度的每一次变革中,提升效率也是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也是高考制度变迁的根本性动力之一。
诚然,高考既是一个资源配置的过程,也是一个融合了人财物投入的组织管理过程,但其核心在于“高等教育机会的分配”。除公平责任之外,高考改革的核心目标便是更有效地分配高等教育机会,即通过考试能够把真正有潜力的学生选拔出来,并且确保以这一标准来对待每一个考生。前者涉及考试的效率,后者与考试结果的使用方式息息相关。[15]它是对高考的程序和手段的评判。这也就是高考效率的内涵,即关注高等教育机会分配的有效性,实现不同类型生源的科学配置,从而为高校不拘一格的选拔人才提供可行的通道。
高考效率指向高校对不同类型人才规格的诉求,高校是提升效率的高考改革的直接受益者。关于高考公平,政府将之作为履行“公共利益”的应然责任,政府是主体;关于高考效率,政府是效率实现路径的设计者与监督者,“高校”是效率目标落实的责任主体。不同类型的高校具有不同的培养目标,不同的培养目标对生源的知识结构与水平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由于高校类型结构处于不断分化进程中,它对人才供给规格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多样化的人才供给规格成为适应高校类型结构变化,保障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产出效率的前提。
【注释】
[1]吴志宏,郅庭瑾.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4-6.
[2]于永玲.高校招生分类考试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2,(7):44.
[3]杨卫军.高职招生制度改革: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28):20.
[4]王伟宜,罗立祝.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改革:理论、经验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4,(11):89-90.
[5]陈厚丰.高等教育分类的理论逻辑与制度框架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1:185.
[6]毛兴贵.政治义务:证成与反驳[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94.(www.xing528.com)
[7][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96.
[8]冯建军.三种不同的教育公正观——罗尔斯、诺齐克、沃德金教育公正思想的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7,(10):37.
[9][美]罗伯特·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100.
[10]文长春.逻辑在先的个人权利:诺齐克的政治哲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164-166.
[11]刘海峰.高考改革:公平为首还是效率优先[J]. 高等教育研究,2011,(5):2.
[12]顾明远.教育公平绝不是平均主义[N].人民日报,2016-06-16:17.
[13]苑芳江 刘爱军.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内的效率与公平[J].北方论丛,2013,(4):123.
[14]睢依凡.公平与效率:教育政策研究的价值统领[J].中国高等教育,2014,(18):13.
[15]章建石.一项公平与效率兼备的高考改革为什么难以为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35-3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