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王朝灭亡、中华民国初建的第四个年头,周原大户人家姬府面临着喜中有难的境地。年内将有三桩喜事临门,然而桩桩有着各自的难处。说是“三喜”,实则“三难”。
姬府年内第一桩喜事的主角儿,无疑是当家大老爷姬秉礼了。姬老爷适逢花甲之年,年底的六十寿庆显然是阖府上下的大喜之事。不过,此喜却有难处。难处就在于姬老爷本人对筹议寿庆的坚拒态度。
按照周原传统习俗,老者的六十花甲之年是为整寿,必得隆重庆贺。从年初开始,太太孔氏和大少爷姬崇仁就多次提议:尽管老爷的寿诞是年底腊月间的事,但须尽早筹划、早些做好准备。对此提议,老爷总是微微摆摆手,不动声色,不予回应。
诚心为爹祝寿的大少爷,对如何筹办不得要领,于是一再提说此事。说的次数多了,老爷就会用平时总不离手的旱烟杆儿不耐烦地敲敲炕沿或桌边,口气坚决地表示:“年底贺寿的喜事,就不必办了。这寿酒,我说不喝就不喝!”
寿星老本主儿的态度如此,使得大少爷姬崇仁十分为难。自小懂事孝顺的他,自然不忍也不会拂逆父亲明确的意愿和已然的决断。但要真是完全依照父亲的交代,恐怕阖府上下情感上断难接受。再说堂堂姬府当家大老爷的花甲寿宴竟悄然取消不办,又该如何向众多亲朋好友、邻里乡党们说辞解释呢?
父亲究竟是怎么想的,一直没有明言。不过,他近来的言谈话语间,不时会流露出忧戚的意味。姬崇仁能够隐约体味出一丝不祥之感。年年寿酒年年喝,为什么偏偏今年花甲大寿的寿酒“说不喝就不喝”呢?难道……
“难道本年年内姬府有难、会遇到什么糟心之事吗?”姬崇仁不由得心头一沉。
说起姬府,整个周原谁人不知、何人不晓?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西部的周原,历史上曾是周秦王朝的发祥龙兴之地。根据姬氏家谱记载,先祖周公姬旦当年先后辅佐其兄周武王、其侄周成王,平定天下,治理国家,建立了不世的功勋。传说周公东征之后,去了遥远的地方,但其死后的祭庙依然西归建在了周原。他的一支后人,就成了后来久居周原凤翔府的世家大族。这个家族现今的当家人,大名姬秉礼,字号“姬三周”。(www.xing528.com)
周原重男儿。子孙男娃官名大号的选取决定,乃是族中的一件大事,往往由男娃的祖父亲自操刀。姬府老爷当年呱呱坠地之时,其祖父兴奋地从袖筒中掏出一张对折的纸片,上面写着他早已为尚未出世的长孙预先取好的大名“姬秉礼”。秉礼,秉礼,秉礼行事为人,秉礼存身立世。这个大名,显然寄托着祖父对爱孙的人生期许。
至于姬老爷的字号“三周”,究为何时取得、由何人赐予抑或本人自定,虽不可详考,其中的含意却十分明确。所谓“三周”,即指崇仰先祖周公、信奉大道《周礼》、热爱家乡周原。
常言道:名如其人,人如其名。“秉礼”与“三周”,真就成了姬老爷六十年人生的行止概括和真实写照。自幼年时起,在家人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姬秉礼就十分崇敬信仰周公和《周礼》。他熟读稔知史书中所载的周公生平事迹,十分喜爱传世的《周礼》典籍。地处周原岐山的周公庙,被姬府视为宗庙,也是姬秉礼时常前往虔诚拜谒的神圣之地。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周原,姬老爷一生都怀着深深的眷念之情。
早在大清光绪年间,青年时代的姬秉礼与其弟姬秉忠以及邻县岐山的一位杜先生,同为周原子弟,三人同年中举,整个周原一时传为佳话。中举后,姬氏兄弟二人各自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为弟的姬秉忠继续进京赶考,经过会试、殿试,得中进士,从此留在京城进入了顺畅的仕途。为兄的姬秉礼,不想离开家乡。取得举人身份后,他情愿告别应试生涯,终身远离官场,回到周原主持姬府家业,过起了普通乡绅的日子。
说普通,其实也并不普通。姬家毕竟是周原累世显赫的名门望族,多少代人的努力早已累积了一份偌大的家业。先人传至姬秉礼手中的,不仅有金银财宝和土地田产,还有药材庄和酿酒坊,更有两处颇有年头的古老宅院。一处是坐落在凤翔城内的姬家大院,另一处则是城外的姬氏庄园。姬家大院规模很大,在城内显得鹤立鸡群。姬氏庄园的规模则更大,很少有人能够把整个庄园的犄角旮旯全部查清转遍。
两处宅院,都是姬家的先人们在举族聚居、人丁兴旺时期造作扩建的,经过了上百年的不断经营。对于现今家人数量不多的姬老爷一家而言,别说是城外空置的姬氏庄园,就是目前常年居住、规模相对较小的城内姬家大院,已经显得过于空旷了。庭院深深,人影渺渺。姬老爷踱步其中,常常有孤寂冷清之感。
此时的姬老爷还不会想到:其后十数年间,许多传奇故事将会在这两处宅院发生。比方说,本打算为少爷所纳的小妾,竟造化弄人成了老爷的偏房姨太。花甲寿酒未饮,倒先又重进了一回花烛洞房。再比方说,当年同场中举的老兄弟俩,数十年未曾谋面,死后却会同院停灵、同日出殡、同地安葬。又比方说,曾在院内大批存放的青铜国宝,怎么就会不翼而飞了呢?凡此种种,详情都在后面的故事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