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可靠性分配的过程与可靠性预计是反复进行的,直到能满足要求为止。图5.2显示的是分配可靠性指标和设计准则的过程。
图5.2 确定可靠性指标和设计准则的过程
1.系统可靠性的分配程序
系统可靠性主要的分配标准有:
(1)明确系统可靠性参数指标要求;
(2)分析系统特点;
(3)选取分配方法(同一系统可选多种方法);
(4)准备输入数据;
(5)进行可靠性分配;
(6)验算可靠性指标要求。
2.系统可靠性的分配原理
明确系统可靠性参数指标要求、分析系统特点、选取分配方法(同一系统可选多种方法)、准备输入数据、进行可靠性分配、验算可靠性指标要求,即确定可靠性的分配原理。系统可靠性分配是求解下面的基本不等式:
式中 ——系统的可靠性指标;(www.xing528.com)
——分配给第1到n个分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对于简单串联系统而言,式(5.3)就转换为
如果对分配没有任何约束条件,则式(5.3)、式(5.4)可以有无数个解;若有约束条件,也可能有多个解。因此,可靠性分配的关键在于要确定一种方法,通过它能得到合理的可靠性分配值的唯一解或有限数量解。
3.系统可靠性的分配准则
在进行可靠性分配时,需遵循下面几条准则:
(1)成熟准则(Maturity Criterion):可靠性分配的要求值应是成熟期的规定值。
(2)余量准则(Residual Criterion):为了减少分配的反复次数,并考虑到分配中存在忽略不计的其他因素项目,可靠性分配时应该留出一定的余量。
(3)早期准则(Early Criterion):可靠性分配应在研制阶段早期,即开始进行。
(4)阶段准则(Stage Criterion):根据不同研制阶段,选定分配方法进行分配。
(5)复杂准则(Complex Criterion):对于复杂度高的分系统、设备等,应分配较低的可靠性指标,因为产品越复杂,其组成单元就越多,要达到高可靠性就越困难并且更为费钱。
(6)技术准则(Technical Criterion):对于技术上不成熟的产品,应分配较低的可靠性指标。对于这种产品提出高可靠性要求,会延长研制时间,增加研制费用。
(7)环境准则(Environmental Criterion):对于处于恶劣环境条件下工作的产品,应分配较低的可靠性指标,因为恶劣的环境会增加产品的故障率。
(8)时间准则(Time Criterion):当把可靠度作为分配参数时,对于需要长期工作的产品,应分配较低的可靠性指标,因为产品的可靠性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而降低。
(9)重要性准则(Importance Criterion):对于重要度高的产品,应分配较高的可靠性指标,因为重要度高的产品的故障会影响人身安全或任务的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