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
为深化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运行机制,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精神,以国家、省两级实施方案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厅〔2015〕6号)文件精神,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建设为宗旨,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运行机制,促进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围绕“6个诊断项目、16个诊断要素、99个诊断点”开展诊断,保证学校的“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基本办学规范”,促进学校发展理念的转变、校园形态的转变和组织形态的转变、办学形态的转变。完成“健全组织、完善规划、构建体系、优化平台”四大任务,使教学质量管理“组织更健全、目标更明晰、标准更科学、制度更有效、机制更完备、平台更强大”,激发学校可持续质量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
三、设计内控制度,建设诊改机制
1.完善制度,梳理流程,构建“五纵五横”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依据学校发展情况,进一步梳理和明确各部门任务与职能、教职工目标与职责、工作标准与流程,使学校日常工作模块化、制度化、流程化。根据“五纵五横”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要求,立足横向定标准、纵向抓落实的原则,对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五个纵向系统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梳理,建立了数据采集与管理制度、质量分析诊改制度、质量年度报告制度、考核性诊断制度,为教学诊改提供常态化的制度保证。表1为学校五纵五横质量保证体系运行表。
表1 礼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五纵五横质量保证体系运行表
2.搭建数据平台,为动态诊改提供动力支撑
完善学校基础网络设施,建立校内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使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升级优化并与市、省、国家建立的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并行融通,简化信息采集处理。充分发挥信息预警功能,为学校自主诊改、撰写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提供数据基础,按教育行政部门抽样复核要求提供数据。
3.质量监控,实时预警,构建学校“8字型”螺旋质量改进螺旋,形成促进学校可持续质量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
建立完善学校内部质量控制与评价制度,建立网络化、联动式质量保证体系,形成分析现状—制定规划—目标任务—明确标准—设计路径—组织实施—开展诊断(平台监测)—学习创新(数据预警)—寻求改进—达成目标的螺旋式持续改进过程。
4.建立考核性诊断机制
建立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学校、专业部(行政处室)按年度编制质量分析报告,专业、教师、学生按年度撰写总结,进行质量分析,及时发现实施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部门诊改结果与年终绩效考核挂钩;教师个人诊改结论与年终考核、年度津贴、岗位聘任、职称评定挂钩;学生个人诊改结论与个人量化管理、评先评优、实习就业挂钩。通过建立质量年度报告及考核性诊断制度,使每一位师生都成为教学诊断者,每一个管理环节都成为诊断工作的抓手。
四、组织实施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组 长:杨建军
副组长:王武轩 解先锋 刘克诚
成员:各处室主任
具体分工见附件。
主要职责: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控制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深入开展调研、分析现状,再分析学校、专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审核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师资标准、学生标准,对专业教学质量实时管控,撰写专业质量分析报告。在诊改内容上,首先进行消除问题型诊断,之后更多融入发展性诊断因素,逐步形成常态化周期性教学工作诊改制度与运行机制。
(二)树立诊改意识,加强学习培训
认真研读教育部及陕西省的诊改文件,掌握其精神实质,组织对学校教学管理层、教师全员进行培训、解读文件;制作展板,利用升旗仪式、专业部会广泛开展宣传;梳理教学诊改的工作重点及实施步骤,让每位教师准确把握诊改工作的目标、任务、意义,明确诊改重点、要求、周期和路径,积极参与教学诊改工作。改变被动接受评估的做法为主动思考、积极实践。让诊改与学校日常工作有效接轨,发挥全体教职工的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让诊改融入教学常规管理,成为自觉行为。通过建立制度、分解任务、明确标准、梳理流程,营造学校的质量文化,培养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质量意识,树立质量目标,通过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三)完善发展规划,形成目标体系
制定并完善学校“十三五”规划,确立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总目标,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导向,创新办学模式,加强专业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加强队伍建设,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内涵。把学校建成“办学规模稳定,专业结构优化,教学活力增强,内控能力提升,质量保证到位,办学特色突出”的中等职业学校。以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为依据,各职能部门、专业部制定专项建设规划,包括师资队伍、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智能校园、校园文化、学生素质培养、内部质量保证等,确定各项工作的发展目标,制定阶段实施计划,做好责任分解,明确每一个责任主体在每个阶段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构建上下衔接、左右呼应的“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体系,形成学校事业发展的目标链。
