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栢”与“柏”为通假字,多写为“柏”。唐人林宝《元和姓纂》卷一○载:“栢国在汝南西平县,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1]故志文曰:“其先楚国之裔,因附庸而姓焉。”又曰:“本家柳州,今寄贯京兆,即京兆人也。”汝南位于今河南南部,柳州在今广西,说明柏国灭亡后,柏姓的这一支系遂迁到了柳州。至于其家族因何缘故又迁到京兆地区,志文没有记载,在唐代今广西一带有私贩阉儿为奴的现象,很可能是墓主的曾祖柏文达被作为阉儿献入宫廷,从此以后其家族世代遂生活在京师地区。墓志首行题为“唐故承务郎行内侍省掖庭局监作员外置同正员上柱国魏郡栢府君墓记铭并序”,承务郎为从八品下的文散官,掖庭局监作为从九品下的职事官,说明墓主的地位不高。至于首行题中的“魏郡”二字,当是指其出自魏郡柏氏,林宝曰:“栢子之后。栢怀,后汉魏郡太守,因居斥邱。十代孙季纂,唐司农卿、汝、遂、宜、虞四州刺史,武阳公。”[2]斥邱,县名,东汉时为魏郡属县,即今河北魏县西北,故魏郡柏氏自东汉柏怀始。柏季纂为隋末唐初人,参与过李渊太原起兵,据《唐会要》卷八○《谥法下》载:“武陵郡公柏季纂,赠礼部尚书。”可知林宝所谓“武阳公”当为“武陵郡公”之误。不过柏季纂在隋末任祁县令,生活在河东地区,唐朝建立后始居于京师。据《柏良器神道碑》载:季纂生敬仁,任蕲州长史;敬仁生謇,为河南永宁令;謇生造,为获嘉令;造生良器,为特进、左领军卫上将军、兼御史大夫,封平原郡王。柏良器死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其有四子,即柏元封,蔡州刺史;柏耆,谏议大夫;柏元凤,澄城主簿;柏夔,襄州参军[3]。此碑立于唐文宗大和元年(827)。从以上情况看,柏玄楚与柏良器显然并非同一家族之人,而且前者为柳州人,也与柏季纂家族及其后人生活经历不同,故墓志记其为魏郡柏氏,显然是一种附会。
志文曰:“公曾祖文达,皇右监门卫将军。”柏文达此人,也是一位宦官,史籍对其事迹亦略有记载,唐代宗广德二年(764)九月,唐朝叛将仆固怀恩率回纥、吐蕃大军进攻京师长安。史载:
怀恩之南寇也,河西节度使杨志烈发卒五千,谓监军柏文达曰:‘河西锐卒,尽于此矣,君将之以攻灵武,则怀恩有返顾之虑,此亦救京师之一奇也!’文达遂将众击摧砂堡、灵武县,皆下之,进攻灵州。怀恩闻之,自永寿遽归,使蕃、浑二千骑夜袭文达,大破之,士卒死者殆半。文达将余众归凉州,哭而入。志烈迎之曰:‘此行有安京室之功,卒死何伤。’[4]
不久,凉州为吐蕃攻破,其节度使杨志烈逃到甘州,被沙陀所杀,至于柏文达的下落则不见于记载,从墓志所记的右监门将军之职看,柏文达当是逃回了长安,并由于此功得以升任右监门将军之职。(www.xing528.com)
墓主柏玄楚之祖,据志文为柏惟贞,历任内给事、赐紫金鱼袋、客省使等职,亦是一位地位不低的宦官。墓主之父为柏常志,“皇右监门卫将军”。地位颇高,大约是宪宗元和时期的宦官。此二人皆不见于史籍记载。之所以认为柏常志为元和时期的宦官,因为墓主是在此一时期入宫的,志文曰“元和中,释褐从仕,便侍玉阶”。在唐代凡具有一定地位的宦官通常都将自己所养阉儿送入宫中做小宦官,墓主柏玄楚在这时入宫,就是出于其养父柏常志的关照,而且一入宫便供奉于皇帝身边。此后,历任掖庭局监作、东宫判官、岭南市舶使判官、荆南监军使判官、监左神策军马步木场等职,如果不是其英年早逝(年仅41岁),其前途将不可限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