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莫陈恕墓志》载其四代祖文謇,曾祖知节。而《姓纂》载:“颖,桂州总管,生肃、文骞。肃,字虔会,唐考功郎中、相州刺史、升平县男。生璀、玮、嗣忠。嗣忠,丹州刺史,生知节、知道。”据此,知节、知道兄弟出于嗣忠,与墓志不同。另外,《汤贲夫人侯莫陈约墓志》作五代祖颖、高祖知节,也没有“璀、玮、嗣忠”一代人物。据此可以推断:“生知节、知道”之前当为文謇,而非嗣忠。换言之,侯莫陈肃一支叙述完之后,接着叙述其弟侯莫陈文謇一支,而今本《姓纂》脱其名讳、官爵,这是《姓纂》常见的脱误。《金石录》二三《侯莫陈肃碑跋》云:“余尝得颖及颖之孙涉墓志。”岑校从《姓纂》之记载,以为“之”应作“玄”,事实上侯莫陈涉为侯莫陈颖曾孙;而若从《汤贲夫人侯莫陈约墓志》那样省书文骞一代,则涉为颖之孙,颇疑赵明诚所见即如此。
文骞一系既然如上所述,那“生璀、玮、嗣忠”是否直接接在侯莫陈肃后面呢?据天宝十四载《侯莫陈夫人墓志》:“夫人侯莫陈氏,河南人也。故丰府长史侯莫陈嗣丹之女,故果州西充县尉郑偓佺之妻。”[37]墓志中出现丰府长史侯莫陈嗣丹其人,岑校云:“库本无‘忠’字,嘉庆本‘忠’字似挖补。”又引前志云:“嗣丹不知与此有关否。”岑先生囿于当时所见,无法进一步考察其人,但他敏感地察觉到了这个问题。事实上,侯莫陈嗣丹与《姓纂》之侯莫陈嗣忠,从名字和活动时间都是契合的,真正的问题在于嗣忠与侯莫陈肃的父子关系。按侯莫陈崇保定三年卒,史传及石刻文献所载其后代及活动时间如下:
第一代:芮,大业初流配岭南;晖,大业二年为柱国;颖,大业九年卒[38]。
第二代:肃,碑立于贞观二十一年[39];晖第六子毅,葬永徽元年卒,年七十四。
第三代:知节、知道。
第四代:思义,延和元年卒,年七十九;涣,开元六年为濮州刺史[40];涉,开元九年湖州刺史[41],开元二十三年葬[42]。
第五代:起,开元前期为唐州刺史[43];超,开元二十六年为羽林长上。
第六代:遥,大历二年卒[44];昙、暠、昌;超第五女,开元二十六年册永王妃,至德元年被害[45]。
第七代:昙长子怤,大历中美原尉[46];昙第二女、徐浩继室,贞元七年卒,年四十九;昙次子恕,元和元年卒,年六十一;恁,贞元十四年八月五日书《袁杰墓志》时为告城县尉;遥女汤贲夫人,大和二年卒,年七十二;涉曾孙女、张某夫人,会昌元年卒,年三十三。(www.xing528.com)
另据《旧唐书·玄宗纪》:丰王李澄,开元二十一年封王,开元二十三年开府置官属,可证侯莫陈嗣丹为开元年间人。侯莫陈肃贞观二十一年卒,至开元二十三年,其间历时八十九年,如果侯莫陈肃与侯莫陈嗣忠(丹)为父子,他们之间相隔时间似乎过长,不符合一般的代际原则。再对比侯莫陈肃孙、曾孙辈之卒年,侯莫陈嗣忠(丹)女的卒年也大大靠后,笔者推测:若侯莫陈嗣忠为侯莫陈肃之后,那他们之间当有脱漏世代。当然,在没有坚实证据的情况下,我们姑且认为《姓纂》所载无误。
还有一个问题:《姓纂》“生璀、玮、嗣忠”这一句话是否连在一起。换言之,璀、玮、嗣忠是否为兄弟。因为璀、玮与嗣忠的名字排行不同,也可能在嗣忠之前《姓纂》还有脱文。纵观侯莫陈崇之后人名排行,从“玉”旁者有侯莫陈崇弟“琼”、侯莫陈崇第八代“顼”。此二人活动的时间皆与侯莫陈嗣忠不在同一时期。但侯莫陈崇之后人,命名有混乱的情况,所以单凭名字排行并不完全可靠。下面引入另外一个侯莫陈氏族人,来比照璀、玮、嗣忠之问题。据敦煌写卷P.2799《顿悟真宗金刚般若修行达彼岸法门要诀》:
侯莫陈居士者,雍州长安人也,俗名琰,法号智达。不顾荣利,志求菩提。在嵩山廿余年,初事安阇梨,后事秀和尚,皆亲承口诀,蜜登教旨。……先天元年十一月五日,棣州刺史刘无得叙录琰问。[47]
这里提到的居士侯莫陈琰,在石刻文献中亦有相应的记载。据《六度寺侯莫陈大师寿塔铭文并序》:
大师姓侯莫陈,讳琰之,法名智达,京兆长安人。……年甫弱冠,便如嵩山。初事安阇梨,晚归秀和上。并理符心会,意授口诀。二十余年,遂获道果。……开元二年六月十日入涅盘。[48]
前后两个文本的内容正好对应。侯莫陈琰即侯莫陈琰之,活动时间在开元以前。如果此人为侯莫陈崇之后[49],那可以推断他应该与“璀、玮”为同行兄弟。唐人名多省行或以字行,“琰之”即“琰”,与“璀、玮”同偏旁。侯莫陈琰生活的时间与侯莫陈嗣忠(丹)相当,证明《姓纂》将璀、玮、嗣忠(丹)排在一起可能是正确的,在没有充足证据的情况下,我们还是信从《姓纂》。
总之,《姓纂》“生璀、玮、嗣忠。嗣忠,丹州刺史”一段,可能存在脱文或错简。可以肯定的是侯莫陈知节不是出于嗣忠;而此三人是否为侯莫陈肃之后,他们是否为兄弟,还有待新的证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