(四)落实主体责任,构建标准体系
依据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及专项目标,对部门职责权限层层分解,编制职能处室、专业部的年度目标任务,形成部门目标责任状。对年度目标进一步分解,细化为若干个工作任务,编制岗位任务书,明确目标任务标准,规定完成时限及责任人,人人有目标、事事有标准,依照标准逐层推进与落实。
1.确定职能部门工作标准
在厘清部门职责的基础上,依据学校战略规划、培养模式,对纵向五系统功能的组织机构进行优化,梳理职能模块,编制责任权限,将职责具体分解为具体化的工作任务,并分配到目前部门的相关岗位,编制岗位任务书,制定岗位工作标准。
2.完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
以专业建设规划为指导,以专业学生学业成绩分析为依据,编制专业建设标准、专业教学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标准。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进行定期修正,将修正后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分解,落实成为课程目标,确定各门课程学生学习达标标准,以此作为课程诊改的依据。
3.完善教师发展标准、学生成长标准
编制师资培养专项规划,明确师资队伍建设标准,建立“名师工作室”,实施师资建设工程,规划合格教师——双师素质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的成长路径,确定教师准入标准、双师素质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遴选标准。
(五)聚焦质量生成,目标分层施策
对专业建设规划任务层层分解,明确本专业建设目标、任务、措施、预期效果、年度路线图,形成具体且有可执行性的专业建设方案,并明确年度建设任务,编制年度工作计划,按目标管理法分解,逐个分析、解决、落实,任务完成与绩效考核挂钩。
各专业依据年度任务完成情况,将执行路径及结果按学年进行总结反馈,形成专业建设规划年度执行报告和专业质量年度分析报告,同时利用学校信息管理平台,实时采集数据,将发展情况上传到数据平台。学校领导小组依据相关数据,对16个诊断要素逐项进行专业教育质量监控、分析,并将诊断结果反馈给专业部,专业部以问题为导向,提出改进措施、阐述改进效果,形成《自我诊改报告》,作为学校推动下一轮教学诊改的基础和上级主管部门了解学校办学质量的依据和参考。(www.xing528.com)
(六)优化数据平台,建设智能校园
完善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学校公共网络存储系统,建立学校数据中心,满足网络运行需求;规划业务应用系统,支持管理信息化、教学信息化、生活信息化;支持移动端办公及学习应用;搭建智能网络,实现过程数据采集,建立大数据应用,进行行为数据分析、数据关联分析,建立质量预警平台,实现与全国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平台的融合对接。
五、工作进程
1.建设阶段(2016.9—2017.6)
第一阶段(2016.9—2017.1)
主要任务:
(1)建立组织机构。
(2)组织深入学习,开展系统培训,更新观念。
(3)制定和完善学校诊改方案。
(4)完善学校“十三五”系列规划。
(5)建立人才培养数据平台,进行数据采集、上传。
第二阶段(2017.2—2017.6)
主要任务:
(1)质量文化建设。
(2)梳理完善诊改制度。
(3)完善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标准。
(4)完善内控机制。
2.自诊阶段(2017.9—2017.11)
(1)各部门依照目标链、标准链实施自诊,阐明目标达成程度,突出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提出针对性、可行性的改进措施。
(2)进行数据采集、质量分析。
(3)撰写年度诊改报告、年度质量报告。
3.提升阶段(2018.2—2018.11)
(1)根据市级复核反馈问题进行学校内部复核。
(2)开始新一轮教学诊改。
(3)迎接陕西教育厅的抽样复核。
(4)总结提炼、完善提高。
表2为礼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诊改工作推进安排表。
表2 礼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诊改工作推进安排表
六、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建立和完善诊改组织机构,成立各个项目诊断工作组、数据采集及管理工作组。
2.制度保障
在学校原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质量保证制度及组织体系,制定《考核性诊断制度》《教学诊改问责制度》《教学督导建设制度》《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及管理制度》等,对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进行周期性考核诊断,与年终考核挂钩,大数据排列将成为绩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并配合实施相应的奖惩机制,对认定为质量事故的,依照质量事故等级实施相应的处理。
3.督促考核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实施“日检查,周通报”制度,将常规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对该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和过程考核,建立任务实施进度和工作成效公示制度,请利益相关方参与评价,并开展评优表彰活动,奖惩结合,督促各有关方面履行诊改责任,确保规划目标和各项指标得以具体落实。
4.经费保障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诊改制度与机制建设及运行工作,将教学诊改工作纳入学校经费预算。学校安排专用资金,用于各类人员的培训交流、组织复核;用于改进学校办学条件、加强专业及课程建设、师资培训等,以此确保教学诊改工作的顺利实